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原文
九疑聯綿屬衡湘,蒼梧獨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煙樹里,落月未落江蒼茫。
幽人拊枕坐嘆息,我行忽至舜所藏[1]。
江邊父老能說子,白須紅頰如君長[2]。
莫嫌瓊雷隔雲海,聖恩尚許遙相望。
平生學道真實意,豈與窮達俱存亡[3]。
他年誰與輿地誌,海南萬里真吾鄉。
作品注釋
[1]幽人:幽居之人,這裡作者自稱。舜所藏:《
史記·五帝本紀》載,
舜帝“南巡守,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藏 :葬的諱稱。
[2]長:指身高。
[3]學道:指所做學問,所持節概。真實意:
佛教用語,指絕虛妄。
[4]箕子:
殷商貴族,
商紂王的叔父。商亡後,被
周武王放逐至
朝鮮。這裡作者取其僻居邊遠自比。要荒:要服、荒服。古代京畿以外的領土,從近至遠分為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所以要荒是指邊遠僻陋之地。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進士,1061年(嘉佑六年),應中制科入第三等,除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判官。歷任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後因接連上疏反對
王安石變法而被貶官。哲宗即位,高太后臨朝,重用舊黨,蘇軾於1086年(元祐元年)被召還朝,授以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因不滿
司馬光全盤廢除新法,遭舊黨排擠,再次貶任。哲宗當政後,新黨得勢,蘇軾以“譏刺先朝”的罪名被貶至惠州(今廣東惠州)、儋州(今海南)。徽宗即位,奉召內遷,在返回途中卒於常州。南宋高宗時,賜太師,諡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