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畜

五畜

五畜指牛、犬、羊、豬、雞,內經有“五畜為益”的說法,即在中醫五行理論的框架中,五畜與五味,五臟有了相對應的聯繫,五畜也就有了其所入、所補之髒,指導了中醫的食養原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供應的多樣化,糧食的攝入量不斷減少,動物肉類食品明顯增加,因此在重視“五穀為養”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五畜為益”的食養原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畜
  • 出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指牛、犬、羊、豬、雞等五種畜類肉。

解讀

《素問·五味》:“五畜: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以五味為中介,將五畜分屬五行,以此得出五畜之肉的五行屬性,即牛肉屬土,犬肉屬木,豬肉屬水,羊肉屬火,雞肉屬金,這為中醫臨床運用五畜肉類等血肉之品以補精益氣奠定了理論基礎。
五畜之肉的四性以陰陽五行屬性和五味功效歸類,可知牛肉性溫、雞肉性微溫、犬肉性溫、羊肉性大熱、豬肉性微寒。
以食物的五味為中介,以五行母子相生為次第,可以判斷犬肉入肝養肝,可補心,羊肉入心養心可補脾,牛肉可入脾養脾可補肺,雞肉入肺養肺可補腎,豬肉入腎養腎可補肝。

中醫套用

1、五畜為益的膳食原則
《黃帝內經》對體質進行了深入分析,從體形肥瘦、稟性勇怯、陰陽大小、五行屬性等諸多方面對不同體質進行研究,並認為依據辨識體質制定診療方法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重要途徑,掌握體質特點才能提高養生保健的準確性。五畜肉食主要給人提供蛋白質和脂肪,也是人體所需熱能的重要來源,具有補益氣血、填精益髓、強壯身體的作用。
狗肉是冬季溫補佳品,有溫補脾胃、補腎助陽、壯力氣、補血脈的功效,適宜於腰膝冷痛、小便清長頻數、浮腫、陽痿等腎陽虛證,或由於脾胃陽虛出現的脘腹脹滿、腹部冷痛的人食用。
羊肉是使人強壯的美味,能夠溫補脾胃、補中益氣、壯陽益腎、補血溫經,其蛋白高、低脂肪、含磷脂多、膽固醇含量少,對於體瘦畏寒、腰膝酸軟、產後血虛宮寒、肺結核、氣管炎等體虛胃寒者尤為適宜。
牛肉是肉中驕子,中醫認為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適宜於中氣不足、氣短體虛、筋骨酸軟、久病貧血、面黃體瘦、頭暈目眩的人食用。
雞肉是補虛良藥,可溫中益氣、填髓補精,適宜氣虛食少、頭暈、心悸、月經不調、產後乳汁不足、水腫、消渴、遺精、耳聾耳鳴的人食用,尤其適宜於老年人和體弱者食用。
豬肉是滋陰補血的佳品,能夠補腎養血、滋陰潤燥,適於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秘等症。
2、過食五畜之肉或食用不當會危害健康
飲食五味對人體五臟有養和傷的雙重作用,只有飲食五味攝入適度並搭配合理,才能化生精微、補充營養,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飲食五味有所偏嗜並攝入過量,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引發疾病危害生命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倡飲食有節。
(1)狗肉
狗肉不能烤炙食用,易使人患上消渴病;與大蒜同食會損傷人體正氣;吃狗肉後不要喝茶,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有害物質。身體強壯、體內熱盛的人,還有患咳嗽、感冒、腹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中風后遺症和大病初癒的人都不宜食用。烹調狗肉前須浸泡或醃漬,必須將肉煮熟才能吃,狗肉適合燒、燉、煮、煨、燜等長時間加熱的烹調方法。
(2)羊肉
凡有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嗽、吐黃痰等上火症狀的人不宜食用,肝病、高血壓病、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各種皮膚病、出血類疾病者不宜食用,流行性傳染病、外感病、素體有熱者禁止食用,孕婦吃羊肉易滋生內熱導致胎動不安。羊肉不宜與南瓜、西瓜、鮎魚同食,易使人氣滯壅滿而引發疾病,吃羊肉不可加醋,容易傷心,且不宜與蕎麥、豆瓣醬同食。吃羊肉後不宜馬上喝茶,也不宜邊吃羊肉邊喝茶;忌銅器,吃涮羊肉時必須要涮透。夏秋季節氣候燥熱,不宜吃羊肉。
(3)牛肉
有感染性疾病、肝病、腎病的人慎食牛肉,老年人、兒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牛肉不宜與板栗、田螺、紅糖、韭菜、白酒、豬肉同食。
(4)雞肉
雞肉屬於發物,尤其是公雞,凡感冒發熱、內火偏旺、痰濕偏重的人,或患有肥胖症、熱毒疔瘡癤腫、大便秘結的人及高血壓病、血脂高、膽囊炎、膽石症的人都應禁食雞肉,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忌飲雞湯;雞肉忌與野雞、甲魚、芥末、鯉魚、鯽魚、兔肉、李子、蝦、生蔥、生蒜等一同食用,易引起中毒或導致腹瀉、滋生內熱等。
(5)豬肉
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偏高,肥胖人群及血脂較高的人不宜多吃,濕熱內盛、痰濕內蘊的人不宜食用,外感發熱的病人需禁食豬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等食物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以免影響鐵質的吸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