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中醫藥術語)

神,既是中醫學中的概念,也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概念。在古代哲學範疇中,神是指調控宇宙萬物發生髮展變化的一種力量,是宇宙的主宰及規律。如《周易·繫辭上》說:“陰陽不測謂之神。”《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生長收藏,終而復始。”《荀子·禮論》說:“列星隨旋,明暗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因此,古代哲學範疇的神,是有關宇宙萬物發生髮展變化的認識。而中醫學的神,是有關人體生命的認識,與古代哲學的神概念,有著嚴格的區別。研究人體之神的概念、生成、作用及其與臟腑、精氣血相互關係的理論,即是中醫學的神學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
  • 類別:中醫藥術語
  • 出處:《靈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及其外在總體表現的統稱。

解讀

神的內涵是廣泛的,既是一切生理活動、心理活動的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動外在的體現,其中又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歸納為狹義之神的範疇。
在中醫學中,神的概念源於古人對生命的認識。古人在生殖繁衍的過程中觀察到男女生殖之精相結合,便產生了新的生命,認為這即是神的存在。《靈樞·本神》說:“兩精相搏謂之神。”生命之神產生後,還需要得到水谷精微和津液的不斷滋養才能維持下去,並逐漸發育成長,處於變化之中。如《素問·六節藏象論》說:“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隨著認識的深化,在比類古代哲學中神為宇宙萬物之主宰的基礎上,又確立了神為人體生命之主宰的概念。人體五臟功能的協調,精氣血津液的貯藏與輸布,情志活動的調暢等等,都必須依賴神的統帥和調控。於是又產生了神是人體一切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的主宰的概念,故《內經》稱心為“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並且指出“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中醫學中的神與古代哲學中的神,雖然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有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聯繫,但二者在概念內涵和生成來源上是有嚴格區別的。中醫學的神,其產生有著物質依賴性,雖由精生氣養而成,但其概念內涵與精、氣等物質有明顯不同。

中醫套用

神的作用
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又是生命活動的總體現,對人體生命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一、調節精氣血津液的代謝
神既由精、氣、血、津液等作為物質基礎而產生,又能反作用於這些物質。神具有統領、調控這些物質在體內進行正常代謝的作用。《類經·攝生類》說:“雖神由精氣而生,然所以統馭精氣而為運用之主者,則又在吾心之神。”
二、調節臟腑的生理機能
臟腑精氣產生神,神通過對臟腑精氣的主宰來調節其生理功能。以五臟精氣為基礎物質產生的精神情志活動,在正常情況下對臟腑之氣的運行起到調控作用,使之升降出入運行協調有序。“五臟藏五神”及“五臟主五志”,反映了生命存在的形神統一觀。神的存在是臟腑生理功能正常與否的反映。某種有針對性的精神活動還能調整臟腑生理功能的紊亂,達到治病、康復的目的。
三、主宰人體的生命活動
《素問·移精變氣論》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的盛衰是生命力盛衰的綜合體現,因此神的存在是人體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的主宰。《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問·宣明五氣》說:“心藏神。”這些都突出了神在生命活動中的主宰地位。總之,精、氣、血、津液的充盈與運行有序,物質轉化與能量轉化的代謝平衡,臟腑功能的發揮及相互協調,情志活動的產生與調暢,心理狀態的寧靜怡然,卻病延年的養生之道,都離不開神的統帥和調節。神是機體生命存在的根本標誌,形離開神則形亡,形與神俱,神為主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