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大語系
- 外文名:Nine language families
- 提出者:歐洲的比較學派
- 提出時間:19世紀
- 套用學科:語言學
- 適用領域範圍:語言方面
分類,主要的七大語系,漢藏語系,印歐語系,阿爾泰語系,閃-含語系,烏拉爾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高加索語系,其他,
分類
目前人們一般把世界的語言劃分為九大語系:
1)漢藏語系
2)印歐語系
3)阿爾泰語系
4)閃-含語系
5)烏拉爾語系
6)高加索語系(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
7)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
8)南亞語系
9)達羅毗荼語系
此外,還有非洲和美洲的一些語言和一些系屬不明的語言。
主要的七大語系
漢藏語系
以漢語和藏語為代表的一個有親屬關係的語言群。中國為該語系使用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南方民族多為漢藏語系民族。
這個語系以中國為中心,略向西南輻射,講話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地理分布上較為集中。下分四個語族,即漢語族、藏緬語族、壯侗語族、苗瑤語族,包括漢語、藏語、緬甸語、克倫語、壯語、苗語、瑤語、土家語(畢基語)等。
分類
漢藏語系的語種及分類比較通行的分類法以美國學者白保羅為代表。他在《漢藏語概要》一書中,把漢藏語系分為漢語和藏-克倫語兩大類,又在藏-克倫語下面分藏緬語和克倫語兩類。但他認為苗瑤、壯侗語言均不屬於漢藏語系。
語言特徵
通過語言比較可以看出,不同語言間不僅在現狀上有許多共同的特點,而且還存在著許多共同的發展規律。
語音
每個音節有固定的聲調。聲調能區別辭彙意義。在有些語言裡,聲調還能區別語法意義。如彝語涼山話的單數人稱代詞用聲調錶示格的區別:a33(我,主格)a55(我 ,屬格)a31(我,賓格)。聲調同聲母、韻母的關係很密切。各語言的聲調發展不平衡。從調值來看,數量上最少的只有2個(如普米語)。漢藏語系許多語言的元音分長短,以壯侗語族為最普遍。就多數語言情況而言,主要元音是長的,韻尾則短;主要元音是短的,韻尾則相對地略長。所以,就整個音節來說,長元音韻母和短元音韻母的音節長短大致相等。許多語言的聲母有清濁對立,並存在共同的發展趨勢 。在多數語言裡,清濁對立主要出現在塞音、塞擦音、擦音上,塞音、塞擦音的清濁對立大多出現在不送氣音上。清濁由對立到不對立,是漢藏語系語言共同的發展趨勢。漢藏語系語言的輔音韻尾常見的有-m、-n、-ng、-p、-t、-k、-ʔ等7個。有個別的語言還有-r、-l、-s等延續音韻尾。漢藏語系一部分語言還保留有複輔音聲母。複輔音以二合的為多,還有少量三合的。
語法
漢藏語系各語言以詞序和虛詞為表達語法意義的重要手段。詞序比較固定。虛詞種類較多,在句中表示各種不同的語法意義。漢藏語系語言詞類上的一個特點是有量詞。量詞的作用主要表示事物的單位和動作行為的量。此外,許多語言的量詞還兼表事物的類別、形狀、性別、級別等特徵。漢藏語系語言有詞的重疊形式,在許多語言裡具有共同的特點,表現在重疊的範圍、作用、形式等方面。漢藏語系語言廣泛運用各種助詞來表達複雜的語法意義。
語彙
除藏緬語族有些語言(如嘉戎語、景頗語等)有較多的多音節單純詞外,漢藏語系大多數語言的詞主要由單音節的單純詞和多音節的複合詞組成。中國境內由於使用漢語的人口多,分布廣,所以漢語以外的漢藏語系語言都普遍借用漢語詞。
語群
