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眾
- 時代:隋代
- 組織機構:高等佛學教育機構
- 組織職能:佛學教育,佛學研究
- 分支:涅盤 地論 大論 講律 禪門
【五眾】
從學科名目來看,五眾包含了戒、定、慧三學。而在義解方面,涅盤眾以《涅盤經》為主,地論眾以《十地經論》為主,大論眾則是研究《大智度論》。五眾實已包括了真常唯心繫與瑜伽、中觀各派,囊括了大乘三系的義學。依此可知當時佛教界最盛行的佛教思想。
(二)指七眾中的出家五眾︰《大智度論》卷十雲(大正25·130b)︰‘佛弟子七眾,(中略)優婆塞、優婆夷是居家,餘五眾是出家。’即︰
(1)比丘︰指受具足戒的出家男眾。
(2)比丘尼︰指受具足戒的出家女眾。
(3)式叉摩那(s/iks!ama^na)︰乃沙彌尼成為比丘尼之前二年的稱呼。
(4)沙彌︰指受十戒之出家男眾。
(5)沙彌尼︰指受十戒之出家女眾。《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中說,此出家五眾所以為世之良田,實由戒體故。
(三)五蘊之舊譯︰即色、受、想、行、識等五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