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死篇

《五死篇》是明代詩人李贄創作的一篇古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五死篇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古文
  • 作者:李贄
  • 作品出處:《焚書》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人有五死,唯是程嬰、公孫杵臼之死,紀信、奕布之死,聶政之死,屈平之死,乃為天下第一等好死。其次臨陣而死,其次不屈而死。臨陣而死勇也,未免有不量敵之進,同乎季路。不屈而死義也,未免有制於人之恨,同乎睢陽。雖曰次之,其實亦皆烈丈夫之死也,非凡流也。又其次則為盡忠被讒而死,如楚之伍子胥,漢之晁錯是矣。是為不知其君,其名曰不智。又其次則為功成名遂而死,如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是矣。是為不知止足,其名亦曰不智。雖又次於前兩者,然既忠於君矣,雖死有榮也;既成天下之大功矣,立萬世之榮名矣,雖死何傷乎?故智者欲審處死,不可不選擇於五者之間也。縱有優劣,均為善死。
若夫臥病房榻之間,徘徊妻孥之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此庸夫俗子之所習慣,非死所矣,豈丈夫之所甘死乎?雖然,猶勝於臨終扶病歌詩,杖策辭別,自以為不怖死,無顧戀者。
蓋在世俗觀之,未免夸之為美談,呼之為考終。然其好名說謊,反不如庸夫俗子之為順受其正,自然而死也,等死於牖下耳,何以見其節,又何以見其烈,而徒務此虛聲為耶!
丈夫之生,原非無故而生,則其死也又豈容無故而死乎?其生也有由,則其死也必有所為,未有岑岑寂寂,臥病床褥間,扶柩推輦,埋於北邙之下,然後為得所死矣。蒼梧殯虞,會稽屍夏,聖帝明王亦必由之,何況人士歟!第余老矣,欲如以前五者,又不可得矣。夫如此而死,既已不可得,如彼而死又非英雄漢子之所為,然則將何以死乎?計唯有做些小買賣耳。大買賣如公孫杵臼、聶政者,既不見買主來到,則豈可徒死而死於床褥之間乎?且我已離鄉井,捐童僕,直來求買主於此矣,此間既無知己,無知已又何死也?大買賣我知其做不成也,英雄漢子,無所泄怒,既無知已可死,吾將死於不知己者以泄怒也。謹書此以告諸貌稱相知者,聞死來視我,切勿收我屍!是囑。

作者簡介

李贄(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贅,號宏甫,又號卓吾,又別號溫陵曙上等。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不應會試。歷任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死在獄中。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