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種食

佛學名詞,包括世間食四種,出世間食五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種食
  • 概述 :世間食四種,出世間食五種
  • 內容:一段食,二觸食等
  • 解釋:食有長養資益之義
《佛學大辭典》中的解釋,《三藏法數》中的解釋,

《佛學大辭典》中的解釋

(名數)
一段食,分分段段齧碎而食者。香味觸三者為體。尋常之食物也。
二觸食,六識觸對可愛之境而生喜樂,以長養身心者。如眼之於美色乃至身之於軟滑是也。
三思食,意識思好事而生樂,資益諸根者。
四識食,地獄之眾生及無色界之有情等,以識資持命根者(已上四種為世間食)。
五禪悅食,修行之人得禪定之樂能養諸根者。
六法喜食,修法之人聞法生歡喜,資慧命養身心者。
七願食,修行之人發誓願而持身,修萬行者。
八念食,修行之人常念出世之善根,而不忘以資益慧命者。
九解脫食,修行之人終得涅盤之樂而長養身心者,見增一阿含經四十一。

《三藏法數》中的解釋

[出增壹阿含經]
食有長養資益之義。言九種者,世間之食有四,以其能資養生死色身也;出世間之食有五,以其能資益法身慧命也。
經云:佛告諸比丘,當共專念,舍除世間四種之食,求辦出世間之食。蓋令眾生,但以世間之食,資養色身,不當貪著;須求出世間之法食,增長菩提慧命也。(梵語比丘,華言乞士。梵語菩提,華言道。慧命者,以智慧為命也。)
一、段食,段即形段。食有資益之義。謂以香味觸三塵為體,入腹變壞,資益諸根,故名段食。佛地論云:任持名食,謂能任持色身,令不斷壞故也。古譯經律,皆雲摶食。
二、觸食,觸即觸對,謂六識所對色等諸塵,柔軟細滑,冷暖等觸,而生喜樂,俱能資益諸根,故名觸食。又第六識觸對可愛之境,而生喜樂,長養諸根,亦名觸食。(六識者,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也。按翻譯名義注釋云:見色愛著名食,豈非觸食義耶?設觸非食,何以觀戲劇等,終日不食,而不飢也。)
三、思食,思即意思。謂第六識思於可愛之境,生希望意,而能潤益諸根。如人饑渴,至飲食處,望得飲食而身不死,故名思食。(諸根者,即眼耳鼻舌身也。)
四、識食,識以執持為相。即第八識也。由前三食,勢分所資,能令此識增勝,執持諸根,故名識食。(已上四種,名世間食。第八識即藏識也。按翻譯名義注釋云:識雲識食,地獄眾生,及無色界中無邊識處天等,皆用識持,以為其食。)
五、禪悅食,謂修行之人,以禪法資其心神,而得禪定之樂,即能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諸根,支持其命,故名禪悅食。
六、法喜食,謂修行之人,聞法歡喜,即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諸根,支持其命,故名法喜食。
七、願食,願即誓願。謂修行之人,發弘誓願,度脫眾生,欲斷煩惱而證菩提,以願持身,常修萬行,即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諸根,支持其命,故名願食。
八、念食,念即護念,亦憶念也。謂修行之人,常當憶持所得出世善法,存心定意,護念不忘,即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諸根,支持其命,故名念食。
九、解脫食,解脫即自在之義。謂修行之人,因修出世聖道,斷除煩惱惑業之縛,不受生死逼迫之苦,即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諸根,支持其命,故名解脫食。(已上五種,即出世間食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