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主要工作回顧
2008年是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314”總體部署,積極推進擴大開放、城鄉統籌改革、危舊房改造等重點工作,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全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31.3億元,同比增長15.1%,總量繼續位居全市榜首;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1.9億元,增長8.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6.3億元,增長19.5%;區級財政收入13.1億元,同口徑增長23.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30元,增長14.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727元,增長18%。節能減排4個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
(一)改革開放再譜新篇。城鄉統籌發展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四規疊合”方案率先通過市級評審,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分區規劃編制進展順利,城鄉一體的規劃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鈎試點深入開展,千秋生態農業園納入重慶市國際農業合作基地。金融資本下鄉卓有成效,陶家都市工業園等項目獲商業銀行信貸支持,白市驛鎮成為農行城鄉統籌信貸支持重點鎮。村級集體資產股份化改革步伐加快。爭取到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區等6個項目在我區試點。投融資及債務管理逐步規範,政府防範債務風險能力得到增強。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出台產業發展政策,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新引進招商項目77個,投資總額241.7億元,在建招商項目實際到位資金61.5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10.3億美元,增長24.1%,其中出口9億美元,增長24.2%。對口幫扶雲陽和援建崇州取得實效,區域合作進一步加強。
(二)工業經濟穩健增長。全區工業總產值完成930億元,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60.1億元,增長10.9%,增加值175.8億元,增長1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74.8%。工業園區對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貢獻率達51.2%。九龍園區繼續在全市同類園區中保持領先優勢,山葉、椿中島建成投產,北奔一期等7個項目基本建成,隆鑫熱動力一期和五糧液普什模具等項目啟動建設,工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增長44.8%。西彭鋁產業區成為國家火炬計畫輕合金特色產業基地,編制完成鋁加工之都產業規劃、核心區控制性詳規,“1+2”冷連軋項目基本建成,新引進香港鼎立易拉蓋等5個項目,工業總產值實現138億元,增長10%。支持企業創新發展,28項重點技改項目加快實施,新增6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獲專利授權880件,居全市第一。
(三)第三產業繁榮興旺。楊家坪商圈活力彰顯。新世紀、國美銷售持續走旺,龍湖西城天街、大洋百貨如期開業,津樂匯、齊魯證券等9家知名企業成功入駐,商貿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實現社零總額87億元,增長21%。直港中華美食街知名度提升,全區餐飲行業實現營業額16億元,增長19.5%。10家重點專業市場交易額突破200億元,增長20%。農村市場“雙建工程”取得進展,連鎖經營超市和便民放心商店達84家。旅遊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重慶龍門陣國際旅遊度假區一期即將完工,貝迪溫泉度假區正式開業。全年實現旅遊收入8.2億元,增長25.5%。創意產業發展加快, 102青年藝術家工作室成功申報為市創意產業基地,巴國城創意作品展示中心等4個項目獲市級扶持。
(四)都市農業上檔升級。成功舉辦重慶市第四屆花卉博覽會,實現了“永不落幕”的辦會目標。花卉園區建設步伐加快,市農科院科研大樓、巴渝風情園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推進,花卉苗木技術示範基地和繁育基地初步建成,雙高公路、花卉大道、花卉園區污水處理廠等一批基礎設施相繼竣工。全區花卉苗木種植面積達1.4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達2.5萬畝,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24家,我區成為全國農業標準化一類示範區。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新建人行便道33公里,團結、龍潭溝等12座病險水庫整治完工,銅罐驛長江提水工程二期管網建設基本完成,3.3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初步解決。農村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初見成效,農業“三防”工作實現“三個零”目標。
