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丈原風景名勝區
- 地理位置:陝西寶雞市岐山縣
- 著名景點:諸葛亮廟
- 始建:唐代
簡介,歷史痕跡,景點類型,交通,
簡介
諸葛亮廟始建於唐代,廟宇坐南朝北,聳峙原頭,雄偉壯觀,進入金碧輝煌的山門,依次是高大的獻殿、正殿、八卦亭、屋檐脊獸,千姿百態,牆壁彩繪,絢麗奪目。獻殿兩側的牆壁上,鑲嵌著岳飛手書的前、後《出師表》碑刻,由40塊二尺見方的青石連綴而成,表文語出肺腑,文筆出眾;筆法奔放蒼勁,流利酣暢;鐫技高超,形同真跡,人稱“三決”碑。後院是柏林竹園,草坪花壇,四季如春,清爽潔淨,諸葛亮衣冠冢幽居柏林之中,精巧美觀的落星亭聳立於後院的中央,碑廊環攬後院,文臣武將廊分居兩側,曲徑通幽,環境優雅。景區內還有著名三國古遺蹟二十餘處,如蜀國中軍帳遺蹟壑落城,蜀軍大本營九龍山,蜀軍下原取水的古道十三盤,取水之泉諸葛泉、司馬懿拜將台,婦孺皆知的葫蘆峪等。景區自1983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參觀者絡繹不絕,聲名遠揚海內外,1991年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現已成為陝西關中西部著名的旅遊勝地,年接待中外遊客15萬人次。
歷史痕跡
五丈原在今陝西省岐山縣城南20公里處,高約150米,寬約1公里,長約5公里,三面凌空,兩邊環水,南有秦嶺屏障,北有渭水自成溝塹,是一處攻退自如的兵家必爭之地。當年諸葛亮六出祁山,取路褒斜道,奪取五丈原,屢次向魏軍挑戰,司馬懿抓住蜀軍勞師遠襲的弱點,斂兵不出,以逸待勞。諸葛亮明白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便分兵屯田,供給軍糧,為久駐之計。兩軍對峙一百天后,諸葛亮不幸因積勞成疾,在秋風瑟瑟的八月,病逝於五丈原軍中。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死後,“黎庶追思”,人民民眾十分懷念他。凡是他足跡所到之處,都修起祠廟進行祭祀。這塊高100多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的黃土原,形似圓不溜溜的牙牙葫蘆,北端小,南頭大,最為狹窄的腰部,東西只有五丈寬,故名五丈原。
五丈原是諸葛亮幾十年南征北戰中最後一個戰場,諸葛亮死後,唐初便有人在此立廟,元代已具規模,明、清兩代至民國初進行了九次大的重修復修,並立會春秋致祭,後來由於風蝕雨貧農主人為的破壞,廟宇殘破不堪,瀕於倒塌。1980年,政府又撥款修復,並成為寶雞的一處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