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失本三不易,早期漢文佛典翻譯的一種理論和原則。此中“五失本”,指允許譯文在語法修辭和體裁結構上同原本有所差別,以適應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和文風,“三不易”要求譯籍所傳旨趣能適應不同時代、國家習俗和民眾需要,而又不失佛教的本意和原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失本三不易
- 屬性:漢文佛典翻譯術語
五失本三不易,早期漢文佛典翻譯的一種理論和原則。此中“五失本”,指允許譯文在語法修辭和體裁結構上同原本有所差別,以適應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和文風,“三不易”要求譯籍所傳旨趣能適應不同時代、國家習俗和民眾需要,而又不失佛教的本意和原旨。
五失本三不易,早期漢文佛典翻譯的一種理論和原則。此中“五失本”,指允許譯文在語法修辭和體裁結構上同原本有所差別,以適應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和文風,“三不易”要求譯籍所傳旨趣能適應不同時代、國家習俗和民眾需要,而又不失佛教的本...
主持譯事過程中,道安總結譯經的經驗與困難,歸納出佛經翻譯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觀點。由於佛經翻譯存在著五種情況無法與梵文原意相符,與三種不易翻譯的情況,因此道安提倡直譯,主張譯筆宜力求質樸,此一觀點,影響日後的翻譯甚大。隋代譯經家彥琮於《辨正論》中即引述道安的見解,並對道安“洞入幽微,能究...
東晉道安譯經典時,提出“五失三不易”之說,謂漢譯經有五種情形易失原意,而有三種難譯之情形。五失,又作五失本,即:(一)由於文法相異,原語與漢語之文詞顛倒。(二)原典之文體質樸,較少修飾語;漢語好文飾。(三)原典常有數度重覆相同之語句,極為繁瑣;漢譯則多略去此類重覆語。(四)原典經文中夾雜...
《中國翻譯理論研究導引》出版於2012-12,作者是張思潔 出版背景 《大學翻譯學研究型系列教材:中國翻譯理論研究導引》講述綜覽中國翻譯歷史,“案本而傳”、“五失本、三不易”、“譯人八備”、“翻譯六例”、“譯事三難”、“神似”、“化境”,等等,歷歷在目。然而,史學之宗旨在於“彰往而察來”。史學不僅臚陳...
由於親參譯事,道安對翻譯的研究有更深入的發展,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譯理論,就是他在長安時提出的。道安注經時曾言:“方言殊音,文質從異,譯梵為晉,非出一人,或善梵而質晉,或善晉而未備梵。”因梵漢文字不同,所以感到“每至滯句,首尾隱沒”的苦惱,注釋雖然能解決一些問題,但並不...
一、所謂“五失本、三不易”374 二、“五失本、三不易”的形成軌跡377 三、對“五失本、三不易”的誤釋、誤解及其辨正389 本書各章初出一覽表403 王向遠論文目錄一覽(1990—2017)406 後記430 作者簡介 王向遠(1962-),山東人,文學博士,著作家、翻譯家。1996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2001年起,任...
關於翻譯標準,早在東晉時期,道安就提出“五失本”、,三不易”之說,到了近代,嚴復又有“信、達、雅”之論。與翻譯標準相關的是翻譯方法,即意譯與直譯,這也是千百年來翻譯界爭議不休的問題。總之,要把一種語言譯成另一種語言,既做到忠實於原著,保持原著的文體風格,又能通順暢達,並非一件容易的事。近...
三、道安論“五失本三不易”四、鳩摩羅什論西方辭體 五、慧遠主張厥中之論 六、僧睿論翻譯名實問題 七、僧■論胡漢音義同異 八、彥琮的《辯證論》九、玄奘的五種不翻 十、道宣批評歷代譯經 十一、贊寧總結譯經理論 十二、少數民族零星譯論 十三、傳教士的翻譯議論 十四、徐光啟論翻譯與超勝 十五、李之藻請譯...
其中最重要的譯論包括: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彥琮的“八備”,玄奘的“五不翻”,以及贊寧的“六例”;基本上涉及到本體論、主體論、文本論、方法論諸問題,但語焉不詳,好立條目,難成系統。在古典階段,以借鑑中國傳統修辭寫作理論和西方語言學理論為主體,試圖找到和建立中國譯論的基本思路;其中最重要...
五失本三不易 王羲之 蘭亭集序 魯褒 錢神論 童壽 為僧睿論西方辭體 附:領悟標出 文殊師利問疾品 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 歸去來兮辭 桃花源記 劉義慶 《世說新語》十五則 陶弘景 答謝中書書 丘遲 與陳伯之書 吳均 與宋元思書 酈道元 三峽 顏之推 勉學 唐 玄奘 五種不翻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氏檄 法海 菩提...
(1)《大品般若經》的補譯——《摩訶缽羅若波羅蜜經抄》五卷和“五失本,三不易 (2)翻譯小乘佛經 (3)翻譯戒律 (六)釋道安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 第三節 佛圖澄、釋道安的弟子及其傳教活動 竺僧朗 竺法雅和”格義 竺法汰 曇翼 法遇 曇徽 道立和曇戒 第四節 六家七宗 (一)兩晉之際般若學的...
(1)《大品般若經》的補譯——《摩訶缽羅若波羅蜜經抄》五卷和“五失本,三不易 (2)翻譯小乘佛經 (3)翻譯戒律 (六)釋道安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 第三節 佛圖澄、釋道安的弟子及其傳教活動 竺僧朗 竺法雅和“格義 竺法汰 曇翼 法遇 曇徽 道立和曇戒 第四節 六家七宗 (一)兩晉之際般若學的...
(1)《大品般若經》的補譯——《摩訶缽羅若波羅蜜經抄》五卷和“五失本,三不易 (2)翻譯小乘佛經 (3)翻譯戒律 (六)釋道安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 第三節佛圖澄、釋道安的弟子及其傳教活動 竺僧朗 竺法雅和“格義 竺法汰 曇翼 法遇 曇徽 道立和曇戒 第四節六家七宗 (一)兩晉之際般若學的興起...
且提出“五失本、三不易”之談。為後來的譯經工作指出了正確的道路。魏晉沙門依師為姓,姓各不同;道安認為“大師之本,莫尊釋迦”,凡佛信徒應以釋姓為姓,自此方有沙門姓釋之始。道安不僅精通佛法,經典嫻熟,亦為一位知識淵博,造詣高深的文學家。為當時長安一般衣冠子弟所請教之導師。世傳“學不師安,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