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腔吻鱈

中間腔吻鱈

背鰭-9,64~70;臀鰭60~65;胸鰭14~16,腹鰭7。內側鰓耙7。 全長為體高6.6~8.2倍,為頭長3.7~4.0倍。頭長為吻長2.3~2.4倍,為眼徑3.6~4.7倍。吻長為眼徑1.5至2.1倍。 體延長,軀幹粗短;尾細長而側扁,向後漸細小,約為頭和軀幹合成1.5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間腔吻鱈
  • 拉丁學名: Coelorhynchus intermedius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硬骨魚綱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背鰭-9,64~70;臀鰭60~65;胸鰭14~16,腹鰭7。內側鰓耙7。促頌舟 全長為體高6.6~8.2倍,為頭長3.7~4.0倍。頭長為吻長2.3~2.4倍,為眼徑3.6~4.7倍。吻長為眼徑1.5至2.1倍。 體延長,軀幹粗短;尾細長而側扁,向後漸細小,約為頭和軀幹合成鑽朵1.5倍。腹面正中自胸前至肛門之間有一黑色長形發光器。頭大而尖,稍側扁。吻尖突,背視三角形。眼大,側位,橢圓形;眶下棱甚強,向前伸達吻端,向後伸達前鰓蓋骨下角;眶上棱顯著,自鼻孔前方伸達鰓蓋後緣上方,眼間隔寬平,約與眼徑相等;額棱始自眼間隔外側中部,後延與頂棱及翼耳棱連續。鼻孔大,2個,緊接,位於眼前方的凹窩後側閥只葛簽,前鼻孔小;圓形.,後鼻孔稍大,半月形,具一圓形鼻瓣。口下位,深弧形;上頜骨幾伸達眼後緣下方。上下頜牙細小而密,絨毛狀,排列成牙帶,犁骨、齶骨及舌上均無牙。舌小,圓形,前端不游離,位於口腔中部。下頜具1頦須,須細而短,小於眼徑。鰓孔寬大,左右鰓膜相連。乎膠雄下鰓蓋骨后角圓鈍。鰓蓋條6。無假鰓。第一鰓弓上方有1皮膜與鰓蓋里側相連,外側鰓耙退化,內側鰓耙呈瘤狀突起。 體被櫛鱗,鱗上具小棘,小棘前後交迭排列,呈五點型。頭部粗糙,密具小棘。吻上側、口前、眶下棱下方以及下頜腹面均裸露。側線前方稍呈弧形,後部平直。第一背鰭位於胸鰭基底上方,第一鰭棘短小,第二鰭棘甚長,近於頭長1/2,前緣光滑,第二背鰭低而延長殼臭櫻;背鰭間隔約等於或稍大於第一背鰭基底長。、臀鰭形似第二背鰭,鰭條長 於第二背鰭鰭條,起點稍後於第二背鰭起點。匙姜戒胸鰭側位,稍大戀企才簽或近於眼後頭長。尾鰭顯著,與第二背鰭及臀鰭相連。

生活習性

底中水層性; 非遷移的 非回遊性; 深度上下限 200 - 300 m。

地理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的周圍外海的日本南部與東中國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