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井泥四十韻1
皇都依仁里2,西北有高齋3。昨日主人氏,治井堂西陲4。
工人三五輩,輦出土與泥5。到水不數尺,積共庭樹齊。
他日井甃畢6,用土益作堤。曲隨林掩映,繚以池周回7。
下去冥寞穴8,上承雨露滋。寄辭別地脈9,因言謝泉扉。
升騰不自意,疇昔忽已乖10。伊余掉行鞅11,行行來自西。
一日下馬到,此時芳草萋。四面多好樹,旦暮雲霞姿。
晚落花滿地,幽鳥鳴何枝。蘿幄既已薦12,山樽亦可開13。
待得孤月上,如與佳人來。因茲感物理14,惻愴平生懷15。
茫茫此群品16,不定輪與蹄。喜得舜可禪,不以瞽瞍疑17。
禹竟代舜立,其父吁咈哉18。嬴氏並六合19,所來因不韋。
漢祖把左契20,自言一布衣。當塗佩國璽,本乃黃門攜21。
長戟亂中原,何妨起戎氐。不獨帝王耳,臣下亦如斯。
伊尹佐興王22,不藉漢父資。磻溪老釣叟,坐為周之師。
屠狗與販繒23,突起定傾危。長沙啟封土,豈是出程姬24。
帝問主人翁,有自賣珠兒25。武昌昔男子,老苦為人妻。
蜀王有遺魄26,今在林中啼。淮南雞舐藥,翻向雲中飛。
大鈞運群有27,難以一理推。顧於冥冥內28,為問秉者誰。
我恐更萬世,此事愈云為29。猛虎與雙翅,更以角副之。
鳳凰不五色,聯翼上雞棲。我欲秉鈞者,朅來與我偕30。
浮雲不相顧,寥泬誰為梯31。悒怏夜將半32,但歌井中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井泥:井中之泥。
- 皇都:京都。依仁里:在東都洛陽。
- 高齋:高門大第,富貴人家。
- 治井:修整水井。西陲:西邊,西頭。
- 輦(niǎn)出:用人力車運送出來。
- 甃(zhòu):用磚砌井,修井。《易·井》:“井甃無咎。”孔穎達疏引《子夏傳》:“甃,亦治也。以塼壘井,修井之壞,謂之為甃。”
- “曲隨”二句:謂井泥所築之堤,圍繞在池塘周圍,綠林掩映,曲折逶迤,煞是好看。
- 冥寞:幽深。冥,一作“寂”。
- 寄辭:寄言。地脈:地下水。
- 疇(chóu)昔:往日。乖:乖異。
- 伊:助詞。掉鞅:擺正馬絡頭。
- 蘿幄(wò):藤蘿覆陰如帷幄。薦:獻。
- 山樽:山中野酌所用的酒樽。
- 物理:事物之常理。
- 惻(cè)愴(chuàng):憂傷。
- 群品:萬事萬物。
- 吁(yù)咈(fú):語本《尚書·堯典》:“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僉曰:‘於!鯀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異哉,試可乃已。’帝曰:‘往!欽哉。’九載,績用弗成。”孔傳:“凡言吁者,皆非帝意。”蔡沉集傳:“咈者,甚不然之之辭。”後以“吁咈”表示不以為然之意。
- 六合:天下。
- 漢祖:即漢高祖劉邦。
- 黃門:宦者,太監。因東漢黃門令、中黃門諸官,皆為宦者充任,故稱。
- 伊尹:商湯大臣,名伊,一名摯,尹是官名。相傳生於伊水,故名。
- 程姬:漢景帝妃子。
- 賣:一作“夐(xiòng)”。
- 遺魄:舊謂人死後遺存的魂魄。
- 大鈞:指天或自然。
- 顧:一作“願”。
- 云為:變化。
- 朅(hé):通“盍”,何不。
- 寥(liáo)泬(jué):指天空。
- 悒(yì)怏(yàng):憂鬱不快。
白話譯文
在東都洛陽的依仁里,西北有座高大的住齋。昨天齋中的主人某氏,挖掘水井在房舍西陲。
三五名挖井的工人,運載出井底的污泥。泥土距水不過幾尺,堆起卻跟庭樹相齊。
幾天之後砌好井壁,把那泥土增築井堤。隨著林樹屈曲掩映,圍著池塘繚繞周回。
離開地下幽深的井穴,承受天上雨露的潤滋。寄語告辭地中水脈,順便也向泉源道別:
“升騰到地上始料不及,舊時的情勢轉眼皆非。”我掉轉馬頭向前行,行啊行啊來自天西。
走了一天下馬到此,此時正是芳草萋萋。四面都有美好的樹木,早晚的雲霞變幻多姿。
傍晚時春花落滿一地,鳴囀的幽鳥歇在哪枝?藤蘿帳帷鋪好了草蓆,對山舉杯也可以開懷。
等到孤獨的明月升起,恰似攜同著佳人到來。由此感悟了物理變化,思量平生而悽愴滿懷。
茫茫世上這萬物品類,運轉不停像車輪馬蹄。堯得舜後高興地禪讓,不因瞽瞍頑劣而猜疑。
禹竟然代舜登上帝位,他的父親啊令人嘆息。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生身卻來自那呂不韋!
