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洪澇災害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方案

入汛以來,特別是7月上旬,全市範圍內普降暴雨和特大暴雨,全市大範圍受災,農業、交通、水利、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和民房損毀嚴重。為儘快有序有效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江市洪澇災害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方案
  • 類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科學評估、系統謀劃,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精準施策、務求實效”的要求,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系統思維, 統一部署、分工負責,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快推進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統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抗洪救災攻堅戰、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戰,促進全市經濟平穩發展。
二、重點任務
(一)做好災後醫療防疫。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災區衛生防疫、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災後疫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災後飲用水和食品安全監管等工作,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牽頭單位:市衛健委;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有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八里湖新區、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管委會)
(二)加快農業生產秩序恢復。
加快恢復重建蔬菜育苗場、果茶和林木良種苗木繁殖場、水產原良種繁育場、畜禽良種繁育場及溫室大棚和網箱等農業、林業、漁業、畜牧業生產設施。提前謀劃秋冬農業生產,按照“堤內損失堤外補、早稻損失晩稻補、上半年損失下半年補”的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制定預案,千方百計完成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積極做好種子、種苗、化肥、農藥、獸藥等生產資料調劑調運,對災後生產急需的種子、種苗、種畜、種禽給予補貼,加快農業保險理賠速度。切實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和防治。(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市水利局、九江銀保監分局等有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八里湖新區、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管委會)
(三)加快受災企業恢復生產。
幫助企業加快損毀廠房的維修和重建,搞好設備檢修和調試,加強工業園區、商貿市場的交通運輸、電力通信、供水供氣等保障,狠抓生產調度,最佳化服務管理,協助企業恢復生產經營。以大災促調整,指導幫助受災地區最佳化產業結構、企業改造升級。(牽頭單位:市工信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八里湖新區、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管委會)
(四)加快水利設施恢復重建。
儘快修復因災損毀的農村供水設施、灌溉骨幹渠道、堤防、水庫、山塘、水閘、防汛監測預警等水利設施,沒有排澇設施的,要迅速調集大型排水車輛及設備,及時排除田間和村莊積水,確保防汛安全和生產生活用水需求。針對防洪減災暴露的短板弱項,按照應對超標準洪水的要求,加快長江幹流崩岸、鄱陽湖防洪體系、重點易澇區治理、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重點山塘整治、防汛監測預警能力等工程謀劃和建設,著力提升防洪抗災能力。(牽頭單位:市水利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等有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八里湖新區、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管委會)
(五)加快交通設施恢復重建。
堅持“先搶通、後修復”原則,儘快抓好受損公路、橋樑、涵洞和鄉村道路的搶修、修復和養護,保證人民民眾出行的基本要求。按照提檔升級要求,有序推進高速公路、國省縣道、航道、通航建築物等交通設施修復改造,加大日常養護力度,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加快農村公路、林區公路與國省幹線同步修復提升,確保災區交通運輸儘快恢復正常。(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公路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港口航運管理局等有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八里湖新區、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管委會)
(六)加快能源設施恢復重建。
圍繞“保用電、保用氣”目標,儘快搶修搶通漬水設備、受損線路、損毀管網等設施,及時恢復災區生產生活用電、用氣。加強電力設施、儲氣設施、天然氣管網的隱患排查,進一步最佳化配電網規劃設計,提升配電網建設改造標準,確保電網和設備安全穩定運行,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國網九江供電公司等有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八里湖新區、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管委會)
(七)加快通信設施恢復重建。
加快受損通信基站、通信線路搶修進度,切實保障災區民眾正常通信。最佳化全市基礎通信網路布局,做好受災地區通信設施排查檢修,儘快完成受災地方通信設施的加固、替代和重建工作。及時搶修廣播電視傳輸設施,確保廣播電視節目正常傳輸。(牽頭單位:市工信局、市文廣新旅局;責任單位:市政府信息辦、廣電網路九江分公司等有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八里湖新區、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管委會)
(八)加快公共設施恢復重建。
加快做好受災學校、醫院、養老院的危房排查,儘快啟動修復重建工作,對一時難以修復的受災學校,要通過就近分流、調整布局、借用校舍等方式,確保秋季正常開學。抓好社會福利、文化體育等設施恢復重建,儘量降低災害對民眾正常生活的影響。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謀劃實施一批公共服務設施項目,著力提升災區公共服務保障水平。(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民政局、市文廣新旅局、市體育局等有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八里湖新區、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管委會)
(九)加快居民住房恢復重建。
全力加快倒損房屋核查鑑定和隱患排查,推進因災倒房重建工作,結合移民搬遷、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妥善安置受災民眾。對因洪澇、地質災害造成的農村倒損房或因災需避讓的住房,結合農村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等項目建設, 可採取集中異地重建、村民自建等方式,統籌好倒房重建或異地搬遷,確保重災地區倒塌房屋的恢復重建工作2021年春節前完成。(牽頭單位:市住建局;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市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八里湖新區、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管委會)
(十)加快市政設施恢復重建。
加緊修復完成受災城鎮道路、供水管網、水廠泵站、燃氣管道等損毀基礎設施,保障城鎮居民出行、供水、排水、供氣等生產生活需要。推進排水防澇設施、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雨污管網、城市地下管廊建設等設施修復,進一步提升城鎮防澇排澇能力和市政設施建設水平。(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發改委、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等有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八里湖新區、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管委會)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做好災情評估。
