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間遺址,遼金時期遺址,位於黑龍江大慶市大同區葡萄花鄉九間村西南2華里處的土崗上。
2024年2月2日,九間遺址入選黑龍江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間遺址
- 地理位置:黑龍江大慶市大同區葡萄花鄉九間村西南2華里處的土崗上
- 所處時代:遼金時期
九間遺址,遼金時期遺址,位於黑龍江大慶市大同區葡萄花鄉九間村西南2華里處的土崗上。
2024年2月2日,九間遺址入選黑龍江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九間遺址,遼金時期遺址,位於黑龍江大慶市大同區葡萄花鄉九間村西南2華里處的土崗上。2024年2月2日,九間遺址入選黑龍江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考古發掘1982年發現,面積約3平方平里。遺址正中是一個面積約100平...
藍田猿人遺址博物館位於西安市藍田縣九間房鎮公王嶺,依託藍田猿人遺址發掘現場而建。文物展覽廳為“凹”字形建築,屬明清建築風格。1984年建立展廳,1988年對外開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秦嶺終南山世界教科文組織地質公園景區、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藍田工作站。建築布局 藍田猿人遺址博物館由遺址保護區、...
藍田猿人遺址位於陝西省藍田縣東15千米處的九間房鎮公王嶺和縣西北10千米處的陳家窩村兩地。是中國直立人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1963年9月,在陳家窩村厚30米左右的紅色土層底部,發現了一個老年女性下頜骨化石。1964年5月又在公王嶺紅土底部的鈣質結核土中,發現了一個不完整的中年女性頭骨化石,...
該景區主要景點有:以艱苦創業聞名全國的“沂蒙明珠”九間棚村,保存完好的原始民居九間棚舊址,中國人民銀行前身之一的北海銀行魯南印鈔廠舊址朝陽洞,抗日戰爭時期羅榮桓、陳光等指揮的天寶山戰鬥遺址,人定勝天的引水工程龍頂山天池等人文景觀。另外,還有獨樹一幟的自然景觀:掛心橛、雙乳峰、母子山、張郎背姜婆山峰...
藍田猿人遺址管理所地址在西安市藍田縣九間房鄉公王嶺。郵編710504 隸屬 藍田猿人遺址管理所,1979年開始建立,1982年藍田猿人遺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4年建立展廳,1988年對外開放。隸屬藍田縣文物旅遊局。規模 藍田猿人遺址的展覽廳是明清的建築形式,中間內凹,兩側有突出的翼角。辦公用房和接待用房是...
藍田猿人遺址位於藍田縣東川地帶,坐落於九間房鄉距縣城18公里處的公王嶺上。聞名於世的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即出土於此,據1983年用古地磁測定其出土地層年代距今110—115萬年,伴隨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同時出土的還有42種,1200餘件哺乳動物化石及12件藍田猿人使用過的石器。乘車路線:市體育場、火車站、金花路十字乘...
九間窯又稱九窯,為九窯村(又,九間窯村)村委會駐地。村委會駐地在西安爻。九間窯分為四個自然村,村民叫做西安爻,東安爻,袁爻,九間窯。位於尚莊鄉和大峪鄉的交界處。九間窯簡介 尚莊鄉九窯村地處山區,背靠大山,南依平原。北靠著名的景區石榴嘴寨 ,南有古蠻子國遺址(麻城寨)。自古是人們繁衍升息的...
從現存柱礎分析,唐代殿面大致可復原為東西38米、南北25米,面闊九間,進深三間,是一座殿基高達4.2米的高等級台式殿堂建築。考古人員表示,本次發掘是時隔二十五年後重啟九成宮遺址考古的一項重要舉措,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其中殿周四圍堆積和晚期遺蹟對了解認識九成宮的形制布局、歷史沿革和廢棄變遷等過程提供了確切...
2023年,大同區舉辦山地腳踏車賽、半程馬拉松賽等體育賽事11場次,精心組織“八井子花果節”“印象太安燒烤節”“同創杯賽馬節”等特色活動38場次;推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平安福字”“王氏剪紙”文創產品19類56種,舉辦文化展覽13場次,“九間遺址”獲評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醫療衛生 2023年,大同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利應侯廟,又稱九間廟、狐突廟,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襄垣鄉郝洞村北,占地面積2325.96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金泰和六年(1206年)重修。利應侯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由山門、戲台、鐘鼓樓、東西廂房、東西配殿、正殿等組成,現僅存三間正殿和東西耳殿台基。利應侯廟是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突的神廟,...