語言學家按照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組語群。在中國,漢藏語系一般分為四個語族,即漢語族、壯侗語族(或稱侗台語族、侗泰語族、台語族)、苗瑤語族和藏緬語族,總計約250種語言,主要分布在中國、越南、寮國、高棉、緬甸、泰國、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等亞洲各地。最早提出漢語、藏語、緬甸語之間有同源關係而和其他亞洲語言不同的是德國學者Julius Klaproth。他在1823年發表的書中首先提出這個假設,但後來他的著作被淡忘了,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學者們才重新重視他的研究。 漢藏語系中各語言的一些類型學的特點:
——很多是孤立語;
——有聲調;
——有量詞;
印歐語系
最大的語系,下分印度、伊朗、日耳曼、拉丁、斯拉夫、波羅的海等語族。印度語族包括梵語、印地語、巴利語等。伊朗語族包括波斯語、阿富汗語等。日耳曼語族包括英語、德語、荷蘭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主要語言。拉丁語族包括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羅馬尼亞語。斯拉夫語族有俄語、保加利亞語、波蘭語。波羅的海語族包括拉脫維亞語和立陶宛語。
“印歐語系”這個語言學術語出現於19世紀初葉,因該語系分布於印度和歐洲而得名。後來德國學者又參照同一模式,將其易名為“印度-日耳曼語系”。理由是,印歐語言中,最東部的阿薩姆語是一種印度語言,而最西部的冰島語是一種日耳曼語言。這個術語在歐洲學者、特別是德國學者中比較通行。此外還有少數學者用“雅(利安)-歐語系”,但現代語言學最通行的術語仍然是印歐語系。
印歐諸語言傳統上分作兩大類:K類語言和S類語言。K類語言包括拉丁語、希臘語、義大利克諸語言、凱爾特諸語言、日耳曼諸語言,以及西臺語和吐火羅語。S類語言包括波羅的諸語言、斯拉夫諸語言、阿爾巴尼亞語、亞美尼亞語和印度-伊朗諸語言
語種
印歐語系西部語群和東部語群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如下語族。
日耳曼語族
約公元前500年前,產生了所謂原始日耳曼語(也稱“條頓”語),日耳曼諸語言就是從這個新階段發展起來的。日耳曼諸語言分西支、北支和東支:西支包括英語、德語(在德語基礎上衍生了依地語和盧森堡語)、荷蘭語、弗拉芒語(也有學者認為弗拉芒語只是荷蘭語的一種方言)、南非的阿非利堪斯語、以及弗里西亞語;北支包括斯堪的納維亞諸語言——瑞典語、丹麥語、挪威語和冰島語;東支的代表是哥特語。
羅曼語族(又稱拉丁語族)
羅曼語族通常分東支、西支和南支。
東羅曼語支
羅馬尼亞語
伊斯特拉-羅馬尼亞語(Romanian, Istro)
阿羅馬尼亞語、馬其頓-羅馬尼亞語(Romanian, Macedo)
梅戈來諾-羅馬尼亞語(Romanian, Megleno)
義大利-西羅曼語支
莫札拉布語(Mozarabic)
阿拉貢語
法拉語(Fala)
加利西亞語
葡萄牙語
埃斯特雷馬杜拉語(Extremaduran)
拉迪諾語、猶太-西班牙語
西班牙語
洛雷托-烏卡亞利西班牙語、森林西班牙語(Spanish, Loreto-Ucayali,在秘魯)
阿斯圖里亞斯語
米蘭德斯語(Miranda do Douro)
Asturo-Leonese
卡斯提語 Castilian
葡萄牙-加利西亞 Portuguese-Galician
西伊比利亞語支West Iberian
庇里牛斯-莫札拉布語支Pyrenean-Mozarabic
奧克語(OC)
古普羅旺斯語(Old Provençal)
蘇阿迪特語(Shuadit)
加泰羅尼亞語、瓦倫西亞語(一說屬於伊比利亞-羅曼語支下的東伊比利亞語支)
弗留利語
拉登語
羅曼什語
法蘭克-普羅旺斯語(Franco-Provençal)
查法蒂語、猶太-法語(Zarphatic)
古法語
盎格魯-諾曼語
法語
卡真法語、路易斯安那州法語(Cajun French)
庇卡底語(Picard)
瓦龍語、瓦隆語、華隆語(Wallon)
奧依語 (OI)
東南奧依語
雷蒂亞-羅曼語(Rheato-Romance)
奧克-羅曼語
艾米利亞-羅馬涅語(Emiliano-Romagnolo)
