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項修煉(管理學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著名的管理學者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所提出的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關鍵,即匯聚五項修煉或技能:第一項修煉是自我超越;第二項修煉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項修煉是建立共同願望;第四項修煉是團體學習;第五項修煉是系統思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五項修煉
  • 實質:管理學術語
  • 提出者彼得·聖吉
  • 出處:《第五項修煉》
理念介紹,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其他相關,贏的修煉,

理念介紹

麻省理工學院的彼得·聖吉1990年完成其代表作《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提出了“五項修煉”:

自我超越

(一)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是指能突破極限的自我實現或技巧的精熟。自我超越以磨練個人才能為基礎,卻又超乎此項目標;以精神的成長為發展方向,卻又超乎精神層面。自我超越的意義在於以創造的現實來面對自己的生活與生命,並在此創造的基礎上,將自己融入整個世界。個人學習是組織學習的基礎,員工的創造力是組織生命力的不竭之源,自我超越的精要在於學習如何在生命中產生和延續創造力。通過建立個人“願景”(vision)、保持創造力、誠實地面對真相和運用潛意識,便可實現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五項修煉的基礎。

改善心智模式

(二)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指存在與個人和群體中的描述、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觀點、方法和進行決策的依據和準則。它不僅決定著人們如何認知周遭世界,而且影響人們如何採取行動。不良的心智模式會妨礙組織學習,而健全的心智模式則會幫助組織學習。心智模式不易察覺,也就難以檢視,因此它不一定總能反映事情的真相。另外,心智模式是在一定的事實基礎形成的,它具有一不定期的穩定性。而事物是不斷變化的,這導致了心智模式與事實常常不一致。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發掘人們內心的圖像,使這些圖像浮上表面,並嚴加審視,即時修正,使其能反映事物的真相。改善心智模式的結果是,使企業組織形成一個不斷被檢視、能反映客觀現實的集體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願景

(三)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共同願景是指組織成員與組織擁有共同的目標。共同願景為組織學習提供了焦點和能量。在缺少願景的情況下,組織充其量只會產生適應性學習,只有當人們致力實現他們深深關切的事情時,才會產生創造性學習。根據Collins等人的研究,組織的願景是由指導哲學和可觸知的景象(tangible image)組成。建立共同願景的修煉就是建立一個為組織成員衷心擁護、全力追求的願望景象,產生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和驅動力的偉大“夢想”。

團隊學習

(四)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
團隊學習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關鍵。彼得·聖吉認為,未能整體搭配的團隊,其成員個人的力量會被抵消浪費掉。在這些團隊中,個人可能格外努力,但是他們的努力未能有效轉化為團隊的力量。當一個團隊能夠整體搭配時,就會匯聚出共同的方向,調和個別力量,使力量的抵消或浪費減至最小。整個團隊就像凝聚成的雷射束,形成強大的合力。當然,強調團隊的整體搭配,並不是指個人要為團隊願景犧牲自己的利益,而是將共同願景變成個人願景的延伸。事實上,要不斷激發個人的能量,促進團隊成員的學習和個人發展,首先必須做到整體搭配。在團隊中,如果個人能量不斷增強,而整體搭配情形不良,就會造成混亂並使團隊缺乏共同目標和實現目標的力量。

系統思考

(五)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
系統思考是一種分析綜合系統內外反饋信息、非線性特徵和時滯影響的整體動態思考方法。它可以幫助組織以整體的、動態的而不是局部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因而為建立學習型組織提供了指導思想、原則和技巧。系統思考將前四項修煉熔合為一個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體。

其他相關

五項修煉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個人的自我超越是整個學習型組織的基礎,它為學習型組織提供了最寶貴的人力資源。團隊學習的許多工作最後都依賴於個人的努力,比如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系統思考等等。團隊學習是一種組織內部的學習,它不僅在規模上超越了個人學習,而且在內容上完全不同於個體學習。團隊學習既是團隊的活動內容,同時又是檢視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的載體和手段。檢視心智模式和建立共同願景,從時間上看前者針對已形成的“組織記憶”,是組織從記憶中學習的體現;後者則是對未來生動的描述,它對組織的成長起到牽動作用。系統思考是學習型組織的靈魂,它提供了一個健全的大腦,一種完善的思維方式,個人學習、團隊學習、檢視心智、建立願景,都因為有了系統思考的存在而連成一體,共同達到組織目標

