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百法概念唯識家總括一切有為無為法為百法。即八種心法、五十一種心所有法、十一種色法、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及六種無為法的合稱。主要出自《大乘百法明門...
百法口訣主要包括各種書法的結構口訣,以助記憶。...... 佛學術語,這是五位百法的通俗口訣,以助記憶。口訣為:“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位心所法,不相應行二十四...
《大乘百法明門論》,梵文 Mahāyāna-śatadharma-prakāśamukha-śāstra,世親造,唐玄奘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在長安北闕弘法院譯出。是把《瑜伽論》六百六...
五位法,佛教名詞。指小乘有部和大乘瑜伽行派、法相宗對於世俗世界及其構想的彼岸世界的一切現象所作的五種分類:(1)色法;(2)心法;(3)心所有法;(4)心不相應...
唐 白居易 《醉吟》之一:“空王百法學未得,奼女丹砂燒即飛。”唐 方乾 《題龜山穆上人院》詩:“修持百法過半百,日往月來心更堅。”參見“ 五位百法 ...
菩薩於初地所得之智慧門也。明者慧也,門者入也,又差別也。慧能通入百法之真性,故曰明門,又百法之慧各有差別,故曰明門,其百法有二解,一菩薩瓔珞經所說...
即以一切諸法歸納為五類。俱舍宗立七十五法,成實宗立八十四法,唯識宗立百法,皆以之統攝於五位。(一)心法,能了識事物者。唯識宗立有眼、耳等八識之心王...
百法明門論,全稱《大乘百法明門論略錄》,簡稱《百法論》。佛書名。古印度世親著,唐玄奘譯。一卷。論釋瑜伽行派的五位百法,是法相宗依據的重要論書之一。...
《百法明門論講錄》是2009年法鼓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釋繼程...... 內容將宇宙萬有分為五位百法,即:心法(八種)、心所法(五十一種)、色法(十一種...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簡稱《百法》,是世親菩薩在世間的森羅萬法中取出一百種法,以唯識觀點分成五類,認為這一百種法是萬法的總綱,所以又稱為“五位百法”。我...
世尊言:一切法無我。”此語是《百法》一書的總綱。百法是演繹法,把宇宙萬有重點地,系統地加以分析從法相上說明若干法,重點在顯法無我。懂得百法,即能通達...
有因緣造作之法,叫做“有為法”,無因緣造作之法,即叫做“無為法”。在五位百法中,前面的九十四法,皆是有生滅變異的有為法,最後六法,才是清淨寂滅的無為法,...
五法唯識,教義名數。亦稱“五法事理”、“事理唯識”。此“五法”全名“五位法”,是說一切有部、瑜伽行派等對一切法的一種分類,所謂“色法”、“心法”、“...
其次依十二處、十八界,分類為五位百法。注釋有安慧《五蘊論分別疏》(Phun%-poln%ah!I rab-tu byed-pa bye-brag-tu bs/ad-pa),及唐·地婆訶羅所譯的《...
──識所轉變顯現出來的(“內識生時,似外境現”),所謂“萬法唯識”、“...瑜伽行派五位百法 編輯 對於識所變現的宇宙萬有,瑜伽行派概括為五位百法。...
有因緣造作之法,叫做“有為法”,無因緣造作之法,即叫做“無為法”。在五位百法中,前面的九十四法,皆是有生滅變異的有為法,最後六法,才是清淨寂滅的無為法,...
五糧液 五鼎烹 五正 五雲溪 五袴手 五世其昌 五御 五位百法 五七 五株 五等 五味 五尺之童 五精 五煙 五交 五湖心 五綦 四山五嶽 四功五法 撁五掛...
又稱性宗。此宗認為,一切眾生之心並非由於斷惑而得清淨,實乃本來清淨者,故眾生之心即為法性。宗密判大乘為法相、破相、法性等三宗,法相宗,指以五位百法等...
此咒文字雖然簡短,然而義理深廣,內容含攝世出世間一切法,涵蓋三乘菩提—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之修證,並涉及如來藏中八識心王、五位百法、一切種子智慧之觀行與...
其具體意思將在解釋唯識五位百法時再說明。心所有法四十六無為法 無為是相對於“有為”而言。佛家認為一切由因緣和合而成的事物,都有生滅變化,這就是有為;而...
五遍行心所是佛學術語,唯識宗所立五位百法的六位心所之一,指周遍於一切心王、心所而相應之五種心所,即觸、作意、受、想、思等五。...
是簡擇一切萬法而實證唯識的道理。它的能觀體,是五位百法心所別境中慧,如《法苑義林章》說,“能觀唯識以別境慧而為自體”,又《心經幽贊》說,“以聞思修所...
心不相應行法,佛教術語,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 心不相應行法,佛教術語,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中文名 心不相應行法 屬性 佛教術語 出自 唯識名詞...
2. 唯識學派之認識論要義 3. 大乘唯識學派的五位百法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1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clzju 詞條貢獻榜 突...
五星連珠 五經笥 五顯公 五位百法 五馬六猴 五公 五宿五帝 五彩旗 五痔 五花官誥 五禽嬉 五花儀 五樂 五教 五陽 五濁 五兵佩 過破五 遁五 忌破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