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痛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上。具有溫陽散寒,殺蟲止痛之功效。主治九種心痛,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衝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
基本介紹
- 名稱:九痛丸
- 別名:附子丸(《外台秘要》卷七引《經心錄》)
- 出處:《金匱要略》卷上
- 組成:附子、生狼牙、巴豆、人參、乾薑、吳茱萸
- 功用:溫陽散寒,殺蟲止痛
- 主治:九種心痛,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衝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九種心痛治不難,狼萸姜豆附參安;附須三兩餘皆一,攻補同行仔細看。
組成
附子三兩(炮)(45g),生狼牙(炙香)一兩(15g),巴豆(去皮心,熬,研如脂)一兩(15g),人參、乾薑、吳茱萸各一兩(15g)。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強人初服三丸,一日三次,酒送下,弱者二丸。
功用
溫陽散寒,殺蟲止痛。
主治
九種心痛,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衝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
方義
心痛雖分九種,不外積聚、痰飲結血、蟲注、寒冷引起,附子、巴豆、吳茱萸散寒冷而破堅積;狼毒能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殺蟲;人參、乾薑理中氣而溫胃。本方多大辛大熱之品,能扶正散寒,祛邪止痛。
加減化裁
脾虛而大便溏薄者,加茯苓、白朮;脾氣虛而氣短氣促較重者,加人參、黃芪;濕停水聚較甚而水腫著者,加大腹皮、茯苓皮、澤瀉。
使用注意
忌豬肉、蘆筍。
附方
名稱:九痛丸
組成:白川椒、公丁香、高良姜、廣木香、明腰黃、江子仁、五靈脂、西藏紅花
用法:上藥各為極細末,用汾酒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厘,溫汾酒一杯吞服,泄一二次,飲冷粥湯一二口即止。不可蜜丸。定痛極驗,重者不過三服,有年久恙,可鏟根株
主治:宿年九種胃痛,如刀如錐
出處:《瘍科綱要》卷下
名稱:苦參湯
組成:苦參、龍膽、升麻、梔子
用法:苦酒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當大吐乃愈
主治:暴得心腹痛如刺
出處:方出《肘後備急方》卷一,名見《外台》卷七
名稱:苦參飲
組成:苦參
用法:苦酒升半,煮取八合,分再服。亦可用水,無煮者,生亦可用
主治:結胸,卒心腹痛
出處:方出《肘後備急方》卷一,名見《治疫全書》卷五
名稱:當歸湯
組成:當歸、芍藥、厚朴、半夏、桂心、甘草、黃芪、人參、乾薑、蜀椒
用法:上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分四服,羸劣人分六服
主治:心腹絞痛,諸虛冷氣滿痛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注文引《小品方》
名稱:乾薑酒
組成:乾薑
用法:上㕮咀。以酒一升漬之。每服三合,一日三次
主治:卒乏氣,氣不復報,肩息
出處:方出《肘後備急方》卷三,名見《養老奉親》
名稱:乾薑丸
組成:乾薑、桂心、礬石、半夏、蜀椒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大豆許。每服二丸,一日三次。不知稍加,以知為度
主治:胸中寒熱、心痛、清唾滿口,數數欲吐,食不化
出處:《外台秘要》卷七引《范汪方》
重要文獻摘要
1、《法律》:仲景於胸痹證後,附九痛丸,治九種心痛,以其久著之邪,不同暴病,故藥則加峻,而湯改為丸,取緩攻不取急盪也。九種心痛,乃久客之劇證,即腎水乘心,腳氣攻心之別名也。痛久血瘀,陰邪團結,溫散藥中,加生狼牙、巴豆、吳茱萸驅之,使從陰竅而出。以其邪據胸中,結成堅壘,非搗其巢,邪終不去耳。
2、《金匱要略直解》:心痛雖分九種,不外積聚、痰飲、結血、蟲注、寒冷而成。附子、巴豆,散寒冷而破堅積;狼牙、茱萸,殺蟲注而除痰飲;乾薑、人參,理中氣而和胃脘,相將治九種之心痛;巴豆除邪殺鬼,故治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冷氣上沖,皆宜於辛熱,辛熱能行血破血,落馬墜車,血凝血積者,故並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