(五)城市面貌不斷改善。楊家坪地區24平方公里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完成評審,商圈環道整容工程啟動實施。危舊房改造強力推進,落實各項資金13.78億元,安置房源4336套,拆遷荒溝、礦機村等片區危舊房21.33萬平方米。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全年在建總規模677.9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238.6萬平方米,竣工144.1萬平方米。暢通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水碾立交、九濱路二期、白彭路北段改造工程竣工通車,半山環道基本建成。投入500萬元,整治背街小巷3條。三級管網和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加快建設。啟動文明交通示範路口、路段創建工作。嚴厲打擊機動車非法營運行為。森林工程建設初戰告捷,完成成渝高速公路沿線景觀林、低效林改造等6893畝。大力開展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衝刺年”工作,基本完成“五個一批”項目,新增公園綠地面積198萬平方米。深入實施環保“四大行動”,桃花溪流域綜合整治“綠岸、清水、改善民生”三大目標基本實現,白市驛、陳庹路垃圾壓縮式中轉站投入使用,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89天,成功創建市級環境保護模範區。
(六)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開展“社會事業建設年”主題活動,累計完成投資6.7億元,白市驛二中擴建、農民工公寓、奧園城極限運動公園等7個項目相繼竣工,九龍中醫大廈、金鳳老年社區等17個項目啟動實施。全面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資助貧困學生和中職學生1.9萬名。區教師進修學校升級為學院,重慶工藝美術學校創建為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四大教育特色”不斷彰顯,教育“五化建設”取得新成效,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全面啟動城鄉社區衛生公共服務包工作,完成村衛生室執業醫師招聘,開展衛生監督派駐機構試點,初步建立區鎮村三級醫療機構一體管理模式。完成農村改廁3000戶。文明城區創建成果得到鞏固,成功舉辦“百萬市民唱紅歌·文明行動在九龍”等文藝展演活動57場。走馬鎮被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巴國城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完成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建成50個村(居)文化活動室。實施15個村級室內健身房示範工程,“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活動獲三項國家級獎勵。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成功申報25個技術創新項目。九龍園區、西南鋁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掛牌成立。高度重視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2‰。
(七)民眾得到更多實惠。新建就業再就業基地10個,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村)23個,就業培訓1.4萬人,新增城鎮就業3.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12%。落實扶持農民工政策,建成三角道關愛農民工等特色社區3個,完成2個新型農村社區試點村建設,啟動中梁山以東地區居家養老試點。建成華福家園一期廉租房870套,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61萬平方米。城鄉低保雙提標並實現應保盡保。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城鎮參合率70.5%、農村參合率91.7%。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5.3萬人,農村基本養老保險、農民工養老保險分別擴面至1萬人和2.67萬人,全年發放養老金近10億元。妥善解決征地農轉非和城鎮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遺留問題,新增參保人數1.27萬人。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救助城鄉困難民眾7250人,發放醫療救助金552.7萬元。
(八)平安九龍坡推進有力。以“隱患治理”和“安全執法”為主題,健全安全生產責任目標體系,消除8處重大安全隱患,全年各類安全事故死亡49人,同比減少7人,全區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完善區鎮村企業全覆蓋的四級應急救援體系,連續四年未發生亡人火災事故。以“反恐維穩保奧運”為重點,紮實開展“大接訪大下訪”活動,解決信訪案件987件、突出信訪案件和歷史遺留問題25件,成功處置走馬樂園新村建設民工阻路等24起群體性事件,信訪穩定呈現“四下降”良好態勢,實現全國和市區“兩會”、奧運期間“四個零”目標,信訪穩定工作獲市委、市政府目標考核一等獎。全面完成公安“三基”工程任務,改擴建鎮派出所7個,啟動建設全區社會公共視頻圖像系統。深入推進“兩駐一巡”,初步形成全時空、全覆蓋的點線面整體防控體系,刑事案件發案率降低4.25%,全區保持平安穩定。
(九)施政能力明顯提高。認真落實重大決策論證、諮詢和政務信息公開有關規定,堅持完善駐區社會單位、重點企業聯席會議等制度,科學民主決策體系進一步健全。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首次推行區政府領導領辦重點建議、提案制度,221件人大代表建議和259件政協提案按時辦復。堅持區長接待日制度,不斷暢通民眾與政府的溝通渠道。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和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審批服務事項平均辦結時限縮減近16個工作日,行政效率明顯提高。實行公務員招錄“陽光面試”,全區248個事業單位崗位設定管理工作有序推進。重視人才工作,引進各類專業人才370人。妥善應對“5.12”汶川大地震、問題奶粉等重大突發事件,組建區政府應急辦,政府應急處置及公共安全維護能力進一步增強。積極組織開展慈善捐助活動,全區幹部民眾和企業為地震、冰雪災區等累計捐贈款物2030萬元。紮實推進“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活動,出台影響和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責任追究辦法,政務作風明顯轉變。
