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中職十三五規劃教材》是2018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基礎理論——中職十三五規劃教材
- 作者:蘇萍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6月
- ISBN:978751324894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醫基礎理論是研究和闡釋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思維方法的一門學科,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主要涉及中醫哲學思想、藏象、精氣血津液、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和養生、防治、康復原則等。它適用於中醫學、針灸推拿、中醫骨傷、中藥學等專業。教材編寫特點:1.轉變觀念,適度調整:教材編寫充分體現出中醫基礎理論的認知特色,借鑑近時期來國家教學改革的相關成果,符合中醫藥高職高專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方向,對部分內容作必要的調整,內容編寫體現素質教育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創造條件。2.準確定位,能力至上:突出職業教育特點,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崗位需要為前提,能力培養為重點”原則,把握教材的深度、廣度,理論闡述做到必需、夠用;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畢業後的從業和發展,其內容應注意與國家助理執業中醫師考試大綱相銜接,保證畢業生與臨床工作“零”距離。3.突出特點,做成精品:教材編寫體現繼承性、科學性、權威性、創新性、簡明性、實用性,突出中醫藥特點,從整體上提高教材質量,編寫出“精品教材”。
圖書目錄
模組一 緒論
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二、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三、中醫學中的唯物辯證觀及常用思維方法
模組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項目一 精氣學說
一、古代哲學精與氣的基本概念
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項目二 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基本概念和屬性
二、陰陽學說的主要內容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項目三 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模組三 藏象
項目一 五臟
-、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
項目二 六腑
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二、六腑共同的生理特性
項目三 奇恆之腑
一、腦
二、髓
三、女子胞(附:精室)
項目四 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聯繫
一、髒與髒之間的關係
二、髒與腑之間的關係
三、腑與腑之間的關係
四、五臟與形體的聯繫
模組四 精、氣、血、津液、神
項目一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生理功能
項目二 氣
一、人體之氣的基本概念
二、人體之氣的生成
三、人體之氣的運動
四、人體之氣的功能
五、人體之氣的分類
項目三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運行
四、血的功能
項目四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謝
三、津液的功能
項目五 神
一、人體之神的基本概念
二、人體之神的生成
三、人體之神的分類
四、人體之神的作用
項目六 精、氣、血、津液、神之間的關係-.
一、氣與血的關係
二、氣與津液的關係
三、氣與精的關係
四、精、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五、精、氣、神之間的關係
模組五 經絡
項目一 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的組成
一、經絡的概念
二、經絡系統的組成
項目二 十二經脈
一、經脈的命名
二、十二經脈的走向與交接規律
三、十二經脈的分布規律
四、十二經脈的表里關係
五、十二經脈氣血流注次序
六、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
項目三 奇經八脈
一、督脈
二、任脈
三、沖脈
四、帶脈
五、陰□脈和陽□脈
六、陰維脈和陽維脈
項目四 經絡的生理功能及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一、經絡的生理功能
二、經絡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模組六 體質
項目一 體質學說概述
一、體質的基本含義
二、體質的構成要素
三、體質的基本特點
四、體質的評價標誌
項目二 體質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二、後天因素
項目三 體質的分類
一、體質的分類方法
二、常用體質的分類方法及其特徵
項目四 體質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一、體質與病因
二、體質與發病
三、體質與病機
四、體質與辨證
五、體質與治療
六、體質與養生
模組七 病因
項目一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癘氣
項目二 內傷病因
一、七情內傷
二、飲食失宜
三、勞逸過度
項目三 病理產物性病因
一、痰飲
二、瘀血
三、結石
項目四 其他病因
一、外傷
二、寄生蟲
三、胎傳
模組八 病機
項目一 發病機制
一、正邪與發病
二、影響發病的主要因素
三、發病類型
項目二 基本病機
一、正邪盛衰
二、陰陽失調
三、氣血失常
四、津液代謝失常
五、內生五邪
項目三 疾病的傳變
一、病位傳變
二、病性轉化
三、疾病轉歸
模組九 養生、防治、康復原則
項目一 養生的基本原則
一、適應自然
二、調攝精神
三、飲食有節
四、鍛鍊形體
五、護腎保精
項目二 預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變
項目三 治則
一、治病求本
二、正治與反治
三、扶正祛邪
四、調整陰阻
五、調和氣血
六、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七、調理臟腑
項目四 康復原則
一、形神結合
二、內外結合
三、藥食結合
四、自然康復與治療康復結合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