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佛印
- 別稱:Fo Yin
- 字號:覺老
- 所處時代:北宋
- 出生地:江西浮梁
- 出生時間:1032年
- 去世時間:1098年
- 法名:了元
- 類型:中國歷史人物
- 屬於:宗教
- 朋友:蘇軾
- 所屬寺主持:江蘇省-鎮江市 金山寺、焦山寺
簡介,佛印與蘇東坡,關係,哲理,佛印其人,佛印相關故事,“屍骨”未寒,東坡吃草,打餅祭佛,一起論佛,一起論吃,其人之計,巫山河水,邀吃半魯,巧妙得魚,相關作品,核舟記,戲答佛印,參考資料,
簡介
佛印禪師(1032年~1098年),宋代雲門宗僧。法名了元,字覺老,俗姓林,饒州浮梁(舊屬江西省鄱陽郡,今屬江西省景德鎮市)人。自幼學習儒家經典,三歲能誦《論語》、諸家詩,五歲能誦詩三千首,長而精通五經,被稱為神童。
佛印少時,曾於竹林寺讀《大佛頂首楞嚴經》,遂禮寶積寺(在今江西浮梁瑤里)日用為師,學習禪法。十九歲登臨廬山,參訪雲門四世開先善暹,復參圓通居訥(1010~1071),師從雲門四世延慶子榮,師讚嘆說:“骨格似雪竇,後來之俊也。”二十八歲,由於精究空宗,被稱為“英靈的衲子”,而嗣善暹之法,住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承天寺。其後,歷住淮上斗方寺(在湖北省浠水縣境內),江西廬山開先寺、歸宗寺;丹陽(今江蘇鎮江)金山寺、焦山寺;江西大仰山等知名古剎,前後四十餘年,德化廣被,為人稱頌。曾四度住南康雲居山,接得四方雲衲。
佛印禪師還整編白蓮社流派,擔任青松社社主,倡導弘揚淨土思想。宋神宗曾敕賜金缽,以旌其德。佛印門下著名弟子有義天、德延、淨悟等門生。元符元年(1098年)一月四日佛印禪師示寂,享年六十七歲,法臘五十。朝廷賜號“佛印禪師”。
佛印禪師與蘇東坡過從甚密,稱為至交。兩人應酬文字很多,樂為人所傳誦。例如,南宋時出現題為宋蘇軾撰的《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所記皆為蘇軾與佛印禪師往復之語。
佛印與蘇東坡
關係
朝廷保守派復辟後,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學家司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盤被廢。此時,同為保守派的蘇軾卻主張對新法不能全盤否定,應存良箅渣區別對待,因此與司馬光發生激烈衝突,再度被貶瓜州。蘇軾雖然信仰儒學但喜歡道家佛教,但又不喜和尚。聞得瓜州金山寺內有一法號為佛印的和尚名氣極大,蘇軾聽說後不服氣,就決定到山上會一會老和尚!在廟裡,蘇軾從皇帝講到文武百官,從治理國家講到為人之道。和尚靜靜聽著,蘇軾見佛印一直一言不發就從心裡有點瞧不起他。心裡想:大家都說他有本事,原來草包一個,來這裡是騙幾個香火錢的吧!話題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這時候佛印問道:“在先生眼裡老納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蘇軾正滿肚子鄙視,隨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裡看來是有本事,但那是因為他們淺薄,實際上你每天故弄玄虛,沒有真才實學,是個騙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應聲。蘇軾看到他這個樣子不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來,便乘興問道:“在你眼裡我蘇大學士又是一個什麼人呢?”“你是一個很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老納自愧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後,蘇軾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給小妹講了一遍,蘇小妹聽後笑得飯都噴出來了。蘇軾懵了,忙問道:“小妹為何發笑?”“你貶低和尚他不僅沒生氣反而把你讚揚了一番,你說誰有修養?沒有學問哪來的修養?你還自以為自己比別人強,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蘇軾聽後恍然大悟。
哲理
心中有佛,眼中有佛。寬容他人。
佛印其人
具有含容三教的氣質,與純粹的佛教僧人風格不同。關於這一點,日本學者阿部肇一的《中國禪宗史》第三篇第五章有如下之描述∶ ‘與其說佛印是佛教僧侶,不如視之為道家者流。而其儒學思想亦能與釋、道二者相合。元豐五年九月,佛印自廬山歸宗寺回到金山寺時,即有癴道冠儒履佛袈裟,和會三家作一家匁之語(《感山雲臥紀談》下),頗有三教兼容,形成一宗的氣概。了元(佛印)曾一度為地方官吏,二十八歲時出家(《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十九)。由他過往的經歷來看,令人不期而然會聯想到其特異的佛教觀。他雖然繼承開先善暹的法統,可是其行動與思考卻具有強烈的世俗意識。他經常參加酒宴而高談闊論。所結交的朋友,僧人方面反而較少,倒是與士大夫官僚之輩常相往來。’
宋代之筆記小說中,常有佛印軼事之記載。可見師是當時士林中眾所周知之名僧。其與蘇東坡之交誼,尤膾炙人口。附錄《宋人軼事彙編》所轉載《宋稗類抄》一則,所載即其一例。
◎附∶《宋稗類抄》(摘錄自《宋人軼事彙編》卷二十)
東坡在惠州,佛印在江浙,以地遠無人致書。有道人卓契者,概然曰∶‘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矣。’因請書以行。印即致書雲∶‘嘗讀退之送李願歸盤谷序,願不遇主知,猶能坐茂林以終日。子瞻中大科,登金門,上玉堂,遠放寂寞之濱,權臣忌子瞻為宰相耳!人生一世間,如白駒之過隙,三二十年功名富貴,轉盼成空。何不一筆勾斷,尋取自家本來面目。萬劫常住,永無墮落。縱未得到如來地,亦可以驂鸞駕鶴,翔三島為不死人,何乃膠柱守株,待入惡趣。昔有問師∶佛法在什麼處?師雲∶“在行住坐臥處,著衣吃飯處,屙屎撒尿處,沒理沒會處,死活不得處。”子瞻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到這地位不知性命所在,一生聰明要做甚么?三世諸佛則是一個有血性漢子。子瞻若能腳下承當,把一、二十年富貴功名賤如泥土。努力向前,珍重,珍重!
