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美學》是2004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錚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體美學
- 作者:趙錚郈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
- 定價:20 元
- 開本:32 開
- ISBN:9787308036092
《主體美學》是2004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錚郈。
《主體美學》是2004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錚郈。內容簡介 人的審美活動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為了滿足審美需要而進行的實戰活動一樣。只不過兩種活動的方式不一樣,前一種是精神形式的,後一種是物質形成的。因此,審美...
審美主體是與審美客體相關相對的美學範疇。離開審美客體就無所謂審美主體,同樣沒有審美主體也就不存在審美客體。審美主體具有社會主體和個人主體的兩種含義,但一般來說通常是指個人主體,即人類個體或個體人。當然,個體人並不都是審美主體...
美是理念;中世紀的聖奧古斯丁說:美是上帝無尚的榮耀與光輝;俄國的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是生活;中國古代的道家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一本《美學原理》則告訴我們美在審美關係當中才能存在,它既離不開審美主體,又有賴於審美...
藝術主體是指在藝術活動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與審美對象相對應的具有一定創造能力的認識和實踐者。簡介 當人在生產勞動中形成的審美形式感逐漸走向成熟,並與人改造世界的本質力量相統一時,便標誌著審美意識成為人類精神世界中的一種重要形式...
《澄明與遮蔽——海德格爾主體間性美學思想研究》是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海濤。內容簡介 《澄明與遮蔽:海德格爾主體間性美學思想研究》以海德格爾的美學思想為研究對象,尤其注重探究海德格爾以審美為中介對人之本真生存的沉...
《梅洛-龐蒂身體主體間性美學思想研究》是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連傑。內容介紹 《梅洛-龐蒂身體主體間性美學思想研究》共七部分,包括引論、一至五章及結論。《梅洛-龐蒂身體主體間性美學思想研究》介紹了梅洛—龐蒂的身體理論及其在...
這樣,“‘主體性實踐美學’與‘人類學本體論美學’本身就隱含著邏輯上不可克服的自相矛盾。”[4]因此,“積澱說”背後就隱含著日益滋長的文化保守主義傾向,在審美活動中片面強調理性、群體性、人類性等。所以,從本質上來看,李澤厚...
從“美學就是美學史”的原則出發,本書共分為五章。朱魯子編著的《純粹美學--失而復得的美學》各章主要內容如下:第一章:“審美對象”美學,包括三部分,主要討論前蘇格拉底美學、蘇格拉底美學和柏拉圖美學。第二章:“審美主體”美學(...
第一,西方美學的傳入及西方模式的中國美學學科的建立。第二,馬克思主義美學傳入及馬克思主義美學主體地位的建立。第三種思潮是對中國古典美學的梳理與具中國特色的美學體系的創建。美學本體論的多元化,對美學的發展是件大好事。美學這門...
現實在審美態度中遭到“否定”,不斷被“克服”並從而肯定著意識的主觀性。在宗旨上,存在主義在30至40年代曾與資產階級美學的心理主義流派和形式主義流派相對抗,把注意力集中在作為積極自覺因素的審美主體上。這一宗旨也決定了六十年代...
從而在藝術創造、藝術生產和藝術鑑賞中發展了人自身,使人由自然的物質的人變成社會的審美的人。馬克思此說揭示r藝術生產中主體生產對象和對象生產主體的互動性、同步性,賦予了藝術生產對改造社會和改造人自身的雙重意義。
《身體的悖論主體論美學視野中的西方藝術研究》是202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從主體觀的角度看,有關身體和藝術的言說可能牽連出三個命題:(1)身體是藝術活動的承擔者;(2)身體是藝術活動的媒介;(3)身體同時是藝術...
在《作為藝術精神的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一文中,作者曾這樣論述:因為文藝是通過作家主體化的想像活動來審美地反映現實的,所以必須著眼於形象,立足於感受,故是“美學的”;又因為文藝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不論是它反映的對象,...
