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型岩溶是乾旱地區發育的岩溶地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旱型岩溶
- 性質:乾旱地區發育的岩溶地貌
- 特點:降水量極小
- 特徵:地面植被稀少
乾旱型岩溶是乾旱地區發育的岩溶地貌。
乾旱型岩溶是乾旱地區發育的岩溶地貌。這裡
(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喀斯特(Krast)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岩高原的名稱,當地稱為,意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
喀斯特即岩溶地貌, 是發育在以石灰岩和白雲岩為主的碳酸鹽岩上的地貌。中國喀斯特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中國南方喀斯特”面積占整箇中國喀斯特面積的55%,是中國政府2006年申報世 界自然遺產的唯一項目,由雲南石林的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貴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慶武隆的以天生橋、...
北方喀斯特(岩溶)大泉景觀是出露於我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大型喀斯特(岩溶)泉水。我國北方山西、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和北京等省市分布有大面積的寒武系、奧陶系和震旦系碳酸鹽岩,寧夏、內蒙古、甘肅、新疆和東北地區也有零星可溶岩分布。這些岩溶有許多岩溶泉出露,成為我國乾旱和半乾旱K的重要水源,,據不...
中國的喀斯特(岩溶),喀斯特是碳酸鹽類岩石分布地區特有的地貌現象。中國是世界上對喀斯特地貌現象記述和研究最早的國家,早在晉代即有記載,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遊記》記述最為詳盡。分布範圍 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類型之多,為世界罕見。在中國,作為喀斯特地貌發育的物質基礎──碳酸鹽類...
如果水流處於靜止狀態,隨著CO2的不斷消耗,便不能對可溶性岩石充分溶蝕,必須不斷循環流通,補充新鮮的CO2才能更充分地進行岩溶作用。影響水流動的因素有降水量、水位差和透水條件。降水量多的地區,地表徑流量大,水交替條件好,水的溶蝕力強。據估算,我國南方濕潤多雨岩溶區的溶蝕量為北方半乾旱地區的10倍。防治...
地中海型岩溶(Mediterranean type karst),岩溶地質學術語 地中海地區夏季乾熱,冬季溫暖多雨,對地表和地下岩溶的普遍發育形成有利條件。地表以漏斗、溶蝕凹地、溶溝、石芽為主,地下以暗河、溶洞為主,地表常呈現一片荒涼乾旱景象。在巴爾幹半島、克羅地亞、波士尼亞、塞爾維亞、愛琴海諸島和烏克蘭克里木半島等地都有...
在我國南方廣大岩溶區,儘管降雨豐沛,但缺乏土壤植被系統的調節,加之岩溶水分布的不均勻性,以及蒸發量較大,因此,乾旱問題依然突出。岩溶區石漠化現象正是在“水-土-植被”這一矛盾運動中產生的。已有研究成果證明(朱守謙,1997;周政賢,1987),“光禿的石山”並不是岩溶與生俱來的特徵,早在明代,桂林地區就...
岩溶乾旱治理 《住宅細部裝飾》是2005年中國地質大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 是張之淦。
岩溶塌陷的災情評估及防治措施 概念及產生原因 岩溶地面塌陷是指覆蓋在溶蝕洞穴之上的鬆散土體,在外動力或人為因素作用下產生的突發性地面變形破壞,其結果多形成圓錐形塌陷坑。岩溶地面塌陷是地面變形破壞的主要類型,多發生於碳酸鹽岩、鈣質碎屑岩和鹽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區。激發塌陷活動的直接誘因除降雨、洪水、乾旱...
3.3中國的半乾旱區岩溶 3.3.1中國半乾旱區岩溶的基本特徵 3.3.2山西高原及鄰近地區的岩溶 3.4其它類型岩溶 3.4.1溫帶濕潤區岩溶 3.4.2濱海岩溶 3.4.3乾旱區岩溶 第四章 中國的洞穴 4.1中國的洞穴類型 4.1.1岩溶洞穴 4.1.2其它類型洞穴 4.2我國岩溶洞穴的分布和主要岩溶洞穴 4.2.1岩溶洞穴地理...
根據動力來源和動力機制(光熱、水能、CO2等)將我國表層岩溶動力系統分成5類,10亞類:(1) 濕熱帶表層岩溶動力系統:含濕熱帶叢林和石山型兩個亞類。這一類系統由於地處濕熱帶區(如中國廣西、雲南南部、海南),降水較豐,年均氣溫也較高,故系統的動力作用是積極和活躍的。在叢林生態下土壤中的CO2可高達83000ppmv...
學科:岩溶地質學 釋文:溫帶氣溫、雨量和降水強度都低於熱帶,所以地表岩溶發育程度也低於熱帶,但蒸發量也較熱帶為低,又有融雪水的緩慢滲透,因而地下岩溶比較發育。在奧地利的阿爾卑斯地區和捷克等地的溫帶岩溶,稱為中歐型岩溶。中國華北一帶的岩溶區,以乾谷、大泉為主要特徵,屬於溫帶半乾旱區的岩溶。英國約克郡、日本...
Ⅰ青藏高原高寒帶濕潤-乾旱岩溶環境地質區 Ⅰ1青藏高原丘原湖盆和極高山亞區 Ⅰ2岷山-喜馬拉雅東段-無量山山地亞區 Ⅱ天山-內蒙古高原中溫帶乾旱岩溶環境地質區 Ⅱ1 西北山地、盆地及荒漠亞區 Ⅱ2 內蒙古高原亞區 Ⅲ東北中-寒溫帶濕潤岩溶環境地質區 Ⅳ華北溫帶、亞濕潤-半乾旱岩溶環境地質區 Ⅳ1 鄂爾多斯-...