漢高祖起兵穩操勝券,他自稱出身一介布衣。曹魏代漢佩傳國玉璽,先輩卻是宦官的養子。
以武力擾亂中原的人,也無妨起自異族戎氐。不光是帝王這樣,連臣子也是如此。
伊尹輔商湯建興王業,並沒有依仗賤漢老子。姜子牙是磻溪的老釣翁,因此而成了周王之師。
屠狗的樊噲賣布的灌嬰,自平民崛起平定的亂危。在長沙開疆列土的定王,難道是出自高貴的程姬?
武帝詢問到的“主人翁”,原只是個賣珠人之子。古時武昌男子變成女身,嫁人為妻窮苦直到老死。
蜀王的遺魄化為小鳥,至今還在樹林中悲啼。淮南王的雞犬吃了仙藥,也全都向九霄雲上高飛。
宇宙造化中萬物運轉,很難用同一道理類推。回視幽眇深遠的天空,思問主宰者究竟是誰?
我恐怕經歷萬世之後,這些事態更變化難知:兇猛的老虎長出翅膀,還添上雙角助長神威。
鳳凰失去五彩的毛羽,聯翩被趕到雞窩寄棲。我向主宰造化者請求,何不來與我同游釋疑?
來去的浮雲漠不相顧,寥廓的天空誰建天梯?我憂慮鬱悶夜已將半,唯有歌詠這井中之泥。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為唐大中十二年(858年)春李商隱由柳仲郢幕罷職回家途中所作。大中十一年(857年),義山漫遊江東,後在柳仲郢幕下任鹽鐵推官,卻很快又淪為布衣。次年二月,柳仲郢辭疾,由兵部侍郎兼諸道鹽鐵使被調回朝廷任刑部尚書,李商隱也因此而廢鹽鐵推官回鄭州閒居,途徑洛陽,因見工人鑿井,故作此篇。此時義山已經走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年。大約就在這一年年底,詩人便懷著報國無門、懷才不遇的鬱抑憤懣之情,淒涼寂寞地離開了人世。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詩題“井泥”,是取之《箜篌謠》“豈甘井中泥,時至出作塵”句意。詩人從所見普遍之“井泥”起筆,抓住“井泥”地位的變遷,“井泥”的不同作用等具體情況,努力探尋和精心推論世事的升沉變化,契合身世,娓娓道來,意深思遠,哀怨感人。此詩是詩人一生坎坷遭際的哲理性概括,啟人想像,給人教益。
詩人之所以能從“井泥”的升沉變化觸抒出如此長篇的感慨之歌,是因為“贊皇輩無端遭廢,令狐輩無端秉鈞,武宗無端而殂落,宣宗無端而得位”,加之詩人自己無端而罷職,“皆天時人事,難以理推者,意有所觸,不覺累累滿紙,怨憤深矣”(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而這“怨憤”二字,正是貫穿詩中的一脈主線。
這是一首長篇五古,凡四十韻,共八十句。全詩可分三段。從開頭至“惻愴平生懷”為第一段,先寫井泥所出,隨後寫自己身至其地的經過。詩人從“治井”的地點、“主人”、“工人”到“井泥”“升騰”後的各種變化,按時間順序層層寫來,突出“井泥”升騰不自意、疇昔忽已乖”的僥倖心理與自得之情。然而,“井泥”哪裡知道,就在它享受“曲隨林掩映,繚以池周回”,“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和“四面多好樹,旦暮雲霞姿”等特殊待遇及人世間的優美景致時,是“昨日主人氏”的“恩賜”和“工人三五輩”的辛勞,才使它有了今天的“地位”和“特權”。“井泥”的這一顯著變化,啟開了詩人想像的閘門,其因為“井泥”憑藉於“主人”與“工人”的共同努力,才使它跳出了“十八層地獄”的重重壓迫,徹底改變了原有的地位,從而能夠盡情地享受人間天堂美好的一切。聯繫到詩人自己的身世,他青年時因才華出眾而深得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的賞識,召聘入幕;後來又登進士第。這階段,詩人還算是幸運的。然而,一旦令狐楚死後,詩人便失去了依靠。不久,又到涇州(今甘肅涇川)入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娶其女兒為妻。當時“牛李黨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令狐楚父子屬牛黨,王茂元則接近李黨。