利古里亞語(Ligurian)
倫巴底語
皮埃蒙特語
威尼斯語
高盧-義大利語支Gallo-Italian
高盧-羅曼語支Gallo-Romance
伊比利亞-羅曼語支Ibero-Romance
達爾馬提亞語(Dalmatian)(已滅絕)
伊斯特拉語(Istriot)
義大利語
猶太-義大利語(Judeo-Italian)
拿坡里語
西西里語
科西嘉語Corsican(一說屬於南羅曼語支)
義大利-達爾馬提亞語支
西羅曼語支
南羅曼語支(海島語支)
薩薩里方言(Sardinian, Sassarese)
加盧拉方言(Sardinian, Gallurese)
勞古多羅方言(Sardinian, Logudorese)
坎皮達諾方言(Sardinian, Campidanese)
古科西嘉語
薩丁尼亞語Sardinian
義大利語族
屬於噝音類語言。現今該語族所屬各語言都是已滅絕的死語言,其中影響最大的拉丁語在宗教和人文上仍有少量使用。
其下目前已知的分類有2個:
奧斯坎-翁布里亞語支(Osco-Umbrian)
奧斯坎語:亞平寧半島中南部曾經使用。
翁布里亞語(和義大利語的翁布里亞方言不同),曾經在中北部使用。
拉丁-法利希語支(Latin-Faliscan)
法利希語:曾在羅馬城北方Falerii Veteres(現在的Civita Castellana)地區附近使用
拉丁語:曾在義大利中西部使用,羅馬帝國的擴張最終將此語遍布整個帝國,也散發至歐亞非其它地方(SIL Code, LTN; ISO 639-1 code, la; ISO 639-2 code, lat)。
凱爾特語族
凱爾特諸語言在不同時期曾分布於從安納托利亞(又稱阿納多盧)到大西洋沿岸的廣闊地帶。後來,處於上升地位的拉丁語逐漸取代了某些凱爾特語言,使後者的使用範圍大為縮小。凱爾特諸語言習慣分為兩大類:大陸凱爾特語和海島凱爾特語。
波羅的語族
僅存立陶宛語和拉脫維亞語(又稱萊蒂語)。波羅的諸語言,特別是拉脫維亞語的某些方言保留了較多的原始印歐語特點。鑒於波羅的語族和斯拉夫語族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斯拉夫語族
5~10世紀,斯拉夫人從最初的居住地向各方遷移,最後到達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和整個東歐,形成3個斯拉夫人集團;東部、西部和南部斯拉夫人。他們的語言也逐步分為3個相應的分支:東支包括俄語、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西支包括波蘭語、捷克語、斯洛伐克語、卡舒比亞語和盧薩提亞語(又稱文德語或索布語);南支包括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斯洛維尼亞語、馬其頓語、保加利亞語,以及古教堂斯拉夫語。
印度-伊朗語族
印歐語系最東部的一個語族,所包括的語言比印歐語系任何別的語族都多,約有60種。分為印度語支(又稱印度-雅利安語支)和伊朗語支。印度語支中,使用人數超過1000萬的語言至少有9種: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旁遮普語、馬拉提語、古吉拉特語、比哈爾語、奧里亞語和拉賈斯坦語。
希臘語、阿爾巴尼亞語和亞美尼亞語各構成印歐語系中單獨的一個語族。此外,安納托利亞語和吐火羅語代表了印歐語系兩個已消亡的然而卻占有一定地位的語族。
阿爾泰語系
包括60多種語言,說該語系語言的人口約為2.5億,該語系主要集中於中亞及其臨近地區,語系主要由各個時期的入侵者帶來的語言和當地語言互相融合形成。阿爾泰語系包括突厥、蒙古、滿-通古斯3個語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土耳其、蒙古國、中亞、俄羅斯、伊朗、阿富汗以及東歐的一些國家。