楊山寨位於素有“欒川縣東大門”之稱的合峪鎮東的楊山村。東與嵩縣接壤,楊山寨 因宋朝楊六郎在此屯兵而得名,主峰海拔1888米。主要的景點有:青龍背、九間房、六郎窯、殺人場、千人井等。因為種種原因,一直處於半開發狀態,只建成了一條登山的路。希望有興趣的前來投資開發。歷史沿革 宋朝時期,楊六郎被叛軍所...
北嶽廟主體建築德寧之殿,重修於元至元七年(1270年),是我國現存元代最大的木結構建築,面闊九間,進深六間,占地2009.8平方米,通高25.6米。殿內東西兩壁及北山牆均繪有唐代畫聖吳道子的巨幅彩色壁畫,畫面大、人物大、氣派大,是河北省之最,為國內罕見珍品,是研究我國壁畫的寶貴資料。北嶽廟內碑碣林立,存...
七間殿是祭器庫,樂器庫、棕薦庫的統稱,它們分別是放置祭祀時用的祭器、樂器、草蓆棕墊的庫房。明清時期,此三座庫房各為三間,共有九間,連檐通脊,均向南。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曾失火燒去兩間,其中文物被盜光,剩下的七間空房後人稱其為“七間殿”。鐘樓 鐘樓位於北天門東側,七間殿西側,於...
南水關有閘樓七間,北水關有閘樓九間。20世紀60年代,因修建三門峽水庫,潼關縣城搬遷,故城遺址遭到嚴重毀壞,僅留其殘存城堆,僅可窺其基本輪廓。遺址特點 綜述 潼關故城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東端,雄居秦、晉、豫三省交界要衝之地。其地勢險要,善攻易守,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關隘之一。《山海關志》雲“歌內之險...
遺址遺蹟 白鹿原上古文化遺存豐富。新中國成立後的多次文物普查和考古發掘表明,這是一處中華民族世代繁衍生長的重要場所。白鹿原下的藍田縣九間房鄉公王村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75萬—115萬年的藍田猿人遺址;白鹿原西側下的半坡遺址是距今5600年—6700年之間一處仰韶文化時期母系氏族聚落遺址,也是國務院1963年第...
第二進院落前牆間設祾恩門,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設門三道,門左右各設隨牆式角門(現僅存遺址)。院內左右兩側建配殿各九間、神帛爐兩座(現已無存)。第三進院落前牆間建祾恩殿,重檐歇山頂,面闊七間,進深五間(現僅存遺址)。院內建兩柱牌樓門及石供案。前方院之後是方城明樓、寶城和墓冢。特點 ...
清朝乾隆年間,和州知州宋思仁在舊址重建陋室九間。室前有石鋪小院和台階,苔蘚斑駁,綠草如茵,林木扶疏,室後有小山、龍池,碧波如洗,游魚浮沉。1917年(民國6年),嶺南金保福補書《陋室銘》碑一方。室產有石鋪小院和台階,室後有小山,頗為雅潔,形似臥龍,苔蘚斑駁,綠草如茵,林木扶疏。山下“龍池”,碧波...
阿炳故居,為原雷尊殿道館,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圖書館路30號,阿炳出生於此、逝世於此,是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址。阿炳故居,雷尊殿道館,原有房屋二十餘間,包括雷尊殿、火神殿、一和山房三組建築。現存雷尊殿三間和輔房六間,共有九間。晚年,阿炳屈居在道館最東面的一間小平房內(圖書館路30號的一間)。這...
禮堂總體面闊五間,進深九間。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是山西近代教育快速發展時期的成果,其校園整體布局整齊有序,單體造型新穎獨特,細部裝飾精緻,且保存完好,在山西省近代建築史上也是一組地位重要的建築。同時,山西省立第三中學也是重要的革命遺址。2006年5月,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布為第六批全國...
過二殿便是東院的最後一進叫“耐寒軒”,耐寒軒共有九間,為一字形建築,整個東院建築為硬山頂,磚木結構,具有典型的衙署式風格。住宅式建築 西院為太平天國侍王府住宅式建築,這是在原明代“千戶所”遺址上重新建成的。西院共為四進,在同一中軸線上,整個建築左右對稱,呈現傳統建築,西院現保存完整,其建築...
