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漢語常用字,讀作yǐ,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植物屈曲萌芽,即《說文解字》:“象春艸木冤曲而出。”後借指天干的第二位,引申為第二等。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乙
- 拼音:yǐ
- 注音:ㄧˇ
- 異體字:鳦𠄌乚𠃉
- 部首:乙
- 五筆:NNLL
- 筆畫:1
- 筆順:フ
- 字級:常用字,一級字(0002)
- 字碼1:U:4E59;鄭碼:YDA
- 字碼2:GBK:D2D2;倉頡:NU
- 平水韻:入聲四質
字源演變
詳細釋義
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yǐ | 形容詞 | 植物屈曲生長的樣子。 | winding | 《史記・律書》:其於十母為甲乙。甲者,為萬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 | 乙乙 |
第二,次一等。 | second | 宋岳珂《程史・番禺海獠》:泉亦有舶獠曰屍羅,圍貲乙於蒲。 | 乙級 | ||
名詞 | 天干的第二位,與地支相配,用以紀年、月、日。 | the second of the ten Celestial Stems | 《左傳・哀公九年》:微子啟帝乙之元子也。 | ||
某人。 | one |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奮長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慶。 | 乙某 | ||
魚腮骨。 | gill bone | 《禮記・內則》:狼去腸……魚去乙。 | |||
虎兩肋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 | tail bone of tiger | 宋蘇軾《寄微軒》:得如虎挾乙,失若龜藏六。 | |||
工尺譜記音符號之一,表示音階上的一級。 | |||||
姓。 | 《集韻・質韻》:乙,姓。 | ||||
動詞 | 碾壓;壓抑。 | roll | 《後漢書》:西太守,乙卯金。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康熙字典
四庫全書本《說文解字》書影 | 同文書局本《康熙字典》書影 |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乙”的篆書書法 | “乙”的隸書書法 | “乙”的楷書書法 | “乙”的行書書法 | “乙”的草書書法 |
篆書書法 | 隸書書法 | 楷書書法 | 行書書法 | 草書書法 |
音韻匯集
字頭 | 小韻 | 韻目 | 韻部 | 韻母 | 反切 | 聲調 | 聲母 | 聲符 | |
---|---|---|---|---|---|---|---|---|---|
上古音系 | 乙 | 乙 | 質 | 乙 | |||||
廣韻 | 乙 | 乙 | 質 | 質開 | 於筆 | 入聲 | 影 | ||
中原音韻 | 乙 | 逸 | 齊微 | 齊微齊 | 入聲作去聲 | 影 | |||
洪武音韻 | 乙 | 一 | 二質 | 真 | 益悉 | 入聲 | |||
分韻撮要 | 乙 | 乙 | 第十三鴛婉怨乙 | 乙 | 陰入 | 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