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喀斯特(岩溶),喀斯特是碳酸鹽類岩石分布地區特有的地貌現象。中國是世界上對喀斯特地貌現象記述和研究最早的國家,早在晉代即有記載,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遊記》記述最為詳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的喀斯特(岩溶)
- 性質:地貌現象
中國的喀斯特(岩溶),喀斯特是碳酸鹽類岩石分布地區特有的地貌現象。中國是世界上對喀斯特地貌現象記述和研究最早的國家,早在晉代即有記載,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遊記》記述最為詳盡。
中國的喀斯特(岩溶),喀斯特是碳酸鹽類岩石分布地區特有的地貌現象。中國是世界上對喀斯特地貌現象記述和研究最早的國家,早在晉代即有記載,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遊記》記述最為詳盡。分布範圍中國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地下水與地表水對可溶性岩石溶蝕與沉澱,侵蝕與沉積,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積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維尼亞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國亦稱之為岩溶地貌,為中國五大造型地貌之一。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兩大...
我國西南地區氣候濕潤,降水量大,地表徑流相對穩定,流水下滲作用連續,並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補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續進行。申遺 雲南石林以“中國喀斯特”名稱申遺 1991年8月,雲南石林以“中國喀斯特”名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1992...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那裡有發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詞即為岩溶地貌的代稱。中國是世界上對喀斯特地貌現象記述和研究最早的國家,早在晉代即有記載,尤以...
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稱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中國幾乎各省區都有不同面積的石灰岩的分布,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處於南方地區的喀斯特地貌覆蓋了五萬平方公里,主要位於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市等省區,南方地區的...
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觀旅遊資源是可溶性岩石主要有石灰岩、白雲岩、石膏、硬石膏和岩鹽。經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溶蝕、改造,可形成特殊的岩溶地表形態和地下洞穴。地表景觀又分為正地形和負地形地猊景觀正地形地貌景觀主要有:石芽、石柱、...
喀斯特(岩溶)天生橋景觀是當地下河的頂板崩塌後,殘留部分的兩端與地面連線而中間懸空的橋狀地形,稱為喀斯特(岩溶)天生橋景觀。天生橋這一形態名詞雖然已獲得普遍使用,但對其理解並不完全一致。在實際使用時,天生橋和穿洞(伏流)...
釋文:又稱喀斯特石。由岩溶作用天然形成的千姿百態的石灰岩,具有審美和科學價值的觀賞石。一方面,由於石灰岩被地下水沿裂隙溶蝕而形成多孔、洞、溝、槽的溶蝕岩溶石;因圍壓降低致使飽和的二氧化碳大量析出而沉澱,在溶洞岩石表面形成千變...
喀斯特作用(Kasitezuoyong)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區,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學過程(溶解與沉澱)和物理過程(流水的侵蝕和沉積、重力崩塌和堆積)的共同作用下,對可溶性岩石的破壞和改造作用,稱為喀斯特作用(在中國又稱岩溶作用)。水對...
岩溶景觀也稱為喀斯特地貌,是碳酸鹽類岩石(主要是石灰石)在以地下水為主、地表水為輔的內外營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我國的碳酸岩類岩石分布很廣,但岩溶地貌的發育程度因氣候和岩性條件的不同,各地差異很大。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
高寒喀斯特(岩溶)鈣華池景觀是高寒地區由泉水沉澱形成的鈣華彩池群。以四川九寨溝為典型代表。在海拔大於3000m、年平均氣溫低於5T的九寨溝地區,攜帶鈣質的泉水沿冰川谷地下瀉。高寒地區由泉水沉澱形成的長條狀鈣華流景觀。以四川黃尼為典型...
北方喀斯特(岩溶)大泉景觀是出露於我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大型喀斯特(岩溶)泉水。我國北方山西、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和北京等省市分布有大面積的寒武系、奧陶系和震旦系碳酸鹽岩,寧夏、內蒙古、甘肅、新疆和東北地區也有零星可溶...
嘻斯特(岩溶)峽谷景觀是在岩溶區,W新構造抬升和水流強烈侵蝕、溶蝕和崩塌作用,形成谷坡陡峻、深度大於寬度的谷地,泛稱為喀斯特(岩溶)峽袢景觀其最大特點是峽谷兩嶒邊坡極為陡立,其至近於直立,水面處多有凹槽和小型洞穴。岩溶峽谷...
岩溶又稱喀斯特(Karst),原是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里亞半島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為岩石裸露的地方,那裡有各種奇特的石灰岩地形。19世紀末,前南斯拉夫學者司威治(J.Cvijic)研究了喀斯特高原的各種石灰岩地形,採用喀斯特一詞稱呼碳酸鹽...
喀斯特丘陵,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起伏不大的石灰岩丘陵。相對高差通常在100~150米左右,坡度不如峰林陡,小於45°,已不具峰林形態。喀斯特丘陵又稱為岩溶丘陵,是一種喀斯特化程度較弱的地貌。典型的喀斯特丘陵類型是由丘陵與喀斯特窪地...
初識岩溶廳旨在介紹岩溶學科基礎知識,包括岩溶的由來、岩溶的發育條件、全球和中國岩溶分布、典型代表和地下岩溶形態、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等。在這裡,可以了解karst從地名走向學術名詞的歷史、世界上不同氣候帶的典型岩溶景觀、世界上...
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大大地超越了沉睡中的中國喀斯特科學。直到辛亥革命之後,中國地質學界的老前輩章鴻釗等才重新關注中國的喀斯特,一方面引進西方的先進成就,另一方面發掘中國占代的有父文獻。 然,幣,真正以現代喀斯特科生的理論與方法...
“喀斯特”也即岩溶,是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是一種地貌特徵。中國南方喀斯特一期由中國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重慶武隆喀斯特共同組成,於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評選為世界...
1988年,中國科學地質研究所岩溶與地下水研究室主任張壽越教授兩次來九天洞考察,他認為該洞是亞洲第一大洞,於是他給九天洞題詞:“滴石鑄玄女,暗河鏤九天”。1988年9月下旬,來自美國、英國與比利時的15位洞穴專家對九天洞作深入...
為了區別在不同岩性基底上所發育的石漠化,把岩溶地區發生的該類現象稱之為喀斯特石漠化(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它是指在亞熱帶脆弱的喀斯特環境背景下,受人類不合理社會經濟活動的干擾破壞所造成的土壤嚴重侵蝕,基岩大面積出露,...
香橋岩溶國家地質公園是岩溶地貌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廣西鹿寨縣中渡鎮大兆村,總面積139平方千米。香橋以地質奇觀著稱,是融亞熱帶喀斯特地貌景觀和生態景觀為一體的景區。公園內植被豐富,有重點保護植物岩溶山花和樹齡逾...
1998年國土資源部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樂業縣進行土地資源調查時,發現一種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喀斯特漏斗群,又稱樂業天坑群。該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降水量大,為地下洞穴的發育提供了良好條件。樂業天坑群位於...
瑤林仙境以其神奇的地勢地貌和瑰麗多姿的鐘乳石景,吸引著全世界各國旅遊愛好者的目光。它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華東沿海中部亞熱帶濕潤區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喀斯特又稱岩溶。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