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漢語漢字)

乙(漢語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乙,漢語常用字,讀作yǐ,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植物屈曲萌芽,即《說文解字》:“象春艸木冤曲而出。”後借指天干的第二位,引申為第二等。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乙
  • 拼音:yǐ
  • 注音:ㄧˇ
  • 異體字:鳦𠄌乚𠃉
  • 部首:乙
  • 五筆:NNLL
  • 筆畫:1
  • 筆順:フ
  • 字級:常用字,一級字(0002) 
  • 字碼1:U:4E59;鄭碼:YDA
  • 字碼2:GBK:D2D2;倉頡:NU
  • 平水韻:入聲四質 
字源演變,詳細釋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演示,書法欣賞,音韻匯集,

字源演變

“乙”的字形演變“乙”的字形演變
乙,象形字。“乙”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有左向和右向兩種寫法,甲骨文的“乙”字(圖1)像植物破土而出時的萌芽形。金文粗體化,如圖2、圖3中的“乙”。篆文整齊化。秦漢以後右向寫法被淘汰,左向寫法逐漸規範,隸變後楷書寫作“乙”字。“乙”字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經被借用,表示天干第二位,而且成為其最常用的義項。由於殷商時代的貴族習慣用天干字作為死後的廟號,所以甲、金文中“乙”字常用作人的稱呼。此外,由“天干第二位”引申為“第二”的意思,也常與“甲”、“丙”等連用表示等級或數目。還用於指稱不確定的某人。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形容詞
植物屈曲生長的樣子。
winding
史記・律書》:其於十母為甲乙。甲者,為萬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
乙乙
第二,次一等。
second
宋岳珂《程史・番禺海獠》:泉亦有舶獠曰屍羅,圍貲乙於蒲。
乙級
名詞
天干的第二位,與地支相配,用以紀年、月、日。
the second of the ten Celestial Stems
左傳・哀公九年》:微子啟帝乙之元子也。
某人。
one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奮長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慶。
乙某
魚腮骨。
gill bone
《禮記・內則》:狼去腸……魚去乙。
虎兩肋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
tail bone of tiger
宋蘇軾《寄微軒》:得如虎挾乙,失若龜藏六。
工尺譜記音符號之一,表示音階上的一級。
姓。
《集韻・質韻》:乙,姓。
動詞
碾壓;壓抑。
roll
後漢書》:西太守,乙卯金。
(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四】【乙部】乙
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氣尚彊,其出乙乙也。與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頸。凡乙之屬皆從乙。於筆切。

康熙字典

《唐韻》:於筆切,《集韻》:億姞切,《韻會》、《正韻》:益悉切,並音鳦。十乾名。東方木行也。《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月在乙曰橘。《前漢・律曆志》:奮軋於乙。《京房易傳》:乙,屈也。
又凡讀書,以筆志其止處曰乙。《史記・東方朔傳》:朔初上書,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三月乃盡。
又唐試士式,塗幾字,乙幾字。抹去訛字曰塗,字有遺脫,句其旁而增之曰乙。
又《太乙數》:有君基太乙,五福太乙諸名。
又《前漢・藝文志》:有天乙三篇。註:天乙謂湯,其言非殷時,皆假託也。
又姓。漢南郡大守乙世,前燕護軍乙逸,明乙瑄,乙山。
又《爾雅・釋魚》:魚腸謂之乙。《禮・內則》:魚去乙。註:魚餒必自腸始,形屈如乙字。一說魚腮骨,在目旁,如篆文乙,食之鯁不可出,去之乃食。
又《茅亭客話》:虎有威如乙字,長三寸許,在脅兩旁皮下,取得佩之,臨官而能威眾。無官佩之,無憎疾者。《蘇軾詩》:得如虎挾乙。
《說文解字》“乙”《說文解字》“乙”
《康熙字典》“乙”《康熙字典》“乙”
四庫全書本《說文解字》書影
同文書局本《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參考資料:)
乙

書寫演示

“乙”的書寫演示“乙”的書寫演示
(參考資料:)

書法欣賞

“乙”的篆書書法
“乙”的隸書書法
“乙”的楷書書法
“乙”的行書書法
“乙”的草書書法
篆書書法
隸書書法
楷書書法
行書書法
草書書法

音韻匯集

字頭小韻韻目韻部韻母反切聲調聲母聲符
上古音系
廣韻
質開
於筆
入聲
中原音韻
齊微
齊微齊
入聲作去聲
洪武音韻
二質
益悉
入聲
分韻撮要
第十三鴛婉怨乙
陰入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