“雙擁共建”活動全面推進,支持群團組織發揮作用,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得到加強,防災救災、民宗僑台、審計、統計、物價、人防、檔案、修志、保密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一年,非同尋常,極具挑戰。一年來所取得的每一項成績和每一個進步,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離不開區人大、區政協的有力監督,凝聚著全區人民的共同奮鬥。在此,我謹代表九龍坡區人民政府,向辛勤戰鬥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向忠實履行職責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向為我區發展作出貢獻的“高新區”同志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體量和效益明顯失衡。經濟總量大而不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增長方式較為粗放,高新技術產業薄弱,主導產業附加值較低。二是城鄉統籌發展任重道遠。城鄉二元結構特徵依然明顯,東西部發展差異較大,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城鄉統籌發展綜合改革成本高、創新少,重點領域的關鍵環節改革突破困難。三是民生改善任務依然繁重。就業再就業形勢嚴峻,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部分民眾生活較為困難。四是安全穩定工作壓力較大。危舊房改造任務重、矛盾多,非農建設、征地拆遷等遺留問題突出,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等引起的矛盾糾紛不斷,安全隱患治理難度較大。五是政府自身建設還需加強。部分幹部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淡薄,開拓創新不夠,責任心不強,信心不足,服務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不高。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準確把握形勢,充分估計困難,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2009年政府工作總體目標要求
當前,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對我區的影響尚未見底。去年三季度以來,投資增長已顯乏力,工業企業產量大幅下滑,產品出口明顯受阻,餐飲休閒人氣不旺,房地產市場開始低迷,社會消費需求整體減弱。全年17項主要經濟指標中,固定資產投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未實現預期目標。
形勢雖然嚴峻,發展仍具條件。我區經過30年改革開放,積累了雄厚的產業基礎和物質基礎,具有經濟外向度較低的“避險優勢”、發展潛力巨大的“空間優勢”,以及城鄉統籌改革先行示範區這塊“金字招牌”。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和具體措施,特別是國家支持重慶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特殊政策,對我區加快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提供了有力支撐。應對危機,我們有底氣。加快發展,我們有信心。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為: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全區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力爭突破20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2%,實現11.6億美元;
——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80億元,其中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
——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4%;全社會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3.39%和2.19%;主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76天;
——城鎮新增就業2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2%和15%。
各位代表,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我們與其他地區拉開差距加快發展的時候,關鍵看誰的辦法多、措施新、工作實,關鍵是要在變化中捕捉機遇,在逆境中創造條件。面對金融危機的衝擊,圓滿完成全年工作目標,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根本指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持發展之路,破解發展之難,保持發展之勢;我們必須以促進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激發內力,加壓猛推,保持投資強度,突出開放引領,增強區域實力;我們必須以打造宜居之城為攻堅重點,扮靚老城,拓展新區,推進生態建設,最佳化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我們必須以共享發展成果為最終目標,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統籌城鄉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增進社會和諧;我們必須以整治發展環境為重要舉措,整頓作風,嚴格獎懲,創新服務方式,最佳化服務環境,提高服務效能。
著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投資是保增長的第一動力。利用危機形成的市場倒逼機制、產業轉移、國家和市裡的政策調整等機遇,用開放的辦法化解危機,靠更大的投資拉動增長。