佛印相關故事
“屍骨”未寒
一天,蘇軾和佛印乘船遊覽瘦西湖,佛印大師突然拿出一把提有東坡居士詩詞的扇子,扔到河裡,並大聲道:“水流東坡詩(屍)!”當時蘇軾愣了一下,但很快笑指著河岸上正有在啃骨頭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東坡吃草
打餅祭佛
蘇東坡和黃庭堅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們打麵餅吃。二人商量好,這次打餅,不告訴寺中的佛印和尚。過了一會兒,餅熟了,兩人算過數目,先把餅獻到觀音菩薩座前,殷勤下拜,禱告一番。不料佛印預先已藏在神帳中,趁二人下跪禱告時,伸手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之後,起身一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在帳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與你們合夥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
一起論佛
一起論吃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聖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餘,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遊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個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誰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遊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鬍鬚,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後兩句要用「哉」字結尾。」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
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
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蘇東坡拉住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生。
其人之計
蘇軾摯友佛印,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佛印急忙把魚藏在大磬(木魚)之下。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門不見,想起當日遭黃庭堅詐戲,心裡一轉計上心來,故意說道:“今日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麼?”佛印對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舊句深感詫異,順口說出下句:積善人家慶有餘。蘇軾撫掌大笑:“既然磬(慶)里有魚(余),那就積點善,拿來共享吧”。
巫山河水
一次,蘇軾約其弟蘇轍並佛印大師。三人結伴同遊,佛印即興出句:無山得似巫山好。關鍵在“無”、“巫”諧音。蘇軾對上:何葉能如荷葉圓。蘇轍聽了,對哥哥說:以“何荷”對“無巫”的諧音,固然不錯,但改作這樣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與蘇軾聽了,表示贊同,以“水”對“山”,勝在對仗更加工穩。
邀吃半魯
一次,蘇東坡請好友佛印上門吃“半魯”,佛印很納悶,後來才知道是“魚”。佛印說:“明天也請你到我家吃‘半魯’。”次日,蘇東坡去了,佛印讓他一個人在院子裡的烈日下等了老半天。等佛印出來時,蘇東坡問:“你請我吃的‘半魯’呢?”佛印說:“你不是已經吃過了嗎?”蘇東坡哭笑不得。
巧妙得魚
一天,蘇軾用膳,廚師捧出一碟香噴噴的西湖醋魚,放在檯上。蘇軾正要舉筷,忽然僕人來報:佛印和尚到訪。蘇知道佛喜歡吃魚,有意不讓他吃,便把那碟魚,藏了在書架上。佛一進來,就看見書架上的魚,卻佯裝不知。
蘇問:大師光臨,有何貴幹?
佛說:有一個字,要向大學士請教。
蘇說:是個什麼字,請說出來!
佛說:大學士姓蘇,不知這個蘇字有多少種寫法呢?
蘇說:蘇字上面是一個草頭,下面左邊是一個魚字,右邊是一個禾字。蘇還沒有說完,佛便插嘴:那個魚字可以移動的嗎?
蘇說:可以的,魚字和禾字可以互相調動;魚字放在右邊,禾字放在左邊。這樣,也是蘇字。
佛再問:那個魚字可以移到草頭的上面嗎?
蘇說:不行,不能這樣寫!
佛聽了,哈哈大笑起來,說:不能把魚字放在上面,你怎么又把那碟魚,放在書架上呢?
蘇把那碟魚拿下來,和他一起分享。
蘇問:大師光臨,有何貴幹?
佛說:有一個字,要向大學士請教。
蘇說:是個什麼字,請說出來!
佛說:大學士姓蘇,不知這個蘇字有多少種寫法呢?
蘇說:蘇字上面是一個草頭,下面左邊是一個魚字,右邊是一個禾字。蘇還沒有說完,佛便插嘴:那個魚字可以移動的嗎?
蘇說:可以的,魚字和禾字可以互相調動;魚字放在右邊,禾字放在左邊。這樣,也是蘇字。
佛再問:那個魚字可以移到草頭的上面嗎?
蘇說:不行,不能這樣寫!
佛聽了,哈哈大笑起來,說:不能把魚字放在上面,你怎么又把那碟魚,放在書架上呢?
蘇把那碟魚拿下來,和他一起分享。
相關作品
核舟記
- 明代·魏學洢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jī),高可二黍(shǔ)許。中軒敞者為艙,箬(ruò)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sǎn)之。船頭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絕類彌(mí)勒,袒(tǎn)胸露(lù)乳(rǔ),矯(jiǎo)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zhǔ)。臥右膝,詘(qū) 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ǔ)也。
舟尾橫臥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yí),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rén) 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蒻(ruò)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zhuàn)文,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計其長,曾(zēng)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戲答佛印
- 北宋·蘇軾
遠公沽酒飲陶潛,
佛印燒豬待子瞻。
採得百花成蜜後,
不知辛苦為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