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來誰著史

五百年來誰著史

《五百年來誰著史概述》是2009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毓海。本書語言曉暢明快,問題意識敏銳地從金融與歷史角度講述明清500年興亡。

基本介紹

  • 書名:五百年來誰著史
  • 作者韓毓海
  • ISBN:9787801959935
  • 定價:32.00元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12-1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相關書評,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五百年來誰著史
這是一本從金融與歷史角度講述明清500年興亡的大著作。作者下看基層組織、上看財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勢,重新審視世界格局中的明清興衰,有力印證了:近500年來世界史的消長,其核心取決於“國家能力”的強弱。這一結論為當下中國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作者韓毓海是北大新銳學者,國內鮮見的大知識分子,在思想文化界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其現實關懷和價值取向,每每引起關心國家命運、關注底層生活的讀者的強烈共鳴。
此書作為深受北大文科研究生追捧的思想講義,語言曉暢明快,問題意識敏銳,堪稱名家大手筆。作者行文有意針對時下熱點話題,把視野引向基層,引向世界,引向大歷史,從而讓大眾也能看清國際金融動態,以及中國的應對和走向。

作者簡介

韓毓海北京大學教授。曾任紐約大學東亞系教授,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特任教授。著有《摩登者說》《天下:江山走筆》等。多年來,韓毓海以其大氣磅礴的思想氣度、汪洋恣肆的文字風格、慷慨恢弘的人文抱負,成為“士”的精神傳統在當代的有力接續。

相關書評

1、這是一種將中國史與世界史融合的宏大敘事,改變了以往史學著作“中國史是中國史”、“世界史是世界史”的狀況。作者的興趣不僅僅在於詮釋中國,而在於解析當代中國道路的來路和去向。和通常對“中國模式”的分析不同,韓毓海放棄並批判了通常人們所採用的“現代化”理論,這種分析理論興起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它暗含著一個邏輯,現代化有一個可以遵循的模式,已開發國家遵循了這種模式就發達了,開發中國家之所以落後是因為沒有遵循這種模式,後者要想發展必須從制度上效仿前者,改變本國的政治體制、經濟結構和教育系統。韓毓海認為這種分析理論,如今在非洲和拉美遭遇重挫,我們必須尋找新的解釋。整體來看,韓毓海借鑑了“世界體系理論”,重新解釋了近500年來中國的興衰史,指出在世界殖民史中,中國興衰的關鍵在於國家能力的強弱,也即社會組織能力的強弱。——豆瓣書評
2、讀大學時在《中國青年》上讀到《北大,魂兮歸來》,淋漓酣暢,切中時弊。只有愛之深,憂之切的人才寫得出來,但也感覺到,這雜誌也許會給停刊。現在讀《五百年來誰著史》,才知道此作者正是彼作者韓毓海,時光流逝,他依舊目光如炬,這不是書生意氣,才子情懷,而是一位嚴肅的思想者,身居書齋,心懷天下,位卑未敢忘憂國。他曾說過“任何民族也必定有它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獻身於這個將終生憂心如焚上身清貧的行列”。他正是這樣的哀痛者與幸福者。
3、談史與著史,不是一回事。韓教授知識的廣博和思維的活躍都令人佩服;但韓教授一會兒用技術性分析取代歷史現象的定性分析,一會兒又用簡單論斷來代替必需的數據分析,用這樣的“學術工作努力”來橫掃一個學術領域,就難避 “無事實求是之心,有譁眾取寵之意”的嫌疑。韓教授在本書緒言裡說“這當然不能算是史學,連歷史研究也可能談不上”,大概是為了謙虛,卻不失為自知之明。
中國的近代史是屈辱的,從情感上講,我們都不願意接受中國近代的衰落是一種必然過程的觀點,而寧願相信是出自某種技術性失誤的偶然,甚至寧願選擇許多“排除消極面”的假設:假設明朝高度的商品化生產帶來了國家的近代化;假設皇家的財富轉化成為科技進步的源泉;假設慈禧太后沒有挪用海軍費用修建頤和園……但這一切假設除了帶來阿Q式的精神勝利,別無他用。韓教授將歷史歸於簡單因素的努力,無疑為類似的想法提供了土壤,這或許就是韓著如此暢銷熱賣的深層原因。這種共鳴中透露出的今天某些國人的歷史訴求,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倒真是值得社會學和歷史學界認真關注、仔細思考、深入解讀的。

圖書目錄

緒 言:以史為鑑,重估新中國體制問題
上篇:“漫長的16世紀”
導語
第一節 “無發展的增長”與“科學發展”
第二節 歷史與迷信
第三節 “當中國稱霸海洋”
第四節 回首射鵰時,萬里暮雲平
第五節 “隆慶元年”(1567),世界史的大轉折
第六節 重寫《甲申三百年祭
第七節 黃仁宇為什麼要講毛澤東的好話
第八節 中國資產階級的歷史命運
小結  “中國道路”與世界史問題
下篇:“漫長的19世紀”
導語
第一節 重新思考19世紀
第二節 中國為什麼被打敗?
第三節 國債與資本
第四節 從康德列寧
第五節 作為“中國方法”的《大同書》
第六節 “出乎意料”的現代性及其後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