儘管詩人並無黨派門戶之見,而令狐楚之子令狐及牛黨中人卻認為他“背恩”、“無行”,極力加以排擠打擊。待令狐做了宰相後,詩人受到的擯抑更大。因此,詩人只能是“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崔珏《哭李商隱》)了。他的後半生便就是這樣悒鬱而過的。聯繫宦海浮沉的嚴峻而殘酷的事實,結合“井泥”地位的“升騰”變遷,不得不促使詩人深刻而清醒地悟識到:“我欲秉鈞者:朅來與我偕?”在強烈的呼喚與怨憤的詰責中,詩人是多么渴求“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楊敬之《贈項斯》)的能夠提攜自己的“秉鈞者”啊!可這,只能是一種幻想;而他那“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樓》)的美好宏意,也只能化為泡影。“井泥”竟然能夠得意“升騰”,改變地位,且能夠欣賞人間美景,而詩人卻無“井泥”這樣的幸運。詩人“因之感物理,惻愴平生懷”,物我觀照引起了平生懷抱不得施展的無限悲哀。這兩句既是第一段內容的小結,也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從“茫茫此群品”到“翻向雲中飛”為第二段,由井泥引申至人事。在這段中,詩人思維的觸角進一步伸展,想像的翅膀開張得更大。由起段“升騰”變化的“井泥”,一下子推及到像車輪與馬蹄一樣運轉不停的宇宙間的茫茫萬物。詩人列舉了從堯舜的禪讓到淮南王劉安的得道升天的數十位帝王將相的歷史傳說故事,說明了宇宙萬物變化不定的“物理”。先寫君王,舜、大禹、秦始皇、漢高祖,這些彪炳千古的君王,既賴天命,更需要藉助人力;然後寫到人臣,伊尹、姜太公、淮南王劉安,由布衣到位極人臣,也是一時之幸。詩人通過對歷史和社會現象的考察,結合自己不幸的遭遇,已經比較清楚地認識到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具有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譬如,堯得到舜,就把帝位傳給他,並不因為舜的父親(瞽瞍)愚蠢而懷疑到舜;而禹的父親鯀也並非是個賢人;秦始皇也不是親爹所生,真正的“親爹”乃是大商人呂不韋;漢高祖劉邦在爭奪天下的鬥爭中穩操勝券,旗開得勝,建功立業,但他卻自稱是平民百姓,等等。“不獨帝王爾,臣下亦如斯”。這一自然的轉折,又將讀者的視野引入了另一片充滿思辯哲理的人類世界。詩人列舉了歷代的一些著名大臣的變遷情形:相傳商初的政治家伊尹,出生於桑樹空穴中,沒有父親,當然也就得不到父親的撫養,但他卻能輔助商湯滅掉復桀,建立商朝;呂望(姜太公)年老垂釣於溪,後來遇上周文王還受拜為師,佐周滅商;以屠狗為業的樊噲和以販賣絲織品為業的灌嬰,後來也都成了漢初的開國武臣,等等。無論是帝王也好,將相也好,都不是因為他們原來家庭出身的貧賤和地位的低下而一成不變,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仍然是可以改變命運的。正如中國首次農民起義領袖陳勝所說的那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詩人所列舉的一個個生動的事實,便是最好的明證。
從第一段末句的“因之感物理,惻愴平生懷”來看,詩人似乎應在第二段中抒發自己不平之遭遇。然而詩人卻欲抒故抑,有意宕開一筆,引用大量歷史傳說來陳述“茫茫此群品,不定輪與蹄”的“物理”,表面上雖未涉及到自己,但字裡行間卻深深寓含著自己的“惻愴”之情。從“堯得舜可禪,不以瞽瞍疑”的“疑”字,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詩人內心深深的隱痛:他因為入了“李黨”王茂元的幕府,娶了他的女兒,就引起了“牛黨”的嫉恨,從此仕途失路,備受擠壓,此其一;到了晚年,他因好友柳仲郢罷免而遭到了同樣不幸的命運,此其二。這些都是“秉鈞者”無端的“疑”,害得他走投無路,悒鬱寡歡。詩人正是通過對堯禪舜位的公道直行的描寫,有力鞭撻了人間的不平和世道的不公,為自己的悲慘遭遇鳴冤叫屈。詩人說“蜀王有遺魄,今在林中啼”,而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在悲哀亦悲“啼”呢?這種隱寓寄託之法,要比正面抒寫自己的遭遇深婉得多,曲折得多,含蓄得多,也更感人得多。
