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山鵝觀草(學名:Roegneria hondae)為禾本科鵝觀草屬的一種植物。分布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與河北省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五龍山鵝觀草
- 拉丁學名:Roegneria hondae Kitag.
- 別稱:本田鵝觀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 科:禾本科 Gramineae
- 屬:鵝觀草屬 Roegneria
- 種:五龍山鵝觀草
- 分布區域:產河北、內蒙古等省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模式標本,相關物種,
形態特徵
稈高70-100厘米,無毛;基部的葉鞘常具倒毛。
葉片扁平,長13-20厘米,寬3-7毫米,上面粗糙,脈上具糙毛,下面較平滑。
穗狀花序長約15厘米,多少帶紫色,具小穗11枚;小穗較疏鬆的兩側排列於穗軸上,長約16毫米(芒除外),通常含,小花;穎寬披針形,先端漸尖或具小尖頭,脈上粗糙,邊緣無毛,第一穎長7-10毫米,第二穎長8.5-11毫米;外稃上部具明顯5脈,粗糙,先端兩側或1側具微齒,第一外稃長約10毫米,先端芒長15-25毫米;內稃稍短於外稃,先端鈍圓而微下凹成2齒,脊中部以上具纖毛,脊間上部被微毛而下部無毛。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
分布範圍
模式標本
模式標本采自河北五龍山。原種記載的葉片寬達9毫米;穗狀花序長達20厘米,具15枚小穗,小穗長約17毫米;與上述種的性狀描述略有差異,因差別不大,而其他性狀均相同,故仍為本種。
另耿以禮教授根據劉慎諤1350(1930年7月21日采自北京,西山)標本鑑定為1新變種—蠱草var. fascinata Keng禾本科圖說361.圖290. 1959; 南京大學學報(生物學) 1:26. 1963),其與原種主要區別在於該變種的葉片邊緣粗糙,兩面均較平滑或稀可基部兩面密生細柔毛,寬3-7毫米,外稃先端具芒長15-20毫米。鑒於在原種葉的上面沿脈上疏生糙毛,而該變種無毛或亦可有兩面密生柔毛者,可以看出葉的被毛狀況在該變種中也有變異,故此處將該變種的性狀差異看作為原種的變異幅度,不再列為新的種下等級。
相關物種
毛盤鵝觀草Roegneria barbicalla (Ohwi) Keng & S. L. Chen
毛葉毛盤草(變種)Roegneria barbicalla (Ohwi) Keng & S. L. Chen var. pubifolia Keng
毛節毛盤草(變種)Roegneria barbicalla (Ohwi) Keng & S. L. Chen var. pubinodis Keng
毛盤鵝觀草(原變種)Roegneria barbicalla (Ohwi) Keng & S.L. Chen var. barbicalla
西藏鵝觀草Roegneria tibetica (Melderis) H. L.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