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與天然活性產物分離純化和製備

中藥與天然活性產物分離純化和製備

從天然產物中高效、快速、準確發現藥物先導化合物是“重大新藥創製”的關鍵,活性成分的快速、高通量分離、純化和大規模化合物樣品製備是目前嚴重製約創新藥物發展的瓶頸。本書緊緊圍繞這一關鍵技術,詳盡闡述來源於中草藥、動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等天然產物,在活性評價導向下,快速、高效靶向分離活性產物並快速構建具有化學多樣性和結構新穎性的天然產物活性化合物資料庫。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藥與天然活性產物分離純化和製備
  • 作者:楊義芳
  • ISBN:978-7-03-032104-6
  • 頁數:1191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9月
  • 開本:16
內容簡介,本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全書內容包括天然活性產物分離方法,天然產物的靶向活性篩選,來源於中草藥、動植物、微生物及海洋生物的活性次生代謝產物的分離純化和製備等。每個章節後附有大量的參考文獻,供讀者進一步深入學習和研究。本書內容新穎,體現了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突出特色、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創新藥物研發,中草藥、動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等天然產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書目錄

第一篇 天然活性產物分離方法
第一章 固相析出分離法
第一節 鹽析沉澱法
第二節 有機溶劑沉澱法
第三節 其他沉澱方法
第四節 沉澱法套用實例
第二章 新型萃取分離技術
第一節 雙水相萃取技術
第二節 超臨界流體萃取
第三節 膜萃取技術
第四節 微波輔助萃取技術
第五節 超聲輔助萃取技術
第六節 固相萃取技術
第七節 快速溶劑萃取技術
第八節 紅外輔助萃取技術
第三章 分子蒸餾技術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原理與特點
第三節 分子蒸餾流程及裝置
第四節 分子蒸餾技術在天然產物提取分離方面的套用實例
第五節 分子蒸餾的局限性
第六節 展望
第四章 吸附分離技術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吸附規律
第三節 吸附分離原理與技術
第四節 吸附樹脂在植物藥成分提取中的套用
第五章 分子印跡分離技術
第六章 色譜分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色譜分離理論基礎
第三節 吸附色譜
第四節 分配色譜
第五節 離心分配色譜
第六節 離子交換色譜
第七節 凝膠色譜
第八節 親和色譜
第九節 超臨界流體色譜
第七章 製備色譜
第一節 薄層色譜
第二節 柱色譜
第三節 壓力液相色譜
第四節 超臨界流體製備色譜
第五節 離子交換色譜
第六節 親和色譜
第七節 疏水作用色譜
第八節 共價色譜
第九節 高速逆流色譜
第十節 模擬移動床色譜
第十一節 頂替色譜
第十二節 徑向柱色譜
第十三節 製備型氣相色譜
第十四節 多種色譜方法的聯用
第八章 膜分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膜分離技術的基本原理
第三節 膜分離過程的操作
第四節 膜分離技術在中藥和天然產物生產中的套用
第九章 電泳分離技術
第一節 凝膠電泳
第二節 等電聚焦電泳
第三節 毛細管電泳
第四節 製備電泳
第十章 親和分離技術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親和超濾
第三節 親和膜分離
第四節 親和沉澱
第五節 新型親和分離技術
第十一章 泡沫分離技術
第十二章 天然活性成分生物技術製備方法
第一節 微生物發酵
第二節 微生物轉化
第三節 基因工程菌表達系統
第四節 植物組織細胞培養技術
第五節 動物細胞培養技術
第十三章 結晶和乾燥
第一節 結晶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結晶的基本方法
第三節 雜質對結晶的影響
第四節 乾燥
第十四章 高效、快速分離分析及製備研究
第一節 集成化製備技術研究
第二節 高速逆流色譜與質譜聯用及其在中藥分析中的套用
第二篇 中藥、動植物資源的分離純化和製備
第十五章 醌類化合物
第一節 醌類化合物的結構與分類
第二節 醌類化合物的分離純化
第三節 蒽醌類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第十六章 黃酮類化合物
第一節 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與分類
第二節 黃酮類化合物的分離純化
第三節 黃酮類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第十七章 苯丙素類
第一節 香豆素
