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海洋面積占70%以上,世界80%的人口生活在瀕海地區。海洋不僅孕育了生命,是地球上億萬生靈的搖籃,更以其煙波浩渺的空間、富饒無比的寶藏,成為人類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要依託。海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世界各國和地區的人們所關注、所依賴、所嚮往。《乘風御波(海上探險與航海佳話)》(作者汪洋)從多方面敘述了人類利用船舶所進行的各種海上活動和海洋開發事業,《乘風御波(海上探險與航海佳話)》包括古代人類的海洋探索、海上貿易,近代和當代的海洋運輸、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海上戰爭和海上旅遊等。書中對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各種典型船舶、著名的航海探險家、有關的科學家以及人類從事海洋事業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也有所介紹,目的是使讀者了解海洋,理解人、船與海洋之間的關係,從而增強海洋意識,更好地為開發和利用海洋服務。
基本介紹
- 書名:乘風御波/海洋大視野科普文叢
- 出版社: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196頁
- 開本:16
- 作者:汪洋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作者簡介
河南洛陽人,2010年畢業於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圖書編輯工作。參與了《你究竟為誰而工作》《別跟自己過不去》《人脈勝於能力》《培養了不起的男孩》《打造我的低碳生活》等書的編寫、審稿工作。愛好寫作,曾在一些文學雜誌上發表過數篇文章。
圖書目錄
眾說紛紜:與海洋的形成
魅力各具的四大洋
息息相關的海洋與氣象
防不勝防海洋中的危險
休戚相關人類與海洋
早期人類的海上生活
第二章 船的發展
筏的出現
木板船與風帆
威武雄壯的帝王樓船
國外早期的木板船
中國古代造船技術
鋼鐵蒸汽時代
游弋大洋的巡洋艦
海中幽靈潛艇
俄羅斯最古老的燈塔
第三章 傳奇悲壯的海上探險
歐洲航海的奠基人
迪亞士發現好望角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
達·伽馬開拓新的貿易路線
麥哲倫領導第一次環球航行
德雷克——完成第二次環球航行
布乾維爾完成和平的環球航行
庫克發現太平洋群島
“鸚鵡螺”穿越北極冰層
破冰沖向北極點的第一船
極地探險的壯舉
南極大陸的發現
諾登舍爾德——東北航通的開闢者
第四章 中華文明與航海
中華民族與海洋文明
上古先民的海上活動
占星術——早期的天文定位導航
浮標與岸標
測日觀月的民間航海術
牽星術與航海
中國航海人的保護神——媽祖
中國最早航海壯舉——徐福東渡
海上絲綢之路
法顯——西天取經第一人
鑒真六渡日本
舉世無雙的鄭和船隊與航海圖
第五章 航海趣聞
古代蛙人
“獵犬”號的探險航海和達爾文
漂流瓶的故事
馬可·波羅:帶給西方的美夢
“華人魯濱遜”
庫克船長對英文的貢獻
湯普遜與中美洲號
不吃海鮮的潛水女王
玩笑成就偉績——拉諾夫的航海故事
阿蒙森的探險趣事
單身環球航行的老人
天體導航環球航行者
第六章 奇趣海洋之謎
神秘的百慕達三角
探索“鐵達尼號”
沉沒的秘密
永遠的亞特蘭蒂斯
伊爾哈特飛越太平洋神秘失蹤
拉佩魯茲失蹤
究竟誰先發現的美洲
探索海底失落的文明之謎
文摘
海洋,就在我們眼睛底下,但對它的探險認識並不輕鬆。直到15世紀,人類對海洋的認識依然十分浮淺,沒有跨越大洋的能力。海洋,是天然的屏障,各大洲的人民無法交往,到了18世紀中葉,科學家對深海生命的認識還十分幼稚,“550米以下為無生命帶”的學說控制了整個學術界;甚至到了20世紀40年代末,才剛剛探尋到世界海洋的最深淵在哪裡,而其精確的數據則是lO年之後才得出。不過,在後來的歲月里,人們套用了高新技術,同樣以巨大的熱情投入到海洋探險,特別是深海探險之中,在幾十年里,深海探險經歷了飛速發展時期。
根據海洋探險的足跡,我們可以看出:1957年8月18日前蘇聯“勇士”號科學考察船發現了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同年美國制定“莫霍鑽探計畫”,1961年在東太平洋鑽抵玄武岩,為深海鑽探計畫打下了基礎。1958年,美國核潛艇“鸚鵡螺”號完成北極區航行,首次潛航通過北極點。1960年1月23日瑞士J.比卡爾和美國D.沃爾什乘“的里雅斯特”號潛水器成功地深潛到馬里亞納海溝10919米。1962年,美國“海中人1”號水下實驗室首次在地中海進行水下實驗,1969年2月後,因事故而中斷。同年法國“大陸架開發計畫”成功地進行了首次試驗,水深為10.5米,2人水下滯留8天。並於1963年和1965年分別進行第二和第三次實驗。1968年美國“格洛瑪·挑戰者”號鑽探船實施“深海鑽探計畫”,1969年調查證實大洋的海底在擴張。1975年該計畫進入“大洋鑽探國際協作階段”。1977年~1979年美國、法國和墨西哥聯合組織對加拉帕戈斯裂谷和東太平洋海隆頂部的載人潛水器考察,發現海底熱泉、熱泉生物群落和正在形成的海底熱液礦床。1985年,“喬迪斯·決心”號鑽探船始航大西洋,揭開了“大洋鑽探計畫”的序幕。
通過深海探險,人們已經越發清楚,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不斷提出的一個幾乎是永恆的問題:人類怎樣起源?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命是如何發生與演化的?儘管迄今科學家仍未能令人滿意地回答這些問題,但學者有充分的理由提出,欲解此謎,那就必須到深海中去尋求答案。
世界人口正在以超越糧食增長的速度膨脹著,社會學家們已經發出嚴重警告,地球上的陸地資源已不堪負擔,探索食物新源泉必須把目光轉向海洋。海洋,是生物資源庫。由於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0%,因而,生物資源豐富,通過在海洋中生物的繁殖、生長、演化,自我恢復與調整,雖然不能說海洋生物資源取之不盡,但至少可以說,如果沒有人為的破壞,那么海洋生物資源具有較強的再生或補充能力。餐桌上的各種海鮮、魚蝦貝蟹哪一樣又不是來自於海洋呢?
人類的生存又豈能離得開海洋?海洋,作為一種海水化學資源,將為人類的生存,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聯合國的專家已經呼籲,全球性水資源告急,而從海水中進行淡化則可取得淡水,一些國家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海灣國家已經這樣做了,其實,海水是前景十分誘人的淡水資源。除淡水外,通過海洋將可以提供“工業之母”的食鹽;輕金屬——鎂,它是飛機製造、艦艇、照明彈、火箭燃料中不可缺少的原料。“海洋元素”——溴,該元素與人民的健康、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緊密聯繫在一起,哪一方面都離不了它。海洋,作為海底礦產資源的寶庫,它提供“工業的血液”——石油、海濱砂礦、深海底礦產(錳結核、含金屬沉積物)、大陸架邊緣其他礦產(磷鈣石、海緣石、基岩礦產等)。海洋,還具有無盡的動力資源(潮汐、波能、海洋溫差發電及其他海洋能量利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對海洋應該比太空有更多的了解。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