加快項目推進,保持投資穩定增長。著力擴大增量。支持慶鈴汽車上裝、佳通輪胎等52個續建項目加快建設,促進常青藤國際社區、LED封裝套用及研發等58個新開工項目按計畫推進。抓住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擴大投資的機遇,做好項目策劃包裝,主動對接,力爭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市級投資計畫和儲備庫。挖掘區域潛力優勢,以產業鏈為重點,以三大招商分局為平台,採取特色招商和以商招商等形式,主動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千方百計引進優勢項目。努力穩住存量。全力幫助區內企業應對金融危機衝擊,不折不扣落實幫扶企業的各項普惠政策,力爭更多的特惠政策向區內企業傾斜。研究制定我區的“暖冬”措施,幫助支持企業渡過難關。想方設法破解制約投資的土地、資金、發展空間難題。密切銀政企關係,發揮融橋擔保公司作用,力爭區內企業和重大項目獲得更多金融支持。加強與重慶都市區城市戰略規劃工作對接,完成全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分區規劃編制,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加快推進渝隆集團戰略轉型,增強融資及經營能力。注重培植稅源,加強稅費征管,促進財稅增收。
做大做強園區,率先邁上千億工業台階。發揮兩大工業園區“引擎”拉動作用,推進重點項目、骨幹企業、優勢資源向園區聚集,力爭兩大工業園區對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貢獻率達到56%。九龍園區要完成C區拓展區城市控制性詳規編制,新建道路4.45公里、管網14.75公里,建成C區配氣站。積極協調落實慶鈴特種車、悅康藥業等項目用地指標,啟動龍江汽車等10個重點工業項目,建成隆鑫熱動力基地、賽力盟機電園、北奔重型汽車項目,實現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增長25%和20%,達到250億元和60億元。西彭鋁產業區圍繞千億園區目標,用活用夠優惠政策,高起點建設污水處理廠、輸變電站等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重點策劃汽車鋁輪轂、空調鋁箔等一批鋁產業精深加工項目,力爭香港鼎立易拉蓋、泰寶紙業項目建成投產,實現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增長16%和7%,達到160億元和30億元。繼續扶持工業主導產業,支持西南鋁、慶鈴、ABB、佳通等骨幹企業擴能增效,力爭四大工業主導產業對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貢獻率達到80%。堅持以技術創新促結構調整,努力培育節能環保、新型材料、現代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鼓勵西南鋁、隆鑫等出口企業拓展國外市場,推動重點企業參與境外資源投資開發、工程建設和加工貿易,促進外貿穩步增長。全年工業總產值在全市率先突破100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733億元,增長11%,工業增加值190億元,增長10%。
發展現代服務業,拉動消費持續攀升。按照全區商貿發展規劃,最佳化商業布局,引進培育總部經濟,支持龍湖西城天街、大洋百貨等重點商貿企業做大做強,提升發展金融證券、電子商務業,著力打造楊家坪百億級商圈。重視發展物流業和專業市場,啟動黃磏港區建設,力爭重慶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落戶我區,努力打造綠雲石都百億級專業市場。加快推動“家電下鄉”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鼓勵大型商貿連鎖企業向西部地區延伸布點,逐步完善商業服務配套設施,大力打造華岩、白市驛、西彭三個次級區域性商貿中心。完成黃桷坪藝術園區規劃編制,爭取市政府相關優惠政策,推進塗鴉街二期建設,實現創意產業升級。鞏固直港中華美食街餐飲地位,擴大巴國城時尚風情街影響,培育白彭路沿線生態餐飲和溫泉度假特色經濟。加快龍門陣國際旅遊度假區二期工程建設,發展會展經濟,辦好重慶山水都市旅遊節等一批節會,全力打造重慶都市後花園品牌。
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城區
建設宜居之城是保增長的內在要求。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更加注重生態建設,不斷最佳化人居環境,打造宜居主城的重要板塊。
推進危舊房改造工程,打造宜居主城新形象。以鐵馬、建設兩大集團住宅區危舊房拆遷為突破,拓寬融資渠道,搭建融資平台,籌集改造資金28億元,購建拆遷安置房4800套,確保40萬平方米拆遷任務按期完成。加快拆遷地塊的項目包裝策劃,力爭成功招商。深化楊家坪地區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徵集成果利用,完成楊家坪商圈環道整容工程,精心打造濱江地帶景觀,提升城市視窗形象。積極推進地產、城投集團在我區儲備土地的出讓開發。加快華潤二十四城、金科陽光小鎮等項目建設,全年房地產開發新開工量超過200萬平方米,在建量保持600萬平方米以上,房地產業力爭實現投資100億元。整合區、街鎮兩級城市管理資源,理順責任關係,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加強市政環衛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護。全面啟用數位化城市管理平台,以信息化促進城市管理現代化。加強背街小巷整治,規範戶外廣告和占道經營,提升景觀燈飾檔次,美化亮化城市。
推進森林工程,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動員、社會資本參與,打造外環高速23公里景觀林帶,完成新改建森林工程1.95萬畝。突出“建綠”重點,美化城市節點,打造一批亮點,實施桃花溪百畝大公園建設,全面完成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五個一批”任務,全年新增公園綠地150萬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1.4平方米。繼續推進環保“四大行動”,鞏固市級環境保護模範區創建成果。著力控制建築工地、道路揚塵和工業粉塵污染。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完成農村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加快推進主城截污C管配套管網建設,啟動梁灘河流域污染綜合整治。抓好全國生態環境監察試點工作,建成西部環境監測監察應急分中心。紮實推進節能減排,嚴格環境準入,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監測監管,著力解決人民民眾關注的環保熱點難點問題。發展循環經濟,支持企業加強節能改造,抓好節約型機關、節約型企業建設,營造節能光榮的社會風尚。
