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五月十日》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澗泉集》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 韓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五月十日
片月①生林白,沿流澗②亦明。
幽人③方獨夜,山寺有微行④。
野處⑤偏宜夏,貧家⑥不厭晴。
薰風⑦吹老鬢,腐草見飛螢⑧。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澗(jiàn):山間流水的溝。
②片月:弦月。
③ 幽人:隱士,幽居之人。
④ 微行:散步,緩緩行走。
⑤野處:指在鄉野居住。
⑥貧家:窮人家。
⑦ 薰風:夏天吹的東南風,或單指南風。
⑧ “腐草”句;出《禮記·月令》:“季夏之月,腐草為螢。”季夏即五月。
白話譯文
一片月亮在黃昏後升起,把樹林照亮;它又仿佛沿著溪流而上,把山澗灑滿了清光。我一個人幽居在深山,碰上這美麗的夜晚,禁不住步出了小寺,在路上悠閒徜徉。住在郊野的人,沒有暑氣的侵擾,最適宜夏季的氣候,貧苦人對晴天也特別地盼望。和暖的南風吹動我稀疏斑白的鬢髮,腐爛的草叢中,有螢火蟲在飛來飛去,閃閃發光。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五律,寫夏日山居情懷,寫得格高意深,是韓淲集中佳作。詩雖然是律體,但不拘泥於一般律詩講究的起承轉合,也不強求聲韻對偶,一意流轉,整散結合。韓淲是江西詩派中詩流傳下來最多的作家,存世詩作達二千六百多首。他的詩接受黃庭堅、陳師道的影響較大,但也有不少詩另走偏鋒,不以鍛鍊生拗為能,轉向和婉清淡,這首《五月十日》可作代表。
詩層層關聯,自然展開。首聯寫夏夜初臨的情況。時當初十,月亮早早地升起,照在林子裡,一片光明。隨著月亮的升高,又漸漸照著了低處山澗的流水。這兩句觀察得很細,用語也十分精到,不殫精竭慮,難以寫出。首先,詩給月亮所下的定義就很適合初十的月亮,因為是大半個,既不是圓的可稱為輪,也不是彎的可稱為鉤,所以別出心裁稱之為片。月亮照著樹林,清光如水,詩人又用了個“生”字,既給月光以主動性,又刻繪出天漸漸黑、月光漸漸亮的過程,與《莊子》“虛室生白”及張九齡詩“海上生明月”有同工異曲之妙。對句寫山澗,更令人叫絕。月亮升高,仿佛是沿著流水而上,出語很新;月亮高了,照的角度不同,所以先照到林木,後照低深山澗。通過這兩句,境界全出,人們讀著,自身似乎也沐浴在月光中,與詩人同賞這無邊月色。
在這樣的月景中,詩人在做什麼呢?第二聯逆回,說自己幽居深山,獨自一人,在這美好的夜晚,步出山寺,賞月閒行。這聯在時序上應該與上面對換,詩人因為步月,才發現和感受到上聯所說的美景,但是如果先出此聯,詩便顯得淺露無味;同時有了上聯寫景,這聯寫人方能突出詩人本身的品格與趣味,加深了情韻,這是詩人謀篇高明的地方。元方回評說“三、四亦幽淡”,清查慎行評價此聯的特點是“流麗自然”,都是因此而發。
五、六句說晚上山中,南風陣陣,使人感受不到夏天酷暑的暴虐,貧窮人家特別喜愛晴天。這兩句在結構上只是乘思緒所在,隨手而出,有些像近代所說的意識流手法。詩中的“野處”、“貧家”都是指自己,切合此刻步月山中的心情,山中無暑,月光皎好,他自然覺得“偏宜夏”、“不厭晴”。但是這聯是對句,例當分寫兩事,否則便成合掌,因此,乍一讀來,覺得上下阻隔,令人莫名其妙。因而儘管方回在《瀛奎律髓》評中推許說“五、六新美”,清馮舒還是批駁說“‘貧家’句湊”,意思是接得不合情理。清紀昀也批評說:“第六句細思不甚可解。”對此,清許印芳特作轉圜,釋道:“五、六須合看,又須從對面推勘。凡夏晴必熱,城市無林泉避暑,其不宜夏可知。富人多肥膩柔脆,最畏煩暑外蒸,其厭晴可知。野處貧家則反是。此等事理,淺近真實,有何難解?曉嵐(紀昀)呆講本句,故覺其湊而不可解耳。”許印芳解釋,有助於人們理解此詩,但詩作到需要人們如此推敲索解,顯然落入下乘。這聯與前四句比,確實過率。
尾聯繼續抒發感慨。第三聯是以普通的心理代指自己的心理,這聯便專門拈出自己的感慨,同時藉助景語來表達。薰風吹鬢而加一“老”字,便表現自己嘆歲月消逝、沒法與自然景觀共存的心情。“腐草見飛螢”是點眼前所見,又接應了題目,用《禮記·月令》句,明點月份。
這首詩,前半段即景抒情,後半段寄情於景,沒有作過分的雕琢,自然精妙。
名家點評
清紀昀贊說:“風格遒上,意境不凡,結有人不能化之感,寓意亦深。”
作者簡介
韓淲(1159-1224)(生年據《瀛奎律髓》卷二十,卒年據《全宋詞》),字仲止,號澗泉,祖籍開封,南渡後隸籍上饒(今屬江西)。元吉子,早年以父蔭入仕,為平江府屬官,後做過朝官,集中有制詞一道,當官學士。寧宗慶元六年(1200)藥局官滿,嘉泰元年(1201)曾入吳應試。未幾被斥,家居二十年(《石屏集》卷四《哭澗泉韓仲止》)。淲清廉狷介,與同時知名詩人多有交遊,並與趙蕃(章泉)並稱“二泉”。著作歷代書目未見著錄。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有《澗泉集》二十卷、《澗泉日記》三卷。事見本集卷二、四、一四、一五、二十有關詩文。韓淲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澗泉集》為底本。校以殘本《永樂大典》、《瀛奎律髓》等。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