此外還有一些語系,如非洲的尼日—剛果語系、沙里—尼羅語系、科伊桑語系,美洲的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以及一些印第安語系,大洋洲的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和密克羅尼西亞語系。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有些語言,從譜繫上看,不屬於任何語系,如日語、蘇美爾語、巴斯克語、阿伊努語、琉球語、布魯夏斯基語等,就是獨立的語言。
在近兩個世紀裡,各國學者把全世界形形色色的語言分成各種語系:如印歐語系、烏拉爾語系、阿非羅一亞細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漢藏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等,但還有一些語言至今系屬不明,如分布於西班牙北部和法國西南部與西班牙接壤地區的巴斯克語、古代兩河流域使用的蘇美爾語等。那么,這些不同的語言和語系是怎樣起源的呢?說同一語系語言的居民共同體又是怎樣形成的呢?不同語系及其居民之間是否在遠古彼此就有聯繫呢?全世界數十億人所說的成千上萬種語言是否有一個共同起源呢?這些問題在過去是無法準確回答的,也曾被視為科學的“禁區”。但是近20多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人類群體遺傳學和考古學、語言學的進展,我們終於看到了解開這些“世紀之謎”的希望的曙光。這是各門科學相互滲透,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不斷進步的結果。
語音結構
突厥、蒙古、滿-通古斯3個語族的語言都有元音和諧律,構擬的各語族共同語和原始阿爾泰語也
有元音和諧律。
阿爾泰語系各語言在輔音上的共同特點表現在大多數語言都有16個輔音:b、 p、 m、d、t、s、n、l、r、□、□、□、j、g/□、k/q、□。其中塞音3對,塞擦音一對,每一對都是古代以清濁相對立,現代或以清濁對立,或以清音不送氣與送氣相對立;擦音3個,鼻音、邊音、顫音共5個。每一種現代語言在這16個輔音之外又增加了少數幾個輔音。就維吾爾、烏孜別克、蒙古、達斡爾、滿、鄂溫克6種語言增加的輔音而論,共有13個。
阿爾泰語系各語言都是粘著語,在構詞法和形態學上有很大的共同性。以在詞根之後加構詞附加成分為派生新詞的主要手段,以在詞幹之後加語法粘附成分為形態變化的主要手段。構詞成分和語法成分都既可以是單層的,又可以是多層的。總之,從語音結構上、語詞派生上和語法構造上看,阿爾泰語系 3個語族各語言之間都表現出類型上的高度一致性。
語法成分
突厥、蒙古、滿-通古斯3個語族有同源關係的有力證據是名詞(體詞)後面所接的格粘附成分彼此很相似。各種語言的動詞都至少可以接3套粘附成分,以表達 3種不同的句法功能。一套出現在作句子的主要謂語的動詞詞幹之後,稱為述謂形式或終止形式;一套出現在作句子狀語的動詞詞幹之後,稱為動副詞或動副形式;一套出現在能仿照名詞作句子的幾種不同成分的動詞詞幹之後,稱為動名詞或動名形式。帶後兩套粘附成分的動詞同時也可再帶賓語、補語、狀語、主語、定語。
辭彙
突厥、蒙古、滿-通古斯3個語族之間辭彙的共同性最引人注意的是第一、二人稱單、複數的人稱代詞。3個語族各有一套數詞,這種辭彙的差異性也是最引人注意的。
閃-含語系
分布於西亞北非地區,分為兩個語族,即西亞的閃語族、北非的含語族。
也稱為亞非語系,主要分布在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北部,是從《聖經》的傳說中,諾亞的兩個兒子的名字來源的,《聖經》說他的兒子閃是希伯來人的祖先,另一個兒子含是亞述人和非洲人的祖先。 共同特徵
是一種屈折語,輔音除了有清輔音和濁輔音外,還有一種重輔音,是在口腔後部和喉腔形成的。動詞有人稱前綴,有格和性的區別,但比印歐語系簡單,詞根基本由輔音組成。
其分支為:
閃語族
南部語支
阿拉伯語
馬爾他語
西北語支
亞述語
希伯來語
東部語支
阿卡德語
西南語支
阿姆哈拉語
查德語族
豪薩語
柏柏爾語族
塔馬舍克語
卡比勒語