如果說第一段“井泥”物事的變化已引起詩人對自己不幸遭遇的無限感慨的話,那么第二段“帝王”、“臣下”的人事變化已激起詩人對不公世道的無比憤慨了。由物及人,由人及己,俯仰生情,纏綿悱惻,面對著大千世界萬事萬物的升沉變化,詩人只感到“大鈞運群有,難以一理推”了。因此,詩人又從對歷史傳說的敘述而轉入了第三段對難以推求事物變化之“理”的苦悶和憂慮的抒寫。這一段是自嘆總結。“顧於冥冥內,為問秉者誰。”詩人不禁仰天長嘆道,誰是天地之間萬物的運作者呢?而誰又將是上天選中的、命運的幸運兒呢?回答他的,是永久的沉默。他亦深知,這個人,終將不會是他的。“我恐更萬世”以下,又進一層意,從井泥推到世間萬事。目前之政局已是天翻地覆,而推之千年萬年,滄海桑田又何足怪哉?回首已往,構想未來,詩人極度擔心的是“猛虎與雙翅,更以角副之。鳳凰不五色,聯翼上雞棲”。由於“秉鈞者”的不公,邪惡勢力會更加猖狂,賢士能人會完全失位。因此,詩人急切地向茫茫宇宙發問道:“我欲秉鈞者?朅來與我偕?”“浮雲不相顧,寥泬誰為梯?”詩人在竭力地尋找那個能夠主持正道,主宰萬物變化之“鈞者”,渴望得到他的幫助,並為自己架起一座通天的梯子,最終去實現他“欲回天地入扁舟”的美好宏願。然而這僅僅是詩人失望後的幻想而已。待他思緒清醒之後,仍不免要陷入現實生活愁苦的泥坑,以致於要“悒怏夜參半,但歌井中泥”了。其實,詩人越是“歌井泥”,羨慕“井泥”的命運,就越突出了自己的不幸。這就好比是李白所高唱的那樣“借酒澆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了,進一步揭示了此詩的悲劇意義。
《井泥四十韻》由“井泥”的聯想,歷史的回想,到未來的幻想,譜寫了一首人事浮沉、世變萬千的暢想曲。在他的幻想中卻包含著細密而從容的自我觀照,彷徨而幽窅的哲理探索。他已初步認識到事物運動變化的客觀事實,體現了他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但又不是積極肯定這種變化,而是對人世禍福變幻無常感到惶惑不安,甚至得出冥冥無告、難以理推的不可知論的結論,這又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淖。不過,在這種“冥冥無告”的焦灼和“難以理推”的憂慮之中,已經深藏著對時世不平的強烈的憤慨。虎生角翅,鳳宿雞棲,賢愚易位,黑白顛倒,這正是詩人惻愴感懷的中心問題,也是產生他不可知論的社會根源,應予正確評價。
李商隱的詩比較注重比興傳統表現手法的運用,此詩也很突出。詩人以“井泥”起興,引出了對世事升沉變化的無限感慨之情。“井泥”,在普通人眼裡,只不過是一堆不值一提的“土與泥”,而對於無辜罷免不久的詩人來說,它卻是閃射著哲理光彩的不尋常之物。因此觸動了詩人那根對宦海浮沉甚為敏感的神經。詩人的身世與“井泥”的變化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的是,都依靠他人的力量改變了原有的地位;所不同的是,“井泥”一路順利,地位步步提高,善有所終,而詩人都是中途遭抑,好景不長。所以,詩人以“井泥”之變而興身世之悲,是十分自然而切合實際的,詩中,詩人還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比喻,諸如將茫茫宇宙萬千事物的變化,比作是像車輪和馬蹄一樣運轉不停;將美麗的月亮比作是漂亮的美女;將虎生角翅,鳳宿雞棲,比作是邪惡勢力抬頭,賢良之士失位,等等,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