要迅速、全面、準確摸清災情,加強各類檔案資料收集整理,分地區、分領域、分行業開展災損評估、次生衍生災害隱患排查及危險性評估、住房及建築物受損鑑定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統籌做好報災核災工作,提升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的針對性、精準度。採取縣鄉全面普查為主和市級部分抽查為輔的方式,做實做細災損評估工作,儘快形成災情評估報告,為制定災後恢復重建規劃提供依據。(牽頭單位:市應急管理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工信局等相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八里湖新區、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管委會)
(二)儘快編制重建規劃。
堅持“長中短結合,大中小統籌”的原則,突出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項目,抓緊編制重建規劃,做到規劃項目化、具體化、清單化。近期要圍繞儘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抓緊搶先修復與民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設施。中期要抓緊組織實施一批改善災區民眾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經濟恢復增長、在今年年底前必須開工建設的災後重建項目。遠期要針對洪澇災害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弱項,堅持“缺什麼補什麼、弱什麼強什麼、短什麼拉什麼”的原則,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以及“十四五”規劃編制實施,謀劃和推進一批防災減災救災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市直有關部門要及時制定本領域、本行業具體實施方案,系統提出災後重建項目清單,實行掛圖作戰、台賬管理,確保各項工作高效有序推進。(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應急管理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八里湖新區、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管委會)
(三)強化重建要素保障。
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生活,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離不開各項要素的有力支撐和保障,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各類要素的支撐和保障,加大籌集、調配力度,確保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順利開展,各項工程保質儘早完成建設。強化資金保障,在用好國家和省已下達各類補助資金的基礎上,市直部門加強溝通對接,再爭取一批資金用於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市發改委牽頭)。市財政部門要會同市直有關部門,統籌一批現有專項資金,最佳化支出結構,支持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各級各類救災及恢復重建資金要即到即轉、專款專用;縣(市、區)政府要進一步壓縮非必要開支,切實籌集一批資金用於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市財政局牽頭)。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支持,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努力籌措一批資金用於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市金融辦牽頭)。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依法有序支持洪澇災害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尤其是號召廣大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和慈善組織等積極捐贈一批資金用於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市民政局牽頭)。提升重建項目服務水平,對急需的工程, 要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最大限度地壓縮時限、提高效率;對中期、遠期實施的災後重建工程,也要開啟綠色通道,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縮短審批時間,確保項目早開工、早建成。要摸清災後重建和恢復工程的建材需求情況,科學組織調運,做好價格調控,確保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市住建局牽頭,市發改委配合)。
四、保障機制
(一)成立領導小組。
市政府成立市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董金壽擔任組長,副市長孫金淼、嚴盛平任副組長,市政府正處級督查專員時小林、市政府副秘書長陶宇俊和市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成員(見附屬檔案)。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從市發改委、市應急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市交通運輸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建立成員單位工作例會、任務台賬管理、定期調度通報、實施情況檢查督導等制度,統籌高效推進全市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
(二)組建專項工作組。
為有效推進各領域、各行業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領導小組下設9個專項工作組。
災情評估組設在市應急管理局,主要負責迅速組織開展災情評估工作,形成全市災情評估報告,於2020年8月13日前完成。
農業生產恢復組設在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組織、督促、指導各地抓緊開展農業生產恢復各項工作,確保糧食產量完成既定任務;並按照災後重建規劃編制要求,牽頭研究提出農業領域災後重建的任務、舉措和項目,於2020年8月18日前完成並報送市發改委匯總(聯繫人:肖孝昌)。
水利設施、交通設施、通信設施、市政設施和城鄉住房、能源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6個災後重建組,分別設在市水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和市發改委,主要負責督促、指導各地加快推進本領域的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尤其是按照輕重緩急原則,抓緊組織做好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因災受損設施的搶修搶通工作;根據災後重建規劃編制要求,按照“前瞻性、系統性、科學性、功能性、可行性、經濟性、安全性、時序性”的原則牽頭研究提出本領域災後重建的任務、舉措和項目,於2020年8月18日前完成並報送市發改委匯總。
檢查督導組設在市減災委辦公室,主要對全市災後重建工作進行全方位檢查督導,對落實不力的地方或部門進行通報或約談,並將有關情況專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必要時由市政府領導約談。各專項工作組、各任務牽頭單位,每月28日前將各自工作落實情況報市發改委匯總、梳理後通報。
(三)建立地方工作機制。
受災嚴重地區要參照省、市做法,成立領導小組和專項工作組,抓緊研究制定本地區的災後重建規劃,紮實開展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各項工作。其他地方要根據本地區災情實際,建立與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相適應的工作機制。
(四)強化工作責任。
各地政府是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的責任主體,要採取強有力措施,確保工作落實到位、責任落實到位、壓力傳導到位。市直有關單位要根據職責,密切協調配合,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各地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順利開展。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以上率下、靠前指揮,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的工作局面。同時,深入挖掘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經驗,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新媒體等媒介,加強宣傳報導,積極營造加快推進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