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侯山位於福建省詔安縣城以北15公里,九峰並列,尊若公侯。主峰西山岩海拔1120米,中心景區25平方公里,總面積226平方公里。據《漳州圖經》記載:“禹貢庶子封於會稽,其後子孫九人入閩,歿而為神,各主一山,故名”。九侯山以九侯禪寺為主體,歷來有十八景、二十四奇觀,被南宋狀元譽為“萬山第一”。“山峻、水秀、樹靈、洞幽”為山中四絕。1997年被評為福建省風景名勝區和福建省森林公園,2012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自唐代以來,這裡就已成為歷代文人名士遊覽休憩,避世講學的好去處。
昔人有詩讚曰:“京華名勝半行蹤,又攝南閩第一峰”,可見此間必有引人注目之勝景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侯山風景區
- 地理位置:福建省詔安縣金星鄉湖內村九侯山
- 氣候類型: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26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07:30—17:30
- 景點級別: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20元
- 著名景點:十八景、二十四奇觀
史料記載,歷史,地圖信息,
史料記載
《詔安縣誌·地理》記載:“九侯,固邑之第一名勝也。”後人好事者名之曰二十四景:“九侯拱北,三極撐天;瓊岡紫霧,爐石清煙;天然橋上,風動石邊;日巔見海,雲室觀泉;黃禾滾浪,青犢眠田;雲纏樵路,日照僧磚;玉泉垂虹,太極洞淵;觀音洞口,石佛飛仙;石門天設,鐘磬禪軒 桃源深處,羅漢舊扁;宋儒書室,仙子棋盤;浣心泉石,洗耳澄川。”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民間相傳又有九侯十八景之說,分別是:天開門、棋盤石、五儒書室、松澗、羅漢洞、鯉魚石、天然橋、月案、望海台、雲根、三寶石、花瓶石、福勝岩石室、茶園、風動石、牛眠石、瀑布泉、香爐石等。九侯山不但有其秀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比較完好地保存著始建於唐代的“九侯禪寺”、“福勝岩石室”等古建築和宋代以來,歷代名人墨客的摩崖題刻二十多處。沿山間小徑,向天柱峰方向登攀,山路彎彎,兩旁古木參天,煙霧迷茫。山麓有一大石洞,名“陳吊洞”,相傳宋末元初,福建漢族、畲族人民起義領袖陳吊眼曾屯於此。行至山腰,就會見到兩座石壁如削摩空聳立,另一巨石仿佛從天而墜,緊夾於兩石壁之間,自成山門,其態勢奇特,堪嘆鬼斧神工,俗稱“天開門”。中間巨石橫書“天開”匾額,款署:雲南參政羅汝芳題,萬曆已卯縣尹鄧於蕃刻。羅汝芳,江西南城人,嘉靖間進士,為明代書法家;鄧於蕃,南海人,明萬曆七年(1579年)任詔安知縣,萬曆已卯即萬曆七年。大石崖上有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年)高僧無礙所書“九侯名山”四個擘窠大字,字形飽滿剛勁。天門頂部巨石可坐數十人,石上有棋盤痕跡,人稱“棋盤石”,相傳曾有仙人對奕於此。天開門外右上側崖壁橫鐫“愛此奇岩”和“獨秀群峰”摩崖石刻。前石刻款署“楚雄守前詔安令孔繼書”;後石刻款署“民國十三年元旦江連欽題”。民國三十三年即1944年,江連欽時任詔安縣縣長。石門內外,松風浩蕩,常“如千隊萬騎,從堂奧出”。三伏天遊人至此,涼風沁懷,實為避暑名區。進了天開門,右側有一巨岩拔地凌空,上鐫“萬山第一”直書擘窠大字,旁署:“此字得自溫陵,傳是宋王梅溪真筆,字之秀勁如其人,而作此品評亦惟斯岩足以當之,愛勒以鎮山門雲。時光緒柔兆閹茂之歲如月,晴溪林天翔跋。”溫陵、即泉州。王梅溪即王十朋(1112-1171年),字龜齡,浙江樂清人,乾道四年(1168年)任泉州知事。柔兆閹茂即丙戌(1886年)。林天翔,詔安縣城人,清鹹豐元年(1851年)舉人。從天開門順著一段樹林掩映、林鳥啁啾的小道,可見一巨石象一隻牛犢,臥眠在香稻中,這就叫“牛眠石”了。 再往東行,一條修長的小徑通向山頂。一路上有許多巨石壘疊,有的欲墜不墜,情勢驚險,下臨萬丈深淵,即使日光透過間隙,也難照射澗底。抬頭仰望,只見一座人形巨石屹立在山巔,宛如菩薩趺坐在雲霄,身旁還有瓶、缽等物,惟妙惟肖,這就是有名的“觀音三寶石”了。
萬畝梅園—— 萬畝梅園,暗香涌動
