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里克·威廉·房龍(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一般指本詞條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年1月14日—1944年3月11日),荷裔美國人,學者,作家,歷史地理學家。

出生在荷蘭鹿特丹,他是通俗作家,在歷史、文化、文明、科學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讀者眾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 外文名:Hendrik Willem Van Loon
  • 國籍:荷裔美國人
  • 出生日期:1882年
  • 逝世日期:1944年
  • 畢業院校康奈爾大學慕尼黑大學
  • 職業作家,歷史地理學家
  • 主要成就:普及歷史文化知識
  • 出生地:荷蘭
  • 信仰基督教新教
  • 代表作品:《人類的故事》、《聖經的故事》、《寬容》等
人物生平,主要著作,出版圖書,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882年1月14日,亨德里克·威廉·房龍出生於荷蘭鹿特丹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珠寶商。亨德里克·威廉·房龍排行第二,是男孩。他姐姐名叫伊莉莎白-約翰娜·房龍。
1891年父親與祖父吵翻後,攜家人搬往海牙。亨德里克·威廉·房龍在舅舅約翰·漢肯的監護之下。約翰·漢肯是外科醫生、繪畫鑑賞家和業餘音樂家,他的美國妻子薩拉·帕克曾是音樂教師。在舅舅的鼓勵下,房龍對歷史、繪畫和音樂產生了興趣,並學拉小提琴
1900年母親去世。
1902年跟隨舅舅移民美國。成為康奈爾大學的插班生。
1903年轉學哈佛大學,一年後因學費太貴又回到康奈爾大學。
1905年在康奈爾大學取得文學士學位。此後他經校長安德魯·懷特推薦,在美聯社任職該社的紐約通訊員,並在哈佛大學讀研究生。
1906年和出身波士頓名門的伊萊扎·英格索爾·鮑迪奇(前哈佛醫學院院長亨利·皮克林·鮑迪奇的女兒)結婚。作為美聯社記者在俄羅斯波蘭報導那裡發生的革命,特別是採訪發生在彼得堡冬宮前由於沙皇軍隊屠殺工人引起的總罷工事件。新婚妻子和他一同前往華沙和彼得堡。
1911年在慕尼黑大學獲歷史學的博士學位。返回美國,在華盛頓住下。
1913年出版《荷蘭共和國的衰亡》(由他的博士論文改寫而成)。該書受書評界讚揚,但市場銷路不佳。
1915年從歐洲返回,在康奈爾大學教現代歷史。出版《尼德蘭王國的興起,1795—1813》。
1916年出版《尼德蘭航海家精粹》。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記者到過許多國家,尤其對中立國的境況感興趣。他在一次船隻爆炸事件中身負重傷。回到美國後靠寫廣告維持生計。
1917年出版《較量中的歷史》。
1918年出版《發現簡史》。
1919年1月14日取得美國國籍。住在紐約,接觸以格林尼治村為中心的美國文學圈子。
1920年同伊萊扎-英格索爾·鮑迪奇離婚。8月3日,同伊萊扎·海倫·克里斯韋爾(吉米)結婚。出版《文明的開端》。年輕的出版商霍雷斯·利弗奈特約他寫這本帶插畫的通俗讀物,並在聖誕節期間出版,日銷達100冊。此書原是面向青少年讀者的歷史叢書的第一本。
1921年應霍雷斯·利弗奈特的約請,受H.G.威爾斯《世界史綱》的啟發出版《人類的故事》(有自繪插畫)。它共印行30版,譯成了十幾種文字。歷史學家查爾斯·比爾德在《新共和》、奧斯汀·海斯在《紐約時報》發表書評大加讚許。
1922—1923年在俄亥俄州的安蒂奧克學院(Antioch College)任歷史學教授。
1922年因《人類的故事》有幸成為第一位獲得美國圖書館協會頒發的紐伯利獎章(Newberry Medal)的作家。此獎以18世紀英國專門出版兒童讀物的出版商約翰·紐伯利的名字命名,每年授予前一年中最優秀兒童讀物的作者。
1923年出版《聖經的故事》。這是他招致批評最多的一本書。評論家伯薩·馬霍尼認為房龍離開了《聖經》本身任意對孩子講《聖經》故事,省略了許多重要情節。
1924年在《巴爾的摩太陽報》任副主編。《荷蘭共和國的衰亡》再版(有自繪插畫)。
1925年出版《寬容》。這本書是為成人寫的,但出版後市場行銷不很成功。
1926年 《寬容》在英國出版,書名為《人的解放》。
1927年出版《美國史事》和《人類的故事片段》。和伊萊扎·海倫·克里斯韋爾離婚。和女演員(後來成為劇作家)弗朗西絲·古德里奇結婚。
1928年出版《彼得·斯特伊弗桑特的生活和時代》《艾德里安·布洛克,船長、貿易商和探險家》和《奇蹟與人》。
1929年與弗朗西絲·古德里奇離婚。回到伊萊扎·海倫·克里斯韋爾身邊,但一直未正式復婚。兩人一起回荷蘭後,住在他們購置的一所房屋裡潛心寫作《倫勃朗的人生苦旅》。
1930年出版傳記小說《倫勃朗的人生苦旅》。此書出版後未獲成功。此事促使房龍中斷與霍雷斯·利弗奈特的合作,轉投西蒙和舒斯特公司。
1932年出版《房龍地理》和小冊子《該你選擇了》。《房龍地理》成為暢銷書,在一個月內銷售18萬冊,次年被譯成14種文字。
1933年出版《輕率的旅程》(荷蘭遊記)。《房龍地理》在英國出版,書名為《人類的家園》。
1933—1938年間房龍為多種別人寫的書繪製插圖。
1935年開始在國家廣播系統發表廣播談話,後結集出版《廣播風暴——NBc廣播談話錄》。出版《船舶及它們如何在海上航行》《跟著字母和亨德里克·威廉·房龍一起漫遊世界》和《分裂意味著失敗》。
1936年出版《我們唱的歌》(歌曲集,和格蕾絲·卡斯坦格奈塔合編)。
1937年出版《藝術》和《歐洲印刷史話》。同年荷蘭女王授予他勳章,封他為奧倫治·拿騷長官。出版《聖誕頌歌》(和格蕾絲·卡斯坦格奈塔合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當廣播評論員,通過短波對被占領的荷蘭廣播,自稱“漢克叔叔”(Uncle Hank)。為一部反戰紀錄影片《為和平而戰》撰寫解說詞
1938年出版《我們的奮鬥——對希特勒所著(我的奮鬥)的回答》。出版《世界民歌》(和格蕾絲·卡斯坦格奈塔合編)。《藝術》的英國版本《人類的藝術》於4月由喬治·G·哈拉普出版公司出版。
1939年出版與格蕾絲·卡斯坦格奈塔合寫的《最後的民謠歌手——卡爾·米歇爾·貝爾曼1740—1795,他的生平和音樂》。
1940年出版《發現太平洋》。《寬容》再版(加了一篇題為“但是這個世界並不幸福”的後記)。出版《巴赫傳》(西蒙和舒斯特公司)。
1942年荷蘭女王授予他尼德蘭雄獅勳章。出版《天堂對話》,成為暢銷書。
1943年出版《西蒙·玻利瓦爾》和《托馬斯·傑斐遜》。開始寫作自傳。
1944年3月11日,因患心臟疾病死於康乃狄克州格林尼治自己的家中,終年62歲。葬於老格林尼治公墓。在他去世之前,他的著作銷售的總數超過600萬冊。

