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共生礦

五色共生礦

五色共生礦是中國紫砂礦料中極為稀少的一種共融礦料,由自然的紅泥、綠泥、降坡泥、段泥、紫泥等等,甚至更多不同品種的礦料蘊藏在同層面結構的共融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色共生礦
  • 開發者時大彬
簡介,發展歷史,

簡介

自然礦共生在一起,二種以上或三五種甚至七八種不等,成頁岩狀的都稱之為共生礦,但最珍貴的、最精彩,也是比較難見到在一寸之厚度左右,甚至更薄一些的礦層裡面能夾五種以上或者更多的共融礦,稱得上標準的五色共生礦。傳世的黃龍山原礦泥料本就稀少,五色共生礦更是異常珍貴。
五色共生礦
五色共生礦

發展歷史

五色共生礦,在明代首先被時大彬開發和利用。時大彬最早在山體淺表層開採到五色共生礦,他發現這種共生礦帶著五彩繽紛的砂色。天然五色異彩,同時散發著自然璀璨的砂色,這驚喜的發現啟發了時大彬。
五色共生礦
時大彬像
為了彌補彌補天然五色共生礦的稀缺,他開始用原礦的砂與泥進行泥料改革,調砂配泥,從而更大豐富了紫砂砂色美的色彩。
時大彬對紫砂泥料的選擇極為苛刻,不止要擅長開採礦源,還要能掌握粗砂製作成型技巧,掌握燒成,最好能把原始煉泥技法駕馭嫻熟才能達標。
所以他能成為壺史上使用五色共生礦料最擅長、具有特別貢獻的一代名匠,古人稱之為“砂粗質古肌理勻”。
時大彬作為宜興紫砂歷史上一代宗匠,他最具代表的作品是五色共生壺。
史書記載:”往來供春茶壺,近日時彬所致,大為時人寶惜。可見珍貴,無數文人墨客對此趨之若鶩。”
五色共生礦
五色共生壺
五色共生礦的紫砂美感是宋、元、明時代最原胎的古紫砂的美感,也是紫砂文化最初向人們表達根本美,裸胎光貨的砂色展現了最初的古代紫砂藝術的直率和真摯,野生和靈性。
流傳於世的大彬壺大都採用五色共生礦料製作,作品 簡單古樸,大氣不雕。他以原胎的砂色、材質、古拙的風格著稱,把傳統光器的裸胎砂色美推向更高的藝術境界。
時大彬因此被稱為運用五色共生礦製作五色共生壺的開山鼻祖。
五色共生礦是天然形成的,砂色自然質樸,所以無需過分雕飾。在揉進制壺人巧思與靈感,摻入明代特有制壺技藝之後,稍作修飾一把好壺就落地而成了。
五色共生礦
五色共生礦
傳世的大彬壺所使用的都是珍貴的礦料,比較有代表性的如雪鐵砂、象牙段砂、熟栗紫、豆青段砂、梨皮黃等天然的極品原生礦料,現已經很難見到了。
“砂粗質古肌理勻”,從時大彬開始,光貨素器裸胎砂色美的藝術追求,成為明代的一種風尚。
然而,關於五色共生礦的明代煉泥的方式、粗砂原始泥料的胚體成型技法和它的窯火控制,壺史上都沒有記載。
五色共生礦類,由於稀少珍貴,選料特殊,製作燒成難,所以由明代時大彬創立的五色共生制壺技藝,曾璀璨一時,後來卻在歷史演進中慢慢開始絕跡,以至於制壺技法失傳了。
五色共生礦
五色共生礦晾曬
到如今尋找和發掘這項明砂技藝,成了一代又一代制壺藝人夢寐以求的手藝。
宜興的紫砂陶製作技藝,如今能夠在眾多技藝中獨樹一幟,成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時大彬發明並沿用至今的獨特成型技藝。
正如明代許紆所言“蓋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無土氣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