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囊性增生病

乳房囊性增生病

乳房囊性增生病是婦女如常見的乳腺疾病。乳房囊性增生病的命名學很混亂,又名小葉增生乳腺結構不良症、纖維囊性病等。以往曾稱為慢性囊性乳腺炎,實際上乳房囊性增生病無炎症性改變,因而不宜套用乳房囊性增生病鶒的特點是乳腺組成成分健康搜尋的增生,在結構數量及組織形態上表現出異常,故稱為囊性增生病或乳腺結構不良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乳房囊性增生病
  • 性質:婦女常見的乳腺疾病
  • 又名:小葉增生
  • 曾稱為:慢性囊性乳腺炎
治療措施,病因學,病理改變,流行病學,臨床表現,

治療措施

囊性增生病絕大部份可以用非手術治療,用乳罩托起乳房,中藥疏肝理氣及調和等方法可緩解疼痛。絕經前期疼痛明顯時,可在月經來潮前服用甲基睪丸素,1日3次,每次5mg;亦可口服孕酮,每日5~10mg,在月經前服7~10天。近年來套用維生素E治療,亦有緩解疼痛的作用。對病灶局限於乳房一部份,月經後仍有明顯腫塊者也可套用手術治療。

病因學

乳房囊性增生病常見於30~50歲的婦女,與卵巢功能失調有關。月經周期內乳腺同樣亦有周期性的變化,當體內激素比例失去平衡,雌激素水平升高與黃體素比例失調,使乳腺增生後復舊不全,引起乳腺組織增生。

病理改變

切除標本常呈黃白色,質韌,無包膜。切面有時見有很多散的小囊,實際上是囊狀擴張的大小導管,囊壁大多平滑,內有黃綠色或棕色粘稠液體。有時有黃白色乳酪樣的物質自管口溢出。如為瀰漫性囊性病,則稱schimmelbusche病。單個張力較大的青色囊腫稱藍頂囊腫。

流行病學

囊性增生病與乳腺癌的關係尚不明確。流行病學研究提示囊性增生病患者以後發生乳腺癌的機會為正常人群的2~4倍。囊性增生病本身是否會惡變與其導管上皮增生程度有關。單純性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有惡變,如果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別是重度者,則惡變的可能較大,屬於癌前期病變。

臨床表現

病人常有一側或兩側乳房脹痛,輕者如針刺樣,可累及到肩部、上肢或胸背部。一般在月經來潮前明顯,月經來潮後疼痛減輕或消失。檢查時乳房內有散在的圓形結節,大小不等,質韌,有時有觸痛。結節與周圍乳腺組織的界限不清,不與皮膚或胸肌粘連,有時表現為邊界不清的增厚區。病灶位於乳房外上方較多,也可影響到整個乳房。少數病人可有乳頭溢液,常為棕色、漿液性或血性液體。病程有時很長,但停經後症狀常自動消失或減輕。

胸部疾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