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傳統製劑方法(漳州片仔癀製作技藝)

中醫傳統製劑方法(漳州片仔癀製作技藝),福建省漳州市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2011年5月23日,中醫傳統製劑方法(漳州片仔癀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Ⅸ-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傳統製劑方法(漳州片仔癀製作技藝)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非遺類別:傳統醫藥
  • 非遺編號:Ⅸ-4
  • 申報地區:福建省漳州市
  • 保護單位: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歷史淵源,保護措施,

歷史淵源

片仔癀始創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明世宗的一位御醫因不滿朝廷,逃離京城,輾轉到福建漳州,隱姓埋名,在漳州東郊璞山岩寺出家為僧並懸壺濟世,用宮廷配方及獨特工藝精製出既可外敷、又可內服的藥錠。因其療效顯著,切一小片即可消腫退癀(“癀”是閩南方言,意為熱毒腫痛),故名“片仔癀”,具有消炎、解毒、鎮痛等功能,主治範圍也由外科瘡瘍而擴大到治療肝膽疾患。數百年來,片仔癀隨漳州民眾遷徙移居南洋而走向海外。
1992年,片仔癀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保密局列為絕密的國家重點保護中藥製劑,其處方與製作工藝未曾解密。

保護措施

2011年5月23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中醫傳統製劑方法(漳州片仔癀製作技藝)項目單位保護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中醫傳統製劑方法(漳州片仔癀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