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廟景區

諸葛亮廟景區

五丈原諸葛亮廟始建於唐代,是為紀念一代先賢諸葛亮而修建的祠廟。諸葛亮廟位於岐山縣城南25公里,國家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內布局嚴謹,古樸典雅,碑石林立,主要景點有大殿、八卦亭、衣冠冢、落星亭、月英殿、三絕碑、古道十三盤、諸葛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諸葛亮廟景區
  • 地理位置:岐山縣城南25公里
  • 始建於:唐代
  • 建造目的:為紀念一代先賢諸葛亮
主要景點,大殿,衣冠冢,古道十三盤,諸葛泉,

主要景點

1、結義槐:在諸葛亮廟鐘樓前,是一胸徑為70厘米的百年古槐。此樹一桿二叉三枝,有分有合,有開有交,交錯相連,其西側桿三分叉而又合為一體,中分上合,象徵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的親密關係,故名“結義槐”。東側枝桿下分上交,喻意諸葛亮與蜀漢江山同在。整個樹體分合相聚,連枝連體,形狀奇特,世所罕見,為廟內三景之一。

大殿

亦稱武侯正殿,為廟內中心建築。清光緒年間重修,雕樑畫棟,脊獸飾頂,宏偉高大,氣宇軒昂。“英名千古”金字大匾懸於檐下。“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仰風流於遺蹟萬古清高”板對掛於前柱。殿內正中神龕內塑諸葛亮坐像,栩栩如生。孔明羽扇綸巾,神態祥和,儀表莊重,眉清目秀,展示了一代英傑外柔內剛的忠烈風姿。神龕上懸“將相師表”及“出將入相”、“北定中原”三副匾牌。殿內西塑張苞,廖化,東塑王平、關興四員大將,威武挺立,英氣勃勃,形態如生。神龕兩側有著名書法家吳三大題“短兵五丈原,長眠一臥龍”楹聯,字型蒼勁,剛柔酣暢。

衣冠冢

諸葛亮衣冠冢,幽臥諸葛亮廟大殿後松柏林中,石檻圍欄,翠柏罩頂,莊重肅穆。冢建於三國末年,明嘉靖年間重修,加石欄檻二十八樁,喻諸葛亮自隆中出到病逝五丈原,期間輔佐劉備、劉禪父子二十八年。相傳,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軍中,蜀軍將其衣冠埋葬於此,堆土為墳,以示致祭。《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遺言在他死後,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楊儀等遵其遺囑,遂葬諸葛亮於漢中定軍山下。這在崇尚厚葬的封建時代確屬少見。一代忠臣良相的葬禮如此簡樸,實為後人之楷模。

古道十三盤

叫十三盤盤道,由諸葛泉上武侯祠之道,當年蜀軍駐兵塬上,塬高缺水,派士兵下塬取水而築此路。當地有歌謠“諸葛屯兵五丈原,下原挑水四十丈”。因坡道多彎盤曲,七拐六折,計十三道彎,俗稱“古道十三盤”。現已石條鋪基,拾階而上,可直通諸葛廟,石階共599級,500餘米長。道旁植青松翠柏,銀杏女真,鬱鬱蔥蔥。夏遊古道,自下而上,可覺由熱漸涼之感,原頂風清氣朗,涼爽異常。

諸葛泉

位於古十三盤道下的五星村,古時有上下兩泉,上泉供人們生活用水,下泉為牲畜飲水,相傳蜀軍伐魏駐兵五丈原,塬上缺水,諸葛亮便派士兵下原背水,就以此泉之水供給軍中。今泉用石修砌一新,呈八角形,八樁井檻,石螭吐水,終年不涸,泉水清澈碧透,魚翔泉底,冬溫夏涼。前後石欄板上刻“諸葛泉”三字,蒼勁工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