京劇藝術講座

京劇藝術講座

京劇表演藝術論集。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編。北京寶文堂書店1958~1960年出版。全書 7集,收錄荀慧生、於連泉(筱翠花)談花旦表演藝術 3種,馬連良談做功老生表演藝術 1種,裘盛戎、侯喜瑞談花臉表演藝術4種,孫甫亭談老旦表演藝術1種,徐蘭沅談京劇文武場3種。《講座》的作者們總結了各自的舞台實踐經驗,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見解。荀慧生提出:行當是生、旦、淨、醜等各種人物類型表演程式的歸納。程式則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經前輩藝人代代積累而成的動作的組織化與舞蹈化;因此對戲曲的表演程式必須學習繼承,但不能把程式當成死板的東西而應創造性地活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劇藝術講座
  • 出版時間:1958
  • 截稿時間:1960
  • 地點:北京
正文
京劇表演藝術論集。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編。北京寶文堂書店1958~1960年出版。全書 7集,收錄荀慧生、於連泉(筱翠花)談花旦表演藝術 3種,馬連良談做功老生表演藝術 1種,裘盛戎、侯喜瑞談花臉表演藝術4種,孫甫亭談老旦表演藝術1種,徐蘭沅談京劇文武場3種。《講座》的作者們總結了各自的舞台實踐經驗,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見解。荀慧生提出:行當是生、旦、淨、醜等各種人物類型表演程式的歸納。程式則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經前輩藝人代代積累而成的動作的組織化與舞蹈化;因此對戲曲的表演程式必須學習繼承,但不能把程式當成死板的東西而應創造性地活用。裘盛戎說,他演《銚(姚)期》多年,在表演、唱腔、音樂等方面,根據自己的條件,一直在不斷地修改。徐蘭沅指出:任何樂器都能打出“俏頭”,打出味兒,鑼鼓經雖然是有限的,用法卻是無限的。作者們認為:表演藝術的手、眼、身、法、步,都應有生活根據,因此演員要向生活學習。表演藝術是塑造人物、表現劇中人物喜怒哀樂思想感情的,因此,任何一個動作,都應找出人物的內心根據,表演才能做到真實生動。於連泉提出,演戲要不貧不厭,不乏味,不過火。馬連良說,演戲要“恰”,就是恰到好處。他認為要做到這一點,把人物演活,需要對劇情、劇理和所扮人物有深刻認識,要會“總講”,通鑼鼓經,精通表演技巧,方能在舞台上達到“化”境。作者們還強調京劇表演要借鑑其他劇種之長,各行當間更應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孫甫亭談到,現在的老旦唱腔,大都是生、旦唱腔的融合。裘盛戎也把生、旦唱腔融合到花臉的唱腔里。這種融合,使老旦和花臉唱腔都有所豐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