三寶石下,層巒疊翠,在松柏高樹掩映中,隱約顯出樓台殿院,這便是莊嚴雄偉的九侯禪寺,始建於唐代,歷代屢有修繕,為詔安古剎之一。山門石匾上刻有“大名山”三個大字。對聯是:“似此名山能有幾,是真遊客不嫌多。”正殿上懸掛有黃道周先生墨寶“洗心之藏”。兩邊的東齋、西齋存有朱熹手跡。山中還有宋王十朋,明羅汝芳等書法家的石刻。前殿右邊有望海樓,小巧玲瓏,花窗精緻,別具一格。登樓憑眺,煙波 雲樹,歷歷在目。寺門左側,深澗里有飛泉涌浪,珠飛玉濺,其聲如雷。在湍急的泉流中有一巨石聳起,高數十丈,長二十餘米,狀如鯉魚躍浪,昂首仰天,勢若騰空而起,是為“松澗泉”和“鯉魚石”了。崖壁上刻有“滌盡煩襟”、“松泉”等字,旁署:乾隆丙午(即1786年)沈攸書。泉流下游又有一巨石如鯉,魚頭露出水面,“魚嘴”上有泉水源源吐出,被稱為“鯉魚吐珠”。原來“松澗”周圍廣植松樹,近泉處有一松樹和柏樹合抱的大樹,茂盛的枝葉,團如翠蓋,今已不存。泉水清澈碧透,清甜可口,烹茗品茶,足以滌心爽神。“松澗泉”邊有一塊“試劍石”,相傳是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巡視九侯山時,試劍所留下的遺蹟,至今劍痕猶在。其旁有一天然石洞,洞內光線昏暗,可容數十人,以前曾置降龍、伏虎二尊羅漢,故名“羅漢洞”。松澗泉前一石洞,系巨石迭架而成,室內可坐數十人,洞口鐫橫行楷書“五儒書室”四字,每字約0.50米。據志書載:南宋寧宗慶元二年(1190年)權臣韓侂胄執政,大禁所謂“偽學”。被列入“偽學”名單的學者四散逃遁,金陵趙嘉客、洛陽周直言、臨澄伍仲求等五儒,隱於此洞講學,後人稱為“五儒書室”。南宋期間,曾彈劾奸臣秦檜的“七賢士”中的鄭柔、薛京也曾講學于山中,歷代學者、書生來此講學和求學的很多。從“五儒書室”沿石階而下,向右行可上“天然橋”,長約十數步,為石板天然構成。淙淙錚錚的“松澗”泉水穿橋下 而過,人行橋上,別有一番情趣。九侯禪寺對面有一長形小丘,其狀如案幾,又象一鉤新月,故名“月案”。其上林木豐茂,地勢平坦,遊人大都喜歡在此歇息,觀景寫生。九侯禪寺左側就是有名的“雲根”摩崖石刻,字形為三尺見方的大字楷書,旁署“明萬曆庚子季冬,楚人星海俞子咨益,邑人癸南鬍子士鰲,介庵沈子鐵,起岑蔡子肇慶同游題。”明萬曆庚子即1600年,俞咨益、未詳;胡士鰲,詔安四都上湖村人,明萬曆五年進士,曾任山東青州知府;沈鐵,詔安三都人,明萬曆二年(1574年)進士,曾任江西九江知府等職;蔡肇慶,詔安三都岑頭村人,明萬曆十一年進士,曾任湖廣襄陽通判。“雲根”左面有一雲梯,梯45級,由條石砌成,遊客循級而上,可登懸崖。雲梯造勢直陡,令人頗有直迫高危之感。每當春夏之季,這裡常常雲繞霧罩,故有“雲根”、“雲梯”之名。雲梯左側有一棵名叫“重陽木”的參天大樹,是省級保護的古樹木。登上雲梯後可達“福勝岩石室”。石室由天然巨石嵌崖覆蓋為屋頂,前面沿懸崖嵌砌條石為牆,寬約4米成前廳。有“福勝岩”門匾,系明嘉靖二十二年(1542年)題刻,對聯為“福份占名山,僧原傍佛;勝游來淨域,人似登仙”。內祀佛像,俗稱“循地佛”。後廳窄而長,可容納多人。
昔人有詩概括了九侯的風姿勝景曰:
風動花瓶月案開,開門羅漢佛飛來。 五儒歸去棋盤在,三寶殿空松澗回。
瀑布泉生鯉躍浪,天然橋畔牛眠苔。 香爐煙透雲根里,霧鎖茶園望海台。
九侯山真不愧“閩南第一峰”之美譽。
歷史
福勝岩石室始建於唐代,宋代重和元年(1118年)重修,宋末遺臣邑人沈子真義不仕元,舉家隱居在此,故又名“富勝石室”。其事見《福建通志》。石室內現存宋代重修石刻。石室後面左側有天然石筍雕成的飛來佛像。相傳飛來佛與遁地佛相約同時往九侯山,約定誰先到誰得住福勝岩寶地。靠飛天的飛來佛先到,便洋洋得意地進入石室正位端坐,遁地佛後到,見石室已為飛來佛所占,就故意蟄伏地下不出來。飛來佛坐等很久,心想,土遁速度慢,與其在此呆坐,不如到外面觀賞風景,就走出石室。遁地佛趁此機會占了福勝岩寶地。飛來佛回來後,無奈只好借石室後側棲身。石佛上蓋佛亭,亭頂為六角懸檐式,造型小巧玲瓏,別具風貌。亭口木匾署“飛來”二字,石柱鐫一楹:“飛來迦葉經千劫,坐對蓮花第一峰。”亭前面地勢平坦,以前有一天然“茶園”,今已不存。福勝岩石室右側懸崖上有一巨石,狀如花瓶。上有一樹盤根石下,樹幹緊貼入石面,依石弧高度向高伸展。此樹枝葉繁茂,樹冠距石上高約一丈,遠遠望去,酷似花瓶插花,故名“花瓶石”。福勝岩前平坦如台,登臨遠眺,千山萬壑,遠山近水,盡入眼底。
地圖信息
地址:福建省詔安縣金星鄉湖內村九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