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向郁離子問道:“井田可以恢復嗎?”郁離子說:“可以。”那人又問:“為什麼說它可恢復呢?”郁離子說:“以大德平定大亂是可能的。百姓的性情長久安逸了就想亂,亂極了而後又願意安定。想謀治的人必須順乎百姓願意安定的心愿制訂法度,然後疆土無阻塞,擾亂無空隙,因此政令下達,不用憂慮就能實行。”那人向他請教,郁離子說:“天下逸樂時,人不吃苦辛,不知道世亂使他無處容身,並容易對上怨恨。所以一觸動他的欲望,就激憤而思變,有追隨並提倡的,動亂就發生了。所以老成的人對紛亂變更很謹慎,決不隨便苟同,害怕沒得到好處而先見到害處。因此百姓就像馬一樣,在馬廄里餵養使它安定,用豆粟使它飽食,一旦放了它,無不振而狂奔,母馬嘶鳴而公馬應和,由它隨心所欲,不可追擋和阻拉。等到它拉著鹽車,經過羊腸小路,流汗屈足,飢不得草料,倦不得休息,越過千百里而返回,希望見到槽廄而得不到時,見了養馬人就嗑齒吐沫,這樣即使用鞭子抽打它,讓它跑也跑不動了。到了這個時候再調治它,哪有不服的呢?所以聖人與時機共行。時機不到而去做,叫做急躁;時機已到,而不去做,叫做愚陋。現在民風不淳,而古道的廢興,想的和不想的各占一半。所以憑大德平定大亂,那么井田也就可恢復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井田可復
- 相關人物:郁離子
- 朝代:殷周時
- 井田:一種土地制度
原文作品,釋義,作者介紹,
原文作品
或問於郁離子曰:“井田可復乎?”郁離子曰:“可。”曰:“何如其可也?”曰:“以大德戡大亂則可也。夫民情久佚則思亂,亂極而後願定。欲謀治者必國民之願定而為之制,然後疆無梗,猾無閭。故令不疚而行。”請問之,曰:“天下之宴安也,人不嘗苦辛,不知亂之無所容其身,而易於怨上。故一拂其欲,則憤激而思變,有從而倡之,亂斯作矣。是故老成之人慎紛更焉,非為苟也,畏未得其利而先睹其害也。故民猶馬也,廄牧以安之,豆粟以飫之,旦而放之,莫不振鬣而奔風,牝鳴而牡應,嘶馳騠突,惟意所如,不可逐而馽也,及其負鹽車,歷羊腸,流汁踠足,飢不得秣,倦不得息,逾數百千里而歸,望皂櫪如弗及,見圉人而敂沫,則雖鞭之使逸,否矣。及此而調之,其有不服者乎?是故聖人與時偕行,時未至而為之,謂之躁;時至而不為之,謂之陋。今民風不淳,而古道之廢興,欲不欲者各半。故以大德戡大亂,則井田亦可復也。”
釋義
【註解】
① 井田:相會殷周時的一種土地制度,因將土地劃作九區,形如“井”字而名。
② 戡(kan):用武力平定;攻克。
③ 佚(yi):通“逸“,安逸。
④ 疆無梗,猾無間:梗,阻塞。滑,擾亂。
⑤ 疚(jiu):憂慮。
⑥ 宴安:逸樂。
⑦ 覩(du):“睹”的異體字。
⑧ 飫(yu)飽食。引申為飽足。
⑨ 牝鳴而牡應:牝(pin),鳥獸的雌性。牡(mu),鳥獸的雄性。
⑩ 騠(di)容:騠,踢;踏。容,急沖;衝撞。
縶(zhi):拴住馬的前兩足。《莊子·馬蹄》:“連之以羈。”
踠(wan)足:踠,屈;曲。
秣(mo):飼料。
皂櫪:皂(zao),通“槽”,牛馬槽。櫪(li),馬廄。
敂(kou)沫:敂,“叩” 異體字。磕:碰。
陋(lou):粗鄙;不合理。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著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