推進暢通工程,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進二郎迎賓大道南延伸段、五台山立交等5個市級暢通工程重點項目,完成九濱路南延伸段、華潤二十四城南北向道路2個區級暢通工程項目建設,新改建道路13條25公里,建成5條示範路段和5個示範路口,打造“半小時九龍坡”。加強道路交通設施的維護和建設,實現公安、交警電視監控系統共享共用。繼續打擊機動車非法營運,嚴格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完成三級管網及下排設施年度改造任務,支持轄區供電系統、供氣網站改造擴容,提高供電、供氣保障能力。
紮實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城鄉統籌發展是保增長的重要途徑。以城鄉一體化為目標,抓住改革重點,研究新問題,出台新舉措,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建設名副其實的城鄉統籌發展綜合改革先行示範區。
抓住重點環節,創新完善體制機制。認真吃透國務院支持重慶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意見精神,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誤”的良好氛圍,形成加快改革發展的整體活力,不斷創新完善綜合改革的制度和路徑,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堅持規劃引領發展,開展全區非城市建設區域規劃研究,編制一批村級土地利用規劃和村莊規劃。以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掛牌為契機,創新土地流轉模式,啟動土地信託流轉制度和土地股份合作改革試點,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立農村集體土地流轉信息平台,穩妥推進土地開發整理。按照一事一議、一點一策的原則,分類分步處置中小企業創業基地遺留問題。探索城鄉統籌改革試點在局部區域封閉運行,策劃推出白市驛城鄉統籌展示區等重點項目,集中力量打造改革試驗平台。加快林權、水利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集體林地和水庫確權頒證工作。逐步推行農村集體資產量化改革。完善農村信貸支持服務體系,安排財政資金200萬元專項用於政府貼息和農村政策性保險補貼。進一步理順相關鎮與園區的利益分配關係,重視化解鎮級債務,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促進鎮域經濟發展。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增強公共服務能力,統籌城鄉市政及環衛規劃建設,啟動城鄉一體公共客運服務,推動更多政府部門的公共服務職能儘快向農村延伸。
改善農村基礎條件,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啟動白彭路南段及西彭環城路改造工程,完成新黃路、千迎路、陶跳路新改擴建。完成大河溝水庫、紅旗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積極支持銅罐驛長江提水工程建設。實施大溪河流域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整治,新解決2.7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以西彭、白市驛等百強鎮為重點,加強小城鎮建設。發揮花卉園區示範帶動作用,促進一、三產業融合,支持市農科院發展,加快實施上邦高爾夫拓展區、大鼎國際休閒度假中心、花卉主題公園等都市農業項目,建設白市驛區域性花卉苗木市場。發展壯大農業主導產業,新增花卉苗木種植面積2000畝,培育農業產業龍頭企業2家。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努力增加農民非農收入,逐步形成農民持續增收新機制。以鞏固和穩定土地承包關係為基礎,鼓勵農民依法、自願、有序的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保障農民土地流轉收入。加快完善農民教育培訓、就業保障和服務管理機制,力爭培訓農村勞動力5500人以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1萬人,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整合集體資源,支持和鼓勵村社用好集體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股權收入。加快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引導農民適度集中居住,拓寬農民財產性收入。不斷提高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和保障水平,穩定農民保障性收入。全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7736元,力爭城鄉收入比例縮小到2.3︰1。
努力促進社會和諧安定
改善民生是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為人民民眾謀求更多福祉,讓發展成果惠及全區人民,努力建設和諧安定九龍坡。
加強社會建設,不斷改善民眾生活。認真實施10大民心工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啟動黃楊新城、華潤二十四城等配套學校建設,實施鐵路中學、渝西中學等寄宿制改擴建工程。區職教中心爭創國家級示範職業院校。探索區域內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券制度,建立流動學生就學保障體系。推進“城鄉統籌文明共建”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增強民眾文明素質,提升城鄉文明程度。編制全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完成區文化藝術中心裝修改造,創建20個村(居)標準化活動室,圍繞區域文化特色,推出地方文化精品。認真開展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積極落實國家促進就業的各項惠民政策,鼓勵創業,擴大就業,新建就業再就業基地10個,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村)44個,完成就業培訓5000人,指導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7500人。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探索建立城鄉低保聯動增長機制,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建設中梁山以西區域性社會福利院。實施中梁山採煤沉陷區危房搬遷,建成一批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打造一批特色示範社區,擴大農村社區試點範圍,統籌推進城鄉社區建設。