主要著作

房龍的主要著述有:
荷蘭共和國的衰亡》(又名《荷蘭共和國興衰史》)(1913)
荷蘭航海家寶典》(又名《航行於七大洋的船舶》)(1916)
《發現簡史》(1917)
《古人類》(1920)
《文明的開端》
《人類的故事》(1921),初期版本譯名為亨德里克·范·隆
《聖經的故事》(又名《漫話聖經》)(1923)
《寬容》(又名《人類的解放》)(1925)
《美洲的故事》(1927)《製造奇蹟的人》(1928)
《倫勃朗的生平與時代》(1930)(又名《倫勃朗的人生苦旅》)
《房龍地理》(又名《人類的家園》)(1932)
《藝術》(1937)
《太平洋的故事》(1940)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生平與時代》(1940)
《托馬斯·傑弗遜》(1943)
西蒙·玻利瓦爾的生平與時代》(1943)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名稱: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09年11月1日
《地球的故事》是2009年湖北少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龍,譯者是譚旭東、謝毓潔。

人物評價

褒揚
許多青少年就是在房龍著作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房龍著作文筆優美,知識廣博,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乾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他的手筆,無論大人小孩,讀他的書的人,都覺得娓娓忘倦了,在茶餘飯後,得到一點科學常識。他為世人留下了30多部作品,而且每部書都由他自己畫了插圖,這些房龍風格的插圖也是寶貴的遺產,並影響著後來的科學作家。例如著名的科學家和科普作家、美國的蓋莫夫,也是學著房龍的樣子,為自己的作品畫插圖。
他的著作包括《寬容》、《人類的故事》、《文明的開端》、《奇蹟與人》、《聖經的故事》、《發明的故事》、《人類的家園》、《倫勃朗的人生苦旅》等,貫穿其中的是理性、寬容和進步。他的目標是向人類的無知和偏執挑戰。他採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識與真理,使它們成為人所盡知的常識。
讀房龍的書,對他親手繪製的插圖斷不可視而不見。相反,它們是房龍作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文字難以替代的內容。房龍的作品不僅是用青少年都能看懂的語言講述了成年人也同樣感興趣的內容,更重要的是他把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相結合來講述。他實際上是大文化思想普及的先驅者。他也是用文藝手法宣傳科學的大師。正如郁達夫先生所:"房龍的筆,有這樣一種魔力,但這也不是他的特創,這不過是將文學家的手法,拿來講述科學而已"。應該指出,房龍對科普宣傳和創作有著深刻的影響。
房龍為寫作歷史耗費了畢生的精力與健康,用他平易近人、生動流暢的文筆把高深、晦澀的歷史知識和理解、寬容和進步的思想普及到廣大普通讀者中,向無知與偏執不懈地挑戰,其精神與功績都值得後世的讚揚。關於房龍敘述歷史的立足點,房龍始終站在全人類的高度在寫作。雖然作為一個過了20歲才移居美國的荷蘭人,他不可避免地更多寫到他熟悉的西方,也更鐘情於他的故國,但他絕不是西方中心論者。他一直在努力從人類的眼光來觀察和敘述.超越地區的、宗教的、黨派的和種族的偏見。他反對任何形式的狹隘,包括那種為了給本民族增光而歪曲事實的超愛國主義。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著)
批評
讀者批評在《房龍地理》中,因其將西藏與中國分作獨立的兩章撰寫,使得中國大陸的版本都以注釋聲明立場。
20世紀30年代,房龍在其文學作品《地球的故事》中提出猜想“中國的萬里長城也許是人類在月球上能用肉眼觀察到的建築”。這一猜想在幾十年後美國太空人登月之後被證明錯誤。而房龍的這一錯誤說法卻被當做謬誤廣泛流傳在學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