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式手榴彈

九一式手榴彈(九一式手榴弾,きゅういちしきてりゅうだん)是日本帝國陸軍十式破片手榴彈/槍榴彈的改良版。雖然它作為手榴彈的功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即被九七式取代,在第二次中日戰爭的一些單位、後備部隊,以及日本海軍海軍特別陸戰隊仍有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一式手榴彈
  • 類型:手榴彈/槍榴彈
  • 原產國:日本
  • 服役期間:1931 - 1945
  • 研發日期:1931
背景與發展,設計,衍生型,戰鬥紀錄,基本規格,

背景與發展

日本陸軍在察覺手榴彈屬於近戰武器後,開始為步兵的近距離打鬥進行手榴彈的改良。最早造出的手擲式破片榴彈為十式。在十式手榴彈配給前線部隊不久後,發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手擲時引信裝置的不穩定與不精確導致十式手榴彈對投擲者而言,幾乎與對被投擲者而言幾乎同樣危險。此外,十式手榴彈被視為過小並欠缺殺傷力。在1931年日本陸軍技術局開發了一個意圖解決這些問題的改良版。在仔細研究手榴彈迫擊炮在戰場上的使用後,日本陸軍開發了一個包含手榴彈、槍榴彈,以及榴彈/輕型迫擊炮彈的統一系統以適應各種例如都市、壕溝,以及叢林等等的近距離戰鬥環境。
九一式手榴彈
日本陸軍配合此概念,在1932年時已採用一系列擁有極高適應性的破片手榴彈。九一型破片手榴彈可以手擲、藉由步槍發射,或用於類似迫擊炮的八九式擲彈筒

設計

九一式手榴彈的設計幾乎與較早期的十式手榴彈一模一樣。主要差異在於九一式手榴彈採用半球頂,而十式採用有刻紋的頂。與十式相同的是,彈身底部有一個螺旋栓孔可接上透過榴彈發射器發射時需要的備用推進劑罐,或作為槍榴彈使用時透過龍頭醒須要的尾翼, 透過龍頭型發射器射出。引信屬於撞擊觸髮型,是以拔除安全插梢並敲擊榴彈蓋頂端觸發。此榴彈在爆炸擁有7~8秒長的時間延遲前。這特色被併入九一式使其可作為槍榴彈或作為八九式擲彈筒的彈藥,因為較長的引信提供了較長的飛行時間,可攻擊較遠的目標。
當它接上尾翼作為槍榴彈,或接上包含擊發點及推進劑的基部作為迫擊炮彈時,引信會自動啟動,因為擊針會由於發射的力道頂壓一個弱的彈簧,壓入內部。此外,九一式手榴彈可在移除安全插梢並放在地板或椅子底下後作為詭雷
雖然如此,九一式以及日軍其他的手榴彈在引信、彈身,及內充炸藥的製造與生產等方面仍有缺陷,導致它不一致的爆炸效果、不一致的引信時間延遲,以及彈身不完全或不一致的碎裂。戰爭時這些生產問題未獲解決。

衍生型

由於九一式為手擲式榴彈,它長達7至8秒長的時間延遲被證實為過長,使敵軍可將它撿起並扔回。為了解決這問題,日軍改採用了九七式破片手榴彈。除了擁有僅4秒長的引信外,九七式手榴彈無法安裝當作槍榴彈發射時需要的尾翼,也無法安裝透過擲彈筒發射時需要的推進劑機部。這些改變可防止士兵意外的以這些方法使用此榴彈,也簡化了生產過程。即使在有較短引信的九七式進入生產並送往前線使用之後,日軍仍繼續把較舊式的九一型手榴彈作為步槍與擲彈筒以外方式的手擲武器使用。有許多九一式手榴彈透過將引信的時間延遲縮短為4~5秒、將底部鑽除、在彈身上焊上突起,使它無法裝入十年式或八九式擲彈筒,並且將底部漆成白色等方式被改造。改造後的九一式手榴彈在外觀上除了白色的底部不同外,幾乎與九七式相同。

戰鬥紀錄

經改造的九一式手榴彈被當作標準手榴彈配給第二次中日戰爭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場戰役中作戰的日本步兵。

基本規格

服役期間
1931 - 1945
用戶
日本陸軍
日本海軍
參與戰役
研發日期
1931
總重
530公克
裝藥類型
裝藥量
65公克
引爆方式
7~8秒長燃燒型引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