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文學理論研究的新視野

《互文性:文學理論研究的新視野》是201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互文性:文學理論研究的新視野
  • 出版時間:2014年7月1日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096799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互文性:文學理論研究的新視野》系作者獨立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互文性與文學理論基本問題”的結項成果(鑑定等級:優秀)。本書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互文性是當前文學研究和文化研究的關鍵字之一,對其進行基礎理論研究,有助於改變當前國內學界對這一概念不加界定地肆意濫用的現狀。從互文性的視角重新審視和探究文學理論基本問題,對於推進我國文學理論建設具有積極的探索意義。在實踐上,本書有助於科學地認識當今文學創作領域層出不窮的文體新變和形式創新,對於電子超文本網路文學、影視戲仿、大話文化等文化現象也有較強的理論解釋力和批判分析力。
  《互文性:文學理論研究的新視野》堅持歷史與邏輯相結合的原則,對互文性元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闡發,並結合文學意義、文類、文學經典、比較文學等重要的理論問題對互文性理論進行了創新性研究。全書共分六章:互文性研究的歷史與邏輯、互文性元問題研究、互文性與文學意義、互文性與文類、互文性與文學經典、互文性與比較文學,深入探討了“互文性”的概念、分類、功能、價值等理論問題,進而從“互文性”這一新的視域和新的層面,對文學基礎理論和文學本質規律進行了開拓性的創新研究。
  “互文性”的概念創立至今,已走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歷程。本書採用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將半個世紀的國際互文性研究劃分為意識形態與詩學形態兩種路徑。互文性元問題研究包括對互文性的價值、定義、類型等根本問題的研究。異質性、對話性、新意性是文學藝術中互文性的意義所在。互文性是指文本與其它文本、身份、意義、主體以及社會歷史現實之間的相互聯繫與轉化之關係和過程。
  互文性是文學活動的重要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切文學作品皆具互文性。互文性的符號學視域燭照出了作為符號的文本與其他文本、語境以及作者之間意義互動生成的過程和軌跡。後現代主義時期是文學中互文性最為鼎盛的時期,後現代文學表現出了一些迥異於以前各個時期互文性的特點。文類互文性是指在一個文本中不同文體、語域或文類的混合交融。文類是人們為了社會交流的需要,在長期的言語交際實踐中形成的文本類型,它是主體間互動交流的產物。文本、社會語境、文本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這一互文性的動態過程。
  文學經典的獨創性是“典範式獨創性”,強調對文化規範的更新,具有典範意義。文化熟知化是文學經典在文化生產場域的互文性運作。文學選集乃是文學經典得以確立和修正的最基本互文性方式之一。互文性作為一套強有力的解釋工具,自身即蘊含著跨文化、跨學科的比較框架。從互文性的視域入手,深入考察危機不斷的比較文學學科理論問題,可以為這一長期以來爭持不下並令中外學者頗感棘手的問題帶來新的啟示,提供新的思路。

目錄

上篇
第一章 互文性研究的歷史與邏輯
第二章 互文性元問題研究
下篇
第三章 互文性與文學意義
第四章 互文性與文類
第五章 互文性與文學經典
第六章 互文性與比較文學
餘論
附錄:《小紅帽》改寫研究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