楊億《談苑》指出:“義山為文,多簡閱書冊,左右鱗次,號‘獺祭魚”。所謂“獺祭魚”就是指用典多。這確是李詩的一大特點,也是此詩的一大特色。在此詩中,詩人將用典同敘事緊密結合起來,顯示出他用典的巧妙。此詩第二段,除首二句外,余皆用典。而這些典故又都是用鋪張揚厲的賦體來加以敘述,排比羅列,不厭其煩;魚貫而下,一氣呵成。讀後無呆板凝滯之感,有活潑流走之趣。主要是因為這些典故都與詩人仕途的乖蹇有關。這些典故,隱約表現出詩人那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哀嘆與悲泣。如此典故,滲透著詩人的思想感情,便是“活典”,令人讀後“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對詩人的不幸遭遇產生憐憫測隱之情。
此外,詩人在表現“井泥”變化的過程中,還成功地運用了擬人和襯托的表現手法。例如以“寄辭別地脈,因言謝泉扉。升騰不自意,疇昔忽已乖”四句之擬人之法,寫出了“井泥”洋洋自得、躊躇滿志之神情;以“好樹”、“霞姿”、“落花”、“幽鳥”等等優美的景觀,暗示和襯托出“井泥”升騰後的得意處境。但當揭去“井泥”自信亦自豪的表面層紗後,隱現其後的就是“悒悒不得志”的自悲亦自哀的詩人形象。這裡,詩人極力描寫“井泥”周圍的美景有兩方面巧妙的作用和藝術效果。通過它,一則正面襯托出“井泥”激情難抑的歡樂;一則反面襯映出詩人難以言狀的悲哀。這正所謂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王夫之《姜齋詩話》)。
這首詩中還多處運用了反問句式。詩人對宇宙事物的變化,有的已有較為清楚的認識,有的還很朦朧,甚而百思不解。因此,詩人就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恰恰是詩人最為苦痛的焦點,也是一個走向沒落的社會裡知識分子不甘沉淪而又無力解脫的悲劇心理的典型反映。通過詩人一聲聲強烈急切的發問,他那迷惘悽惶而又不甘寂寞、長期受壓而又努力抗爭的形象越加豐滿地塑造了出來。有人稱它是“《天問》之遺”,不為溢美,的是如此。
有人認為此詩與李賀有關係。李賀《句》“日睹井中泥,上出作埃塵”可能是李賀預設的一首詩的主題。李商隱沿此盡情,予以發揮,完成了李賀的夙願。其思想是一致的,皆說世界是物質的,泉下是“井泥”,終歸成“埃塵”。沒有“神”,李商隱也不相信有“秉鈞者”,即“東皇”“太乙”“上帝”之屬。“我欲秉鈞者,朅來與我偕。”來不了,因為沒有所朅以“來”。然則“悒悒夜將半,但歌井中泥”,再等也來不了。這是徹底的無神論的思想。李賀無疑是徹底的無神論者,李商隱這個《井泥四十韻》也可說明他是徹底的無神論者。
名家點評
清沈厚塽《李義山詩集輯評》:朱彝尊曰:其為諷刺,夫何待言!然取義亦僻而無味。何焯曰:《天問》之遺。
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義山綺才艷骨,作古詩乃學少陵,如《井泥》、《驕兒》、《行次西郊》、《戲題樞言草閣》、《李肱所遺畫松》,頗能質樸。
清吳震方《放膽詩》:讀此數詩,可以見義山力量氣概。王荊公謂其善學老杜,信然。
清屈復《玉溪生詩意》:一段井泥所出如此。二段身至其地,因之生感。三段人君。四段人臣。五段自嘆總結。
清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注》:起首至“疇昔忽已乖”,敘明井泥來歷。“伊余”下至“側愴平生懷”,敘興感之由。“茫茫”下至“為問秉者誰”,從井泥推到世間萬事。“我恐”下,又進一層意,言天邊翻覆,目前如此,焉知將來不更有甚於此者?蓋顛倒無常,殊非世智所能料及也。本旨在此數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