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2021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醫基礎理論》是2021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光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基礎理論
  • 作者:張光霽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ISBN:978711731549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醫基礎理論(第4版/本科中醫藥類/配增值)》主要內容與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系統介紹了中醫學形成的時代背景及其哲學基礎、文化基礎、學科基礎和實踐基礎,使學生既能了解中醫學的科學屬性,又能進一步了解中醫學的文化屬性。
  2.從陰陽五行學說形成的時空條件入手,對陰陽五行學說的形成及基本內涵做了系統的闡述,不僅還原了陰陽五行學說這一彰顯天人相應、萬物一體、整體恆動的系統論思維的古代哲學思想的科學實質,更為中醫學的科學性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理論依據。
  3.系統闡發了精氣與生命的關係及生命的起源,使學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和把握精是生命之本原、神是生命之主宰、氣是生命之動力,以及生命生存的基本條件和相互關係,引導學生更好地認知和理解中醫學的生命科學觀。
  4.中醫學運用“象”思維,通過“司外揣內”等方法,構建了以五臟為中心的藏象理論。系統闡述了五臟、六腑、奇恆之腑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其與體、竅、志、液、時的關係,這對學生理解藏象學說的形成與特點奠定了重要基礎。
  5.全面介紹了經絡的基本概念,經絡系統的組成,經絡的循行及經絡的生理功能和臨床套用,幫助學生樹立中醫學獨特的生命結構觀,為進一步深入認識人體自身的整體性提供理論依據。
  6.對人的稟賦與體質做了系統闡發,不僅有利於幫助學生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正確認知生命和疾病,更可幫助學生在今後辨證論治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及其相互關係。
  7.對養生與防病做了專門論述,強化了中醫學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同時對中醫治療學思想和方法做了重點介紹,從而更凸顯了中醫學的優勢和特色。
  8.在紙質教材的內容上增加了學習目標、複習思考題、思政元素、病案分析、知識連結、課堂互動等模組,有助於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增強了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廣泛性和啟發性。
  9.以紙質教材為藍本,開發了融合教材數字資源內容,包括PPT課件、微課、複習思考題答案要點以及模擬試卷等,以二維碼隨文放置在相應章節,這不僅便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且也充分體現了教材與時代融合、與科技融合的特色和理念。

圖書目錄

緒論
一、中醫學的概念及學科屬性
二、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三、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四、中醫學的思維方法
五、《中醫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
第一章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 精氣學說
一、精與氣的基本概念
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第二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學說的基本概念
二、陰陽學說的形成
三、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四、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第三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學說的形成
三、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四、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第四節 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之間的關係
一、精氣學說與陰陽學說的關係
二、精氣學說與五行學說的關係
三、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的關係
第二章 精氣神與生命
第一節 精氣神與生命要素
一、精是構成與維持生命的物質基礎
二、氣是激發與推動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
三、神是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
第二節 精氣神與生命現象
一、精氣神與生命過程
二、精氣神與精神活動
三、精氣神與生命體徵
第三章 藏象
第一節 概論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臟腑的分類及其生理特點
三、藏象學說的形成
四、藏象學說的特點
第二節 五臟
一、心
附:心包絡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
附:命門
第三節 六腑
—、膽
二、胃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節 奇恆之腑
—、腦
二、髓
三、骨
四、脈
五、女子胞
第五節 臟腑之間的關係
一、五臟之間的關係
二、六腑之間的關係
三、五臟與六腑之間的關係
四、五臟與奇恆之腑之間的關係
五、六腑與奇恆之腑之間的關係
……
第四章 氣血津液
第五章 經絡
第六章 稟賦與體質
第七章 病因
第八章 發病
第九章 病機
第十章 養生與治未病
第十一章 治則與治法
主要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