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神又叫做作“五藏神”,起源於道教,謂五臟各有神主,即心神、肺神、肝神、腎神、脾神。合稱“五臟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臟神
- 別名:五藏神
- 起源:道教
五臟神又叫做作“五藏神”,起源於道教,謂五臟各有神主,即心神、肺神、肝神、腎神、脾神。合稱“五臟神”。
五臟神又叫做作“五藏神”,起源於道教,謂五臟各有神主,即心神、肺神、肝神、腎神、脾神。合稱“五臟神”。引用示例五臟神又作“五藏神”。《太平經》卷五二:天地間有“神寶”,隨五行為色,隨四時之氣興衰為天地使,人人腹中為“五藏...
五臟藏神是說人的五種情志活動即神、魂、意、魄、志各藏於其所屬之髒,以發揮其情志作用,《素問·宣明五氣篇》:“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因此人的情志活動正常與否與五臟盛衰有密切關係。概念 中醫學關於神的活動機制和規律的理論概括。神指精神意識、思維情志活動,它不僅...
人體是一個整體,各部位分工合作,協調配合才能保證身體健康無病。要想百病不生,必須舒通氣血;要想氣血通暢,必須讓五臟健康運作;要想五臟協調配合,必須清除體內毒素,養好我們的“五臟神”。通氣血,補五臟,才能促發生命機體活力,祛除百病,延年益壽。圖書目錄 從細節調養五臟/2-11 編者序:氣血通補治百病/...
《百病不生養五臟:圖解黃帝內經氣血養生全書(雙色超值白金版)》介紹人體是一個整體,各部位分工合作,協調配合才能保證身體健康無病。要想百病不生,必須舒通氣血;要想氣血通暢,必須讓五臟健康運作;要想五臟協調配合,必須清除體內毒素,養好我們的“五臟神”。通氣血,補五臟,才能促發生命機體活力,祛除百病,...
《養好五臟保健康》是2012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土榮華、田建華。內容簡介 《長壽百歲的養生智慧:養好五臟保健康》共分為七章,主要內容包括:福壽要雙贏,供奉五臟神;肝臟養生:排毒不添堵,身體不受苦;心臟養生:心平病不欺,康壽與天齊等。圖書目錄 第一章 福壽要雙贏,供奉五臟神 盈實精、氣...
五內就是五臟。我們到醫院看中醫時,經常聽醫生說到“腎虛”、“脾虛”等,有的人就擔心是不是腎出了毛病,是不是脾有了問題,不少人甚至買了藥去補、去治療。其實中醫所說的腎、脾等五臟六腑和我們所想的並不完全是一回事。中醫的五臟六腑理論主要是一種功能定位,比如腎並不是獨立的腎臟,而是泛指泌尿系統...
神髒五,指藏無形之氣者為神髒,有五即肝、心、脾、肺、腎。五臟所藏之神的具體名稱。中醫學把神分為神、魂、魄、意、志,分別歸屬五臟,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並稱為“五神髒”。五臟所藏的精氣,即是“五神”化生的物質基礎。五臟精氣充盛,則五神安藏守舍而神識清晰...
神髒 神髒是指藏五臟之神的心、肝、脾、肺、腎,所謂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五臟既為神氣所居,故名(見《素問·三部九候論》)。
五神即神、魄、魂、意、志五種人的精神活動,中醫五行理論中,五神與五臟相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又稱五臟所藏。《素問遺篇·本病論》:“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圓也。” 解讀 “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總體現;狹義之神,是指人的精神...
五倉 五倉,拼音是wǔ cāng,漢語詞語,意思是五臟神。出自《漢書·郊祀志下》。解釋 五臟神。出處 《漢書·郊祀志下》:“及言世有仙人……化色五倉之術者,皆奸人惑眾,挾左道,懷詐偽,以欺罔世主。”顏師古注引李奇曰:“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倉神。五色存則不死,五倉存則不飢。”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精志之五臟分藏。《靈樞·九針論》:“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精志也。”卷一 (一)依《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一所述︰指 ⑴素呾纜藏,⑵毗奈耶藏,⑶阿毗達磨藏,⑷般若波羅蜜多藏,⑸陀羅尼藏。依該經所說,素呾纜譯作經,...
五老君亦稱五帝,是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初期的五方神靈。 五方五老君是三清還沒成為大流之前地位最高的五位神仙,本來是歷代帝王祭祀的對象,後來納入道家的神仙體系,“在天中則稱五老上帝,在天文則稱五帝座及五方五星,在神靈則稱五方五帝,在山嶽則稱五嶽聖帝,在人身則稱五臟神君”。他們與元始天尊一樣,非後天學...
“五臟藏五神”及“五臟主五志”,反映了生命存在的形神統一觀。神的存在是臟腑生理功能正常與否的反映。某種有針對性的精神活動還能調整臟腑生理功能的紊亂,達到治病、康復的目的。三、主宰人體的生命活動 《素問·移精變氣論》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的盛衰是生命力盛衰的綜合體現,因此神的存在是人體...
張志聰《素問集注》:“形髒者,胃與大腸、小腸、膀胱也,藏有形之物也。夫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是五臟之神,由腸胃津液之所生也。胃主化水谷之津液,大腸主津,小腸主液,膀胱者,津液之所藏,故以四腑為形髒。”⑵如器外張之形有四,指頭角、...
五方五老君是三清還沒成為大流之前地位最高的五位神仙,本來是歷代帝王祭祀的對象,後來納入道家的神仙體系,在天中則稱五老上帝,在天文則稱五帝座及五方五星,在神靈則稱五方五帝,在山嶽則稱五嶽聖帝,在人身則稱五臟神君。他們與元始天尊一樣,非後天學而得真者,為天地開闢之前的先天神靈,所以又稱元始五老,...
歷代稱它是魏晉間道士養生之書,其實它遠在一般藥物養身、術數延命之類書之上,而是一部繼承漢代“五臟神”之說,以身體臟腑各有所主的理論為基礎,結合道教人身百脈關竅各有司神之說,以七言韻文的形式,注重以“存思”為主的修煉要訣。因它是早期上清派崇奉的經典,故又稱《上清黃庭內景玉經》。《內景經》...
3、《素問·生氣通天論》:“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張志聰註:“五宮,五臟神之所舍也。言五臟可因飲食五味的太過而受傷。”中醫套用 1、五方的確立使五行理論與時空產生了聯繫,而五臟又分屬五行,通過五行這一“中介”而使得中醫學的臟腑有了時空的特性。這種理論認識的形成,使得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