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之研究》是2021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文化之研究
- 作者:編者:何清湖//嚴暄暄|責編:李倩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9459475
《中醫文化之研究》是2021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醫文化之研究》是2021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書是湖南中醫藥大學何清湖博士生導師及學生團隊多年來中醫文化研究成果的精粹。套書分為上下兩篇。“形而上篇”更加注重“道”的層面,即哲學思考的方面,包括世界觀...
《中醫藥文化傳承研究》是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邱雲飛。內容簡介 《中醫藥文化傳承研究》共分為7章,主要包括中醫藥文化概述、中醫藥學的文化特點與本質、傳統文化與中醫藥文化的關係、中醫藥文化的創新之路、中醫藥文化的創新性...
《張仲景中醫藥文化研究》是由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太祥。內容簡介 《張仲景中醫藥文化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張仲景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以撰著《傷寒雜病論》(包括《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部分)而聲震中外,被後世...
《長江三峽中醫藥文化研究》是2010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甘霖。內容簡介 《長江三峽中醫藥文化研究》內容簡介:編纂《長江三峽中醫藥文化研究》,旨在搶救和保護三峽中醫藥文化,傳承三峽中醫學術,推廣三峽中醫藥防病治病...
《中醫學的科學文化研究》是2021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套叢書主要以“973”項目課題“現代中醫學術創新的理論分析與總結”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古代天人關係理論與中醫學研究”的工作為基礎,以省部級以上成果獎...
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中醫文化,也就是指有關中醫的思維方式、傳統習俗、行為規範、生活方式、文學藝術,甚至一些影響深遠的事件等。
傳統中醫藥文化(彭祖養生文化)是一種以彭祖獨創的導引行氣術、調攝養療術、房室養生術及膳食養生術為核心的文化。簡介 彭祖之道和養生術影響很大,長期流傳。歷代道家或醫學著作中零零散散保存著彭祖的養生學內容。彭祖的養生之道是...
中醫藥理論中說到“氣”,有 27個義項,特指“藥性”。我們的先祖用寒、熱、溫、涼來詮釋藥的特性,比“毒”要具體、科學多了,這中藥的補,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別具文化 情趣。有補氣、補心、補血、補腎、補脾、補肝、補肺、...
《文化專題研究》是2014年7月1日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慶其。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是中醫學最早的經典著作,它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療經驗,汲取和融會了古代哲學及自然科學的成就,從巨觀角度論述了天、地、人的相互聯繫,...
毛嘉陵主編《中國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報告2016》、《北京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報告2015》,對全國、北京市中醫藥行業發展現狀和突出問題真實反映、客觀評價,首創“養生指數”新概念,形成智庫性質的中醫文化年度報告,使北京在推動中醫藥文化對外...
留學生具有講述“中醫藥文化故事”的身份優勢,其在中醫藥文化傳播中的自主性和非官方性,可以有力推動中醫藥文化在國際上的柔性傳播和人際傳播。該書深入研究了中醫藥院校留學生的中醫藥文化認同,以及如何引導其提升中醫藥文化認同感。內...
但是中醫藥文化建設工作仍處於起步階段,中醫藥文化的發展現狀與人民民眾的需求尚有差距,高效順暢的中醫藥文化工作機制和發展體系需要進一步健全,中醫藥文化發展規律和特點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中醫藥文化專業隊伍需要進一步充實、素質需要進一步...
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越南東醫學、朝鮮醫學、日本醫學、韓國韓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
傳統中醫藥文化(九芝堂傳統中藥文化),湖南省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中醫學是中國古代社會形成的人體生命之學和人類健康之學,它不僅是一方一藥、一技一招的簡單積累,而是一種關乎人體生命健康...
文化傳統 辦刊理念 該刊以“報導中醫學術研究動態和臨床運用新進展,提倡學術爭鳴,活躍中醫學術”為宗旨,注重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指導性,傳播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果、新進展。投稿指南 一、摘要與關鍵字: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
傳統中醫藥文化(同濟堂傳統中藥文化),貴州省同濟堂製藥有限公司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化特徵 中醫學是中國古代社會形成的人體生命之學和人類健康之學,它不僅是一方一藥、一技一招的簡單積累,而是一種關乎人體生命健康...
傳統中醫藥文化(鶴年堂中醫藥養生文化),北京鶴年堂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化特徵 鶴年堂是中國傳統醫藥的傳承者和弘揚者,數百年堅持“生身以養壽為先,養身以卻病為急”的理念,形成了以“調元氣,養...
近年來,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中醫文化研究掀起了一股熱潮,然而至今沒有一部衛計委規範教材。本教材是中醫文化學的首創教材,也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本科生課程建設的新興教材,被納入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
傳統中醫藥文化(龍山藥王醫藥文化),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21年5月24日,傳統中醫藥文化(龍山藥王醫藥文化)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是Ⅸ-11。歷史...
中醫文化研究具有多學科、綜合性特徵,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文化研究是中醫藥發展的當務之急。目錄 中醫文化內涵及體系 中醫文化學體系的構建 中醫藥文化研究的意義及其戰略思考 從中醫的命運看其文化內涵 認識中醫藥文化...
北京金匱中醫藥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成都中醫藥大學畢業,曾在中醫藥信息報社、中國中醫藥報社長期從事中醫藥新聞傳播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藥傳播學、中醫藥發展戰略與智庫建設、中醫文化入學教育、中國書法養生文化等。
傳統中醫藥文化(采芝林傳統中藥文化),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傳統醫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歷史淵源 采芝林傳統中藥文化是嶺南中醫藥文化的典型代表,“采芝林”創立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廣東南海縣河清堡黎氏同族...
傳統中醫藥文化(敬修堂傳統中藥文化),流傳於廣東省廣州市的傳統醫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沿革 敬修堂最初由浙江慈谿商人錢樹田於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在廣州太平橋創設的,取意“敬業修明、普濟眾生”,並自取商標“...
該項目的順利完成以及《醫方研究》的順利出版得到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北京市重點學科、北京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的大力支持與指導。《醫方研究》以《道藏》中的醫方文獻為整理和研究對象,主要研究《道藏》醫藥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