《中國西南岩溶區旱澇災害演變機理及水安全》是201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純青等。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西南岩溶區旱澇災害演變機理及水安全科學研究相關成果的總結,共 7 章。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下,針對中國西南岩溶區特有的岩溶多重介質環境,以 2009 年秋至 2010 年春西南大旱為出發點,在系統...
第9章和第10章主要論述了濕潤溫帶、熱帶環境和乾旱寒冷環境下的岩溶發育過程中產生的溶蝕和沉積地貌,並總結了岩溶研究實際套用的總體框架及前幾章所論述的內容。岩溶水資源越來越受到全球的關注,這是第11章的重點,本章也論述了有關岩溶水資源供應的管理,以及公路、鐵路和管道沿線上分布的大量危險物質的污染問題(...
化石態岩溶是指地下岩溶空間已全部被充填,與現代地下水循環系統關係不密切的岩溶。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對可溶性岩石(碳酸鹽岩、石膏、岩鹽等)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流水的沖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以及由這些作用所產生的現象的總稱。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稱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中國房山岩溶地貌研究》是2010-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遜。圖書簡介 作者在大量收集國際、國內岩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合分析了國內地質公園的有關資料,提出了岩溶地貌的綜合分類,對華北乾旱一半乾旱岩溶地貌的形成條件、演化過程和地貌組合進行了探索,並以房山岩溶地貌為典型案例,對其地質背景、形成過程和...
3.arid region karst[乾旱區岩溶] 乾旱氣候條件下發育的岩溶。乾旱區降水量小,地面植被稀少,故地表地下岩溶微弱,一般只有溶痕、乾谷等形態,且發育不完全。在熱帶乾旱區,因降雨後常跟隨強烈的蒸發。4.bare karst[裸露型岩溶] 缺少植物和土層覆蓋,可溶岩裸露地表的地區所發育的岩溶。5.blind valley[盲谷] ...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地下水與地表水對可溶性岩石溶蝕與沉澱,侵蝕與沉積,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積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維尼亞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國亦稱之為岩溶地貌,為中國五大造型地貌之一。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兩大類,地表有石芽與溶溝,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蝕窪地,喀斯特盆地與喀斯特平原,...
地貌景觀是在成因上彼此相關的各種地表形態的組合。如山地景觀、河谷景觀、湖泊景觀、岩溶景觀等。地貌為景觀要素之一。它們常是以某一種或兩種主導自然地理要素(如氣候、水文、地貌、土壤、植物、動物)來命名的。基本概念 地貌景觀是在成因上彼此相關的各種地表形態的組合。如山地景觀、河谷景觀、湖泊景觀、岩溶景觀等...
目前西南岩溶山區石漠化面積仍在快速增加,影響範圍不斷擴大,加速了區域生態環境惡化,主要表現為水土流失、河道淤積、土地資源喪失、乾旱等。主要類型 土地石漠化的類型完全受基岩類型的影響。中國南方岩溶區廣泛發育震旦系~三疊系四套碳酸鹽岩沉積建造,受碳酸鹽岩基岩類型的影響,南方岩溶區的土地石漠化主要為岩溶石漠化(...
古岩溶 唐古拉山系地區石灰岩的分布面積不大,故古岩溶地形遠不及古夷平面和古冰川分布廣泛,加上古岩溶地形受到後期的寒凍風化作用的剝蝕,往往難以辨認。但是,在該區的有些山地,如魯日山等地,也有峰林石牆發育。它們的存在,再次說明在該地區的地質歷史上曾經有一時期氣候是濕熱的,從而也再次顯示了該地區地理...
九寨溝鈣華灘流屬於水下地表堆積地貌,如珍珠灘瀑布;黃龍風景區鈣化池、鈣化坡、鈣化穴等組成世界上最大而且最美的岩溶景觀;石柱縣新石拱橋為喀斯特天生橋地貌。湖南 武陵源黃龍洞,冷水江波月洞,都是奇特洞溶洞景觀,各種堆積地貌羅列其中,如神仙府洞,奧妙無窮。江西 鄱陽湖口石鐘山景區絕壁臨江洞穴遍布;彭澤龍宮...
地貌常以成因一形態的差異,劃分成不同的類型。同一類型具有相同或近似的特徵。如大的地貌類型中有構造類型、侵蝕類型和堆積類型等。其中侵蝕類型和堆積類型又可分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風成、岩溶等,依次還可以分出更次一級類型。主要內容 地貌類型是指陸地表面形態特徵的歸類。以成因和形態的差異,劃分的不...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最引人注目的是高達32.7米的石筍,這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石筍、以及文石以、泉華形成物和布滿冰雪的深淵。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喀斯特一...
地面塌陷在我國可分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及黃土濕陷三種,它們對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嚴重危害,而且隨著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的日益增強,其危害程度越來越大。4.1.第一節地面塌陷的發育分布規律 地面塌陷在我國的分布發育具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規律性。岩溶塌陷主要分布於岩溶強烈及中等發育的覆蓋型碳酸鹽岩地區...
地質災害主要是指崩塌(即危岩體)、滑坡、土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等,它們是比較公認的原地殼表層地質結構的劇烈變化而產生的,且通常被認為是突發性的。地質環境災害是指區域性地質生態環境變異引起的危害,如區域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乾旱半乾旱地區的荒漠化、石山地區的水土流失、石漠化和區域性地質構造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