自然主義美學從自然主義哲學出發,把美感經驗和藝術活動作為美學探討的中心,認為藝術與人的經驗和自然本能有著內在的聯繫。並認為惟一可靠的是主體的經驗,反對離開美感經驗去規定美的抽象本質;反對離開人的藝術活動,作美的概念的演繹,...
依美的不同面貌和特徵以及主體對其不同的感受,而分為優美崇高、悲劇和喜劇(滑稽)。從哲學認識論方面,則可分為;(一)客觀的美學範疇,即從審美客體方面討論美的種類問題;(二)主觀的美學範疇,即從審美主體方面討論美感的種類問題,(三)主...
為著從他這個主體的個性出發(儘管這要受到一種狹窄的特殊範圍的局限),去創造一種不像由外因決定的自由整體。作品思想 1、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 “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是黑格爾美學的中心思想,這是他的美的定義。這個定義強調了美是...
第四節從經驗主體到審美主體 第八章審美主體論(上):主體性的形成——審美以主體性為根據的原理 第一節人類發展主流 第二節人類主體性形成的根據 第三節主體性的核心——心理交流系統的意識中介結構 第四節主體異常與現代主體的重建 ...
“美在關係”說,表現了美學理論上的一種辯證的思想,揭示了美的構成的多種因素,尤其是主體的因素,從而使美學走出了當時哈奇生等人的形式主義。這種思考方式與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說法頗為接近。當然,任何我們認為美的事物確實都存在一定的...
這樣便突出了主體性,即突出了審美主體的能動性。“審美”是一個帶有實踐性質的動詞,而“美”,則是一個靜態的名詞。審美學作為美學的一門套用學科的主要特徵,其著眼點不限於研究審美客體(對象),即藝術的和現實的美,而是著重...
美學是在哲學的懷抱里成長起來的,是對審美經驗的理論概括,在人類文化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在當代中國的哲學界、美學界,美學的理論歸屬已經不是一個局部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理論研究的水平和方法的根本問題,涉及哲學、美學、心理學、藝術...
醫學審美主體 醫學審美主體(subject of medical aesthetics)是2002年公布的醫學名詞。公布時間 2002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醫學名詞 第七分冊》第一版。
二 審美主體追求與獲得審美獎賞的神經機制 三 主體形成審美經驗的心腦原理 四 主體情感發生審美嬗變的神經機制 五 審美主客體的價值交集一分立模型與審美間體的價值生成範式 第五節 有關藝術創造與審美價值生成的實證研究及評價 一 審美...
第七章以道家為主體的美學思想——《淮南子》的 美學思想 第一節論真善美 第二節論美的特性 一“美之所在,雖污辱,世不能賤”二“嫫毋有所美,西施有所醜”三“佳人不同體,美人不同面 第三節論美感的特性 一“見日月光,曠...
認知方法與創造方法、一般方法與特殊方法,歷史方法與邏輯方法統一起來,理論聯繫實際,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並接受實踐的檢驗,從而從事物的普遍聯繫、永恆運動和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主體能動創造中,把握審美創造美的規律和美學發展的規律。
作者提出的美學研究中的第二個迷誤就是把美的本身跟事物所具有的美學屬性混為一談。’把美的“反應”跟美的“反映”混為一談,舉玫瑰花為例,玫瑰花的美跟美的玫瑰花是根本不同的兩回事,玫瑰花充當了客觀刺激物,引起主體情感上的...
在審美經驗的各種解釋中,“審美態度”的理論較為流行。“審美態度”的概念是從I.康德美學關於審美無利害關係的命題中發展而來的,在A.叔本華提出只要審美主體能對事物採取審美態度,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審美對象之後便突出起來。早期的“...
美,是指能引起人們美感的客觀事物的一種共同的本質屬性。人類關於美的本質、定義、感覺、形態及審美等問題的認識、判斷、套用的過程是美學。美包括生活美和藝術美兩個最主要形態。生活美又分為自然美和社會美。美學概念 美的內涵是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