推進健康工程,提高人民健康素質。精心編制並啟動實施“健康九龍坡”專項行動方案。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和全民健身活動,辦好第九屆區運會。建設西城文體中心,新增體育場地7.9萬平方米,人均達到0.84平方米。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投入,擴大公共衛生服務包範圍,完善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力爭完成區五院遷建、九龍中醫大廈和殘疾人康復中心項目建設,實施區一院、區精神衛生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改擴建工程。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做好特困醫療救助工作。完成農村改廁5000戶。強化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防止違法生育反彈,符合政策生育率達93%。
推進平安工程,切實增強民眾安全感。嚴格執行安全穩定工作“一崗雙責”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快公安“三基”工程建設,初步建成視頻監控系統,建立健全打防控新機制,依法打擊“法輪功”等邪教組織,嚴厲打擊“兩搶一盜”等各種刑事犯罪,努力降低刑事案件發案率,提高破案率。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健全企業安全費用、安保互動、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等制度,提高企業安全標準化水平,啟動建設白市驛消防站,逐步完善全區安全生產防範體系,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實現全年安全事故發生次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建立完善信訪穩定長效機制,鞏固深化“大接訪大下訪”活動,實施穩定工作風險評估制度,加快信訪信息系統建設,及時化解信訪突出問題,妥善處置群體性和突發事件。對困難民眾法律援助實現應援盡援。
繼續加強民政雙擁優撫、民宗僑台、武裝、殘聯、人防、審計、檔案、物價、修志、保密、老齡、婦女兒童、青少年等各項工作。完成對口幫扶雲陽和援建崇州年度任務。
大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是保增長的根本保障。認真實施“發展環境整治年”活動,自加壓力,積聚內力,增添動力,不斷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努力打造一流政務服務環境。
整治發展環境,提高服務效能。牢固樹立“不抓環境建設就是失職,抓不好環境建設就是不稱職”的意識,大力最佳化服務環境。執行工作激勵保障暫行辦法,完善綜合目標考核和行政效能考評機制,實行“目標承諾”制度,開展“爭先競位”活動,嚴格獎懲逗硬。建設“陽光政府”,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和電子監察系統二期建設,落實重點工業企業指導幫扶實施意見,推行重點項目全程代辦制度,幫助企業破解資金、人才、要素供應等瓶頸問題。對吃拿卡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諾不踐等損害發展環境的行為,堅決查處,嚴懲不貸。
堅持依法行政,促進履職規範。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認真落實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決定,加強同政協的聯繫,提高議案、建議和提案的辦理質量。組建區政府第四屆專家諮詢顧問團,重視政府公開電話、公開信箱及政協的社情民意反映,健全責任追究、重大事項公示聽證等制度,促進決策科學民主。深入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職。啟動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開展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試點,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繼續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實施企業聯合徵信工程,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啟動區人防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建成金鳳應急疏散基地,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應對危機的能力。
切實改進政風,加強廉政建設。認真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增強引領科學發展的本領。精簡會議、檔案,提倡少開會、開短會,開解決問題的會議,發有實際內容的檔案,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調查研究和工作落實上。加強幹部隊伍的教育和管理,著力解決精力不集中、動力不足、壓力不夠的思想問題,大力發揚只爭朝夕、不棄不餒、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不斷增強全區公務員事業心和責任心,堅決杜絕不作為和亂作為現象。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觀念,厲行節約,勤儉辦事,確保公用經費支出“零增長”。嚴格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切實糾正損害人民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