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薑湯(《外台秘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乾薑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八引《古今錄驗》。主治飲食輒噎。

基本介紹

  • 名稱:乾薑湯
  • 出處:《外台秘要》卷八引《古今錄驗》
  • 組成:乾薑、石膏、栝樓根、人參、桂心、半夏、吳茱萸、小麥、甘草、赤小豆
  • 主治:飲食輒噎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附方,

組成

乾薑、石膏各四兩,栝樓根、人參、桂心各二兩,半夏一升,吳茱萸二升,小麥一升,甘草一兩,赤小豆三十粒。

用法用量

上銼,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棗二十枚,去滓,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治

飲食輒噎。

方義

《千金方衍義》:此因胃氣之虛寒,不能運化水谷之精微,蘊釀而成本寒標熱之病。非寒熱補瀉之兼投,何以解虛實反正之糾結。詳方中人參、甘草、乾薑、萸、桂以治本寒,石膏以化標熱,半夏、栝樓一熱一寒,分解脾濕上逆之痰飲於中,小麥、小豆開泄木邪內蘊之虛火於下,共襄洗滌之功。舉世但知柴胡、白芍和解肝邪,木通、車前降泄火氣,曷知谷菽有如此之妙用哉。

附方

名稱:乾薑湯
組成:乾薑(炮)、木瓜各一兩,吳茱萸(湯洗去涎,炒黃)、桂(去粗皮)各三分,檳榔(銼)十枚,木香二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加生薑一棗大(拍碎),大棗二枚(擘破),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主治:腳氣攻心,嘔逆悶絕,腳冷頭痛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