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曲江

九日曲江

九日曲江》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當是天寶十二載作。蓋十三年九日有寄岑參詩,十四年九日有楊奉先詩,此詩蓋在前也。時公年四十有二,故云百年已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九日曲江
  • 創作年代:唐天寶十二年(753年)
  • 作品出處:全唐詩全唐詩:卷224_52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綴席茱萸好,浮舟菡萏衰。
季秋時欲半,九日意兼悲。
江水清源曲,荊門此路疑。
晚來高興盡,搖盪菊花期。

作品注釋

當是天寶十二載作。蓋十三年九日有寄岑參詩,十四年九日有楊奉先詩,此詩蓋在前也。時公年四十有二,故云百年已半。
綴席榮萸好①,浮舟菌萏衰②。百年秋已半③,九日意兼悲。
江水清源曲④,荊門此路疑⑤。晚來高興盡⑥,搖盪菊花期⑦。
(《杜臆》:此章即老去悲秋之意。上四,拈九日,所感在身老,故有兼悲之嘆。下四,拈曲江,所傷在落魄,故有搖盪之嗟。通首將一景一情,兩截重敘,虛實相間格,杜集頻用之。此詩乍看似乎直致,須抑揚說來,方見曲折生動,言茱萸雖好,而菡萏已衰,不覺悲秋悲老,兼集意中也。且江上此游,仿佛荊門勝會,而搖盪花期者,猶是去秋故吾,浮沉身世,又可悲已。)
①《荊楚歲時記》:“茱萸,一名藙,九月九日熟,味辛色赤,拆其房插頭,可辟惡氣。”曹植詩:“茱萸自有芳。”
②《爾雅》:“荷,芙蕖,其華菡萏。”洙曰:蓮,莖為茄,葉為荷,花為菡萏,蓮根為藕。劉楨詩:“菡萏溢金塘。”
③張正見詩:“百齡倏忽半。”
屈原《遠遊》:“軼迅風於清源兮。”
⑤《九域志》:江陵府龍山上有孟嘉落帽台,其地在荊門東。宋之問詩:“邪溪此路通。”
⑥李百藥詩:“晚來風景麗。”殷仲文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⑦《上林賦》:“與波搖盪。”《荊楚歲時記》:“九日為菊花會,故云菊花期。”《續齊諧記》:費長房謂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厄,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則此禍可除。”

作者簡介

杜甫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