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寺十八堡

九寺十八堡位於里下河平原,是九座寺和十八座堡,興化以“堡”命名的村莊則多於“寨”。尤以圩南地區“九寺十八堡”而聞名。
鹵汀河畔的吳家堡今屬揚州江都區。現存境內的“堡”有:
戴南鎮的史家堡、孫家堡。
張郭鎮的郭家堡、杭家堡。
沈土侖鎮的穆家堡(今名薛鵬)。
陳堡鎮的陳家堡、蔡家堡,東里堡和西里堡。
陶莊鎮的柯家堡、卞家堡和戈家堡。
這些“堡”都地處水網密布或諸河相匯的要衝之處。在社會不靖、兵匪騷動的元末明初築堡自衛,而留下“堡”的地名。
在境內西北片,“堡”的地名有:中堡鎮駐地中堡。沙溝鎮的時堡、傅家堡和譚家堡。同樣都處於河湖葦盪之間。中堡的地形尤為突出,前有吳公湖,後有大縱湖,中以鯉魚河南北連線,中堡莊恰處於沿河兩岸,形成“七橋煙雨,兩湖勝跡”的美景。“金沙溝,銀時堡,中堡莊的銀子動擔挑。”然其地形兇險,四圍蘆葦盪中,殺機四伏,無“堡”不能自衛,因地處兩湖之中,故稱“中堡”。由於宋元以來,黃河奪淮,滔滔洪水沖刷,不知何朝何代,土堡已經坍塌消失。到了清代,興化把總署在中堡專門設立一處軍事派出機構——外委署,派兵常駐。還曾建過一座關帝廟為營盤,配備快船火槍游弋示威。
時家堡為宋元時期興化“顧南時陳”四大族之一的時姓聚居處,地處數縣交界的邊陲之地,北有花粉盪,東有沙溝南盪,茫茫一派,於是早在宋代便築堡練勇。從這裡走出了興化有文字記載的武科進士時大有和文科進士時夢琪(開科第一)。
九寺為:戴家澤護國寺、茅山景德寺、茅山北朱莊旌忠寺、茅山西馮莊青龍寺、興泰三里澤寶福寺、戴南刁家小良兩莊之間地藏寺、蚌蜒河畔(關口東邊)羅漢寺、唐劉大陸莊雙緣寺、荻垛宋石莊彌陀寺。其中除戴家澤護國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公元646年),茅山景德寺始建於北宋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7年),其餘七寺皆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公元1375年)
十八堡為:東台境內:裘家堡、朱家堡、吉家堡、孔家堡,東台廣山:湖家堡、梁家堡,興化境內:陶莊柯家堡,張郭郭家堡,唐劉杭家堡,戴南史家堡、孫家堡,沈倫穆家堡,大垛卞家堡、許家堡,茅山蔡家堡,陳堡:陳家堡、東里家堡、西里家堡傅家堡和譚家堡則分設於仲家寨兩側,形成“堡”、“寨”相連、聯莊自衛的格局。
此外,尚有隸屬大垛鎮的許家堡,地處唐港河與梓辛河十字相交處,地理位置同樣險要。
隸屬於昭陽街道的城堡,則是南宋版築興化城池後,於城之西北另築的一處防禦性屯兵小城。再以後又於興化城東北角上官河築了一處“新城”,共同應對北方之敵。那新城關門之下有一處陳姓聚居的村莊,古名千步莊,到了明代為區別於“灶戶陳”便稱“關門陳”。
刀槍旗纛構成的“營”,土築的“堡”,木製的“寨”,以及形成“營”“寨”“堡”的那個兵刀相向、鹽梟水匪橫行的年代早就離我們遠去了。但地名留下了,它應該留下,也必須留下。這留下的不僅僅是個地名符號,而是留下了一段歷史、一種文化,更是一縷鄉愁和家國情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