推測丹鳳樓城觀主體九間,兩側夾庇各二間,總計十三間。敦煌晚唐第138窟壁畫所示的城門樓觀,主樓觀屋蓋與夾庇屋蓋都是四注式;唐朝建築明間不加大,設定每間為5.20米,則十三間約為68米,就是唐尺二十三丈一尺。進深間寬設定為4.50米,五間為22.50米,和七丈六尺五寸。參考敦煌唐造第9窟、第172窟、第...
最底兩層分作九間;第三、四層作七間;最上三層作五間。每層四壁的正中辟券門。底層四個券門的青石門楣、門框上有唐線刻佛像,西門楣上的“彌陀說法圖”刻有殿廡、迴廊,南門東、西側的磚龕內嵌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書《大唐三藏聖教序》和《述三藏聖教序記》二碑。塔內呈方形空筒,略有收分,每層以木樓板相隔...
到三十年代末,僅存前後殿東西廂房九間和望海樓。到1943年初日偽軍大"掃蕩"時,殿宇樓閣及銀杏樹等,全部被毀,只剩"古雲梯關"石碑及部分石刻、石雕。1987年,響水縣人民政府在雲梯關原址建立護碑亭,"古雲梯關"石碑歷經滄桑,依然蒼勁挺立。遊人至此,無不發出千古之幽思。今日概況 2005年4月,鹽城市考古工作者對“...
正殿九間,丹陛三級,黃琉璃瓦、青碧繪彩。金門五間。左右廡,各十一間。燎爐一座。角門左右各一座。後紅門五座。碑亭左右各一座。御橋五座,跨金水河。華表並石人、石獸共三十六對,在北城門內,兩傍直抵金門外御橋北止。以上俱黃琉璃瓦,青碧彩繪,二十家人戶輪流直守。磚城 皇陵建磚城一座,里外磚築,...
被稱為“上海的根”的老城廂,文物古蹟眾多,名園、名人住宅、會館、公所集中,除了著名的豫園、老城隍廟、老城牆大境閣等,還有徐光啟故居“九間樓”、深宅大院內精美的“書隱樓”等一批古蹟遺址。其中,列為國家、市、區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21處,保護建築5處。雖然幾經變遷,這裡漸失了古時《清明上河圖》般的...
由於有南北走向天然屏障的護佑,東西城牆築得低而簿,因而所留遺蹟不多。北牆因與山體接近,因而十分高大,並在牆外挖了寬約30米的護城河,將兩道溝壑連在起。兩城由於幾道深溝在城南交匯,形成了北寬南窄的格局,南城牆比北城牆短了許多。“東麻城,西麻城,九間窯里出朝廷”,是當地老幼都會說的順口溜。建築...
現今五穀台丈高平台一畝,上建九間廟舍,塑有炎帝神農氏像,是20世紀80年代,當地民眾自發捐資,在原部分台址廢墟上逐步營造起來的,其規模遠未達到歷史上的景觀規模。周口市淮陽區政府提出的“將淮陽建設成文化旅遊城”的號召,決心興建炎帝故都神農氏五穀台,景區規劃占地2000畝,分建祭祖區、文化區、農藝園、百草園...
宗喀巴大殿面闊九間,進深九間,前面為面闊五間、深一間的門廊。門廊部共有兩根楞八楞柱,上面撐托著粗大的替木,上部挑出三重椽短檐。從門廊進殿有一座殿門,寬2.5米,高3.5米。殿門上部有二重椽短檐,其上有七個獅首座獸。殿內中間各三間的空間直通九層,中置宗喀巴大佛像,直通頂層。殿內南面光線充足...
明長陵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配殿、明樓、寶頂俱存。明長陵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樂帝後的場所,建築在漢白玉雕刻成的三層台基上,金磚鋪地。殿面闊九間(66.56米),進深五間(29.12米),象徵著皇帝“九五”之位。明長陵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1961年,明十三陵被公布為第一批...
又開二層石門,入內通長大殿九間,石床長如前式,高一尺五寸,闊一丈,田妃棺槨在焉。”初四日申時,崇禎帝後棺木送到。先將田妃棺從槨中取出,移於石床右側,次安葬周后棺於石床左側,最後將崇禎帝棺放入田妃槨中,安放在石床正中。棺槨前設香案祭器,待點燃萬年燈後,關閉石門,填平隧道,入葬完畢。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