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豬

五指山豬

五指山豬,又稱老鼠豬,主產于海南省五指山區,是中國著名的小型豬種之一。五指山豬體形小,體質細緻緊湊。頭小而長,耳小而直立,嘴尖,嘴筒直或微彎。胸部較窄,腰背平直,腹部不下垂,臀部不發達,四肢細而短,被毛大部分為黑色或棕色,額頭部位有白三角或流星,腹部與四肢內側為白色,鬃毛呈黑色或棕色。性情稍趨溫馴,反應靈敏,善於奔跑。五指山豬生長速度極為緩慢, 6月齡母豬日增重僅為69.2克, 8月齡公豬為14.6公斤,母豬為14.6公斤。第二胎母豬體重為21.25公斤,成年母豬30—35公斤。五指山豬是特定生態條件下的古老原始豬種,定點研究表明,無論純繁雜交利用均具有體小遺傳性穩定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五指山豬
  • 別稱:老鼠豬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偶蹄目
  • :野豬科
  • :豬屬
  • :五指山豬
  • 原產地海南島山區
  • 外形:體形小,體質細緻緊湊等
  • 英文名:wuzhishan
主要產地,生態條件,形成簡史,主要種質特性,體型外貌,生產性能,體重,肥育性能,繁殖性能,利用方向,

主要產地

五指山豬產於海南省瓊中,保亭、白沙、東方、樂東等縣。

生態條件

五指山豬產區地處熱帶,氣候溫和、終年無霜、四季常青。年平均溫度23—25℃之間,極端最高溫度39.70℃,極端最低溫度—1.4℃。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光照充足。農作物水稻為主,次為甘薯、玉米、木薯等,經濟作物有甘蔗、花生。野生飼料資源豐富。

形成簡史

五指山豬的形成尚無確切的史料可考。根據廣東省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資料,海南黎族同胞養豬最早見於漢代。從《漢書·地理吝》中就有“武帝元封6年,略以儋耳、珠崖,民……有五畜(師古曰:牛、羊,、雞,犬)”的文字記載,說明黎族同胞養豬的歷史悠久。五指山豬的形成, 目前尚有三種見解:①海南島的原始豬種;②漢區的小耳花豬引進黎族地區後退化而成,③小耳花豬與野豬雜交後形成。
筆者曾於1987年對五指山豬進行過一次考察,根據獲得的資料,從黎族人民的發展史與畜牧生產的關係和五指山豬產區的自然生態條件,五指山豬是屬於一個古老的特定生態類型豬種,是在熱帶海島封閉的自然生態條件和生產落後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長期沿用近親繁殖,飼養極度粗放條件下形成的一個矮小型豬種。

主要種質特性

五指山豬是我國熱帶地區特有的一種小型豬。具有抗逆性強,瘦肉率高,肉質好等特性。但存在體型小、增重慢,飼養周期長的缺點。

體型外貌

五指山豬,體型小,體質結實緊湊。
頭小稍長,鼻直長,嘴尖,吻突突出。
耳小薄,呈桃形,緊貼頸部,頭型似老鼠,俗稱“老鼠豬”。
頸部緊湊,背腰稍凹,尻中等長,稍傾斜。臀部瘦削而尖。胸深小等,腹大不下垂。後軀稍高於前軀, 四肢較細,蹄質堅實。
毛色黑白比例不規則,大多為黑背白腹,間有全身黑色,嘴粉白色,額多有長流星,鬃毛延伸到鬢甲後緣,長度約7一10厘米,毛稍呈暗棕色。乳頭5一7對。

生產性能

體重

五指山豬生長速度極為緩慢, 6月齡母豬日增重僅為69.2克, 8月齡公豬為14.6公斤,母豬為14.6公斤。第二胎母豬體重為21.25公斤,成年母豬30—35公斤。

肥育性能

飼料濃度含消化能10.73兆焦/公斤,粗蛋白10.82%,粗纖維11.83%,每增重1公斤,需耗消化能5.84兆焦。宰前32.25公斤,胴體重21公斤,屠宰率65.12%,皮厚0.2厘米,背腰厚3.3厘米,眼肌面積12.6平方厘米,瘦肉率47.38%,花板油率5.62%。

繁殖性能

五指山豬性早熟,小母豬斷乳後一個月就有發情症狀。小公豬斷乳後1一1.5月齡就有配種能力。產區一般不留公豬,待母豬懷孕後,將小公豬閹割肥育。一般一年一胎,產仔數5—6頭,最多10頭。

利用方向

五指山豬是特定生態條件下的古老原始豬種,定點研究表明,無論純繁雜交利用均具有體小遺傳性穩定的特點。產區原有五指山豬,幾乎被改良豬取代,而已基本消滅,現存母豬數量也極少。應加強對該種豬的保種,同時開展選育,培育我國特有的微型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