贏的修煉

著名的管理學者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提出了建立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同樣,作為一個優秀的職業化人才,也必須進行系統的修煉,這就是努客文化胡紹宏先生經過多年職業化成長研究所歸納提煉出來的職業化人才“贏的五項修煉”。
“贏的五項修煉”將一個優秀職業人成功的能力歸納為五大能力,並通過對“贏”字的拆解加以整合,將中國傳統國學智慧與現代企業管理智慧完美結合,成為廣大職場人士自我修煉與職業成長的指南。
一、成功五大障礙
一個人要獲得成功,往往由很多要素構成,是一種自我能力與外在條件的組合。大多數人失敗或者不能更成功,一定是有原因在約束或阻擋著自己,甚至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一輩子面臨無數問題需要解決,卻不研究解決問題的原理、思路和方法——缺乏創新思維及解決問題能力。
一輩子說話、與人打交道,但說錯很多話,無效溝通多,成交效率低。不知道溝通與說服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缺乏溝通與說服能力。
一輩子不安於現狀,想成為管理者(當老闆也是管理者),但不明白成功者首先善於自我管理——缺乏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
一輩子在銷售自己或者產品,但不去系統學習市場行銷的基本理論;或者一輩子從事某一項專業,但不知道如何提升專業技能,獲得更高職位的專業競爭力——專業程度低,業務計畫及管理能力差,工作效率低——缺乏職業化的專業技能。
一輩子想賺錢,但從未真正去了解商業社會以及職場的本質,個人發展目標不明確,導致心態度浮躁不踏實,忠誠度低——缺乏職業成長目標和內在驅動力。
二、贏的智慧——成功者(贏家)必備的五大能力
亡:危機意識——創新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口:口才——溝通與說服能力
月:身體——修身——自我約束及自我管理能力
貝:資本——資源、資本或專業技能
凡:平常心——知止有定,寧靜致遠,通過階段性滿意目標獲得持久的內在驅動力
三、“贏”的五大修煉詳解
漢字“贏”由亡、口、月、貝、凡五個部首組成,以往有很多關於“贏”字的拆解,但多流於牽強。
比如將“月”解釋為時間,實際上漢字97%帶有月字旁的都與身體有關。比如將“凡”字僅僅理解為平常心,而不進一步探尋平常心獲得或建立的根源……偏旁部首是一種簡潔的符號,就像《易經》中的八卦一樣,背後都有更深層次的象徵意義。
胡紹宏先生將“贏”的部首字面意義更深層的推演,結合現代企業管理智慧和個人職業化成長的綜合能力素質需要,發展成“贏的五大修煉”。
亡:
本義:死亡、滅亡。引申為危機意識。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缺乏危機意識的人往往止步不前甚至面臨不進則退的危險。而危機意識並不僅僅指一個人能夠感知未來可能出現哪些危機,不僅僅止於發現問題,而是要具有創新思維能力,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與“亡”所對應的能力是:創新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發現問題的能力
分析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新思維的能力
以上每一種能力都有相應的科學原理、方法和工具,通過系統的培訓學習都能夠大幅度的改善和提升。以下所提到的各項能力同樣如此。
口:
本義:嘴。引申為口才。
人一生所有社會關係的建立和維繫,幾乎都依靠溝通、說服、談判等完成。
儘管人生來就開始通過說話來進行社會交往,但因為沒有掌握溝通、說服和談判的技巧,因而不能建立良好的、有價值的人際關係,甚至得罪、傷害了他人還不知道為什麼。
因此,與“口”所對應的能力是:溝通與說服能力。
表達能力
溝通能力
說服能力
談判能力
人際關係能力
公眾溝通能力
因此職業化銷售人員更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與說服能力。
月:
本義:作為偏旁的“月”字97%都是指身體。引申為健康與修身。
遠古時期,贏主要靠強健的身體,但隨著文明的進步,一個人要想贏,更需要靠大腦裡面的知識和智慧,故而修身更重要的是自我修煉。修身離不開“慎獨”,就是自我約束和管理。
《四書五經》的第一部《大學》開篇就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所述內容正是告訴我們要想成就一番事業,該如何修煉自己。
因此,與“月”所對應的能力是:自我約束與自我管理能力。
除了“健康管理”之外,主要包括:
目標管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心態管理:誠意、正心
知識管理:格物、致知
時間管理:高效的行動規劃
人脈資源管理:人脈資源以及人脈背後可整合的資源
貝:
本義:貝殼——古代代表貨幣。引申為用來交換價值的資本。
廣義的資本可以理解為金錢、資源、專業技能。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用來服務社會、服務企業,實現價值交換的資本主要就是專業技能。對於職業晉升之後的管理者來說,還包括管理能力和領導力。對於個人來說,貝還包括投資與理財能力。
因此,與“貝”所對應的能力是:專業技術能力,包括作為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能力。
專業技能
管理技能
領導力
投資與理財能力
凡:
本義:凡的本義主要有2層意思。其一,凡塵、凡間。把它放在贏字裡面,則表示入世,了解人世間的需要,才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該做什麼。其二,平凡、平常,引申為平常心。
從第一層意思理解,“凡”就是確定自己的目標。
從第二層意思理解,“凡”就是要想真正的贏,反而不能急功近利,卻要保持平常心。
同樣是《大學》,開篇就是這一段話: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第一句說的是目標,第二句說的是怎樣才能實現目標:
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
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常說的:知止有定,寧靜致遠。
保持平常心,其根本是要知止,知道自己的階段性目標。知止方能致遠。
因此,與“凡”所對應的能力是:知止有定,寧靜致遠,通過確立階段性滿意目標獲得持久的內在驅動力。
戰略規劃能力:如何明確目標。
計畫制定能力:如何制定可操作的計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