希爾哈語
庫施特語族
貝扎語支
貝扎語
阿高語支
東庫施特語支
索馬里語
加拉語
西庫施特語支
克法語
南庫施特語支
姆布古語
姆布隆格語
埃及語族(已滅絕)
古埃及語
科普特語
烏拉爾語系
分布於從斯堪的納維亞往東,越過烏拉爾山脈,直到亞洲西北部廣大地區的一組語言 。分為芬蘭-烏戈爾語族和薩莫耶德語族。
語音結構。元音有長短之分,有些語言有元音和諧現象,一般出現在一個詞中。大多數芬蘭-烏戈爾語詞的重音落在第一個音節上 。芬蘭語、匈牙利語和拉普語的句子詞序是主語—動詞—賓語,薩莫耶德諸語言的句子詞序是(主語)—(賓語)—主要動詞—(助動詞),括弧代表不是非有不可的成分。在變化了的主要動詞上添加詞尾,以跟主語的人稱和數一致。句子中詞的功能用格的詞尾和後置詞表示。
構詞法屬於粘著型,芬蘭語、愛沙尼亞語則更多採用融合法來構詞。大多數烏拉爾語言的名詞都有數和格之分,格的平均數目為12個,一般包括主格、受格、所有格和3種表示空間位置的格,這是各個語言系統的基礎。
南島語系
南島語系又稱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群島、東南亞地區和我國的台灣等地。使用人口約一億七千餘萬。包括四個語族:
印度尼西亞語族 印尼語、馬來語、爪哇語、塔加洛語、馬達加斯加語、高山語等。
美拉尼西亞語族 斐濟語、莫圖語、雅比姆語等。
密克羅尼西亞語族 馬紹爾語、吉爾伯特語、諾魯語等。
玻里尼西亞語族 毛利語、薩摩亞語、湯加語、塔希提語、夏威夷語等。
南亞語系
南亞語系主要分布在緬甸、高棉、印度的東北部和我國的雲南一帶。使用人口約一千二百餘萬。又稱澳斯特羅-亞細亞語系。約包括150種語言。
語音
南亞語系諸語言的主要特點是輔音系統比較整齊。塞音清濁的對立比較普遍,有獨立的清音送氣系列。元音系統比較豐富,元音常區分為高、前、中、後4級。除越南語等少數語言有聲調外,南亞語系諸語言通常都不是聲調語言。
語法
句子的一般語序為主語—動詞—賓語;形容詞通常跟在它所修飾的名詞後面。
辭彙
詞的結構通常是一個主要音節,有時前面可再加上一個次要音節。大多數詞根都是單音節的。南亞語系諸語言常常從鄰近的或有影響的大語種借詞。動物名稱往往是禁忌詞語,因而多使用別稱。文字方面,孟語和高棉語的文字傳統最古老,字母形狀和書寫原則都來自印度文字。但該語系大多數語言只是近百年來才有文字。包括兩個語族:
孟-高棉語族 孟語、高棉語、佤語(佧佤語)、布朗語、崩龍語等。
蒙達語族 主要分布在印度境內,有桑塔利語、蒙達里語、霍語、薩瓦拉語、科爾摩語等。
達羅毗荼語系
達羅毗荼語系又稱南印度語系,主要分布在印度的東南部和斯里蘭卡的北部地區,使用人口約一億三千餘萬。主要有泰米爾語、馬拉亞蘭語、卡納雷語、泰盧固語等二十種語言。
語系
通常分為南部、中部和北部3個語族。達羅毗荼語系的語言主要是南印度的語言,其包括泰米爾語、泰盧固語、馬拉雅蘭語和堅那勒語等。
達羅毗荼語言元音有長短之分。元音和諧比較弱。輔音按發音部位排列,由內及外,和印度其他語言相似。論類型,該系語言基本上屬於粘著型。名詞性的詞類分兩種:名詞和形容詞。名詞,包括代名名詞,分為兩類:人類名詞(有理性的)和非人類名詞(無理性的)。人類名詞常有特殊的詞綴,與動詞相適應。名詞變化有兩個基本的格:①直接格(主語);②間接格,一般具有所有格的含義。加上人稱詞綴形成的派生名詞是達羅毗荼語言的特徵。代名詞第三人稱和指示代名詞有陽性、陰性、中性之分。沒有關係代名詞。動詞有3個基本形式:①現在不定時;②過去時;③將來時。構成方法是詞根加特殊詞綴。句子語序是主語一賓語一謂語。謂語總是放在最後面。定語放在被定者前面。
高加索語系
主要分布在前蘇聯的高加索地區,使用人口約五百萬,其中操喬治亞語的就有三百多萬。下分四個語族:
卡爾特維里(伊比利亞)語族 有喬治亞語、贊語、斯萬語等。
達格斯坦語族 有阿瓦爾語、達爾金語、拉克語、列茲金語、塔巴薩蘭語等。
巴茨比-啟斯梯語族 有巴茨比語、車臣語、印古什語等。
阿布哈茲-阿第蓋語族 有阿布哈茲語、阿第蓋語、卡巴爾達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