第二節 木脂素
第十八章 萜類和揮髮油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單萜
第三節 倍半萜
第四節 二萜類化合物
第五節 揮髮油(精油)
第十九章 三萜及其苷類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提取分離
第三節 生物活性
第二十章 甾體及其苷類
第一節 甾類化合物的分類及甾核的稠合方式
第二節 甾體及其苷類的分離純化
第三節 甾體及其苷類的生物活性
第二十一章 生物鹼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結構分類
第三節 生物鹼的提取分離
第四節 生物鹼的生物活性
第二十二章 動物藥活性成分分離純化與製備
第二十三章 活性成分篩選、分離純化與製備套用實例
第一節 中藥補體抑制劑活性導向分離與表征
第二節 青菜花粉抗前列腺增生活性成分篩選、分離與製備
第三節 抗病毒活性成分篩選、分離純化與製備
第四節 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篩選、分離純化與製備
第三篇 微生物資源的分離純化和製備
第二十四章 概述
第一節 微生物來源生理活性物質的特點
第二節 微生物來源生理活性物質分離純化的一般原則
第三節 微生物資源的套用及其前景
第二十五章 β-內醯胺類抗生素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青黴素類抗生素
第三節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
第四節 克拉維酸類
第二十六章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紅黴素
第三節 螺旋黴素
第四節 麥迪黴素
第五節 交沙黴素
第二十七章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鏈黴素
第三節 新黴素
第四節 西索米星
第二十八章 多肽類和糖肽類抗生素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桿菌肽
第三節 替考拉寧
第四節 達托黴素
第二十九章 四環素類抗生素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四環素
第三節 土黴素
第三十章 聚醚類抗生素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鹽黴素
第三節 馬杜黴素
第三十一章 微生物來源的抗腫瘤和抗病毒活性物質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柔紅黴素
第三節 絲裂黴素C
第四節 光輝黴素
第五節 抗病毒活性物質
第三十二章 微生物來源的免疫活性物質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免疫抑制劑
第三節 免疫增強劑
第三十三章 微生物來源的酶抑制劑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普伐他汀
第三節 洛伐他汀
第四節 阿卡波糖
第三十四章 微生物來源的獸藥和農藥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農藥
第三節 獸藥
第三十五章 極端環境微生物來源的活性成分分離純化與製備
第一節 嗜熱菌及其耐熱機制
第二節 嗜鹽菌及其抗性機制
第三節 嗜酸菌及其抗性機制
第四節 其他嗜極微生物及特點
第五節 嗜極微生物產生的生理活性物質
第六節 困難與對策
第三十六章 微生物來源生理活性物質的篩選模型
第一節 抗菌活性物質的篩選模型
第二節 抗腫瘤活性物質的篩選模型
第三節 免疫活性物質的篩選模型
第三十七章 分離純化單元操作選用策略
第一節 不同種類微生物資源的影響
第二節 發酵生產方式的影響
第三節 產品質量標準的影響
第四篇 來源於海洋生物資源的活性次生代謝產物的分離純化和製備
第三十八章 概述
第三十九章 海洋植物
第一節 紅樹林
第二節 海藻
第四十章 海洋低等無脊椎動物
第一節 腔腸動物門
第二節 多孔動物門
第三節 軟體動物門
第四節 棘皮動物
第五節 其他
第四十一章 來源於海洋生物資源活性次生代謝產物分離、純化和製備的方法及其套用
第一節 分離、純化和製備的方法
第二節 研究實例
第五篇 天然產物的靶向活性篩選
第四十二章 藥物靶標和治療領域選擇的多樣性及針對性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基因組學對藥物發現的影響
第三節 藥物靶標的分類
第四十三章 藥物靶標
第一節 G蛋白偶聯受體
第二節 離子通道
第三節 核受體
第四節 酶
第五節 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
第六節 展望
第四十四章 篩選模型的建立
第一節 生化檢測
第二節 細胞水平檢測
第三節 基於小動物篩選模型
第四十五章 天然產物的保存與管理
第一節 天然產物的收集和加工
第二節 天然產物樣品的保存與管理
第三節 備用化合物
第四十六章 中國的天然產物生物活性篩選及創新藥物研究
第一節 青蒿素:一個里程碑
第二節 抗腫瘤藥物
第三節 神經退行性疾病藥物
第四節 心血管疾病藥物
第五節 代謝性疾病藥物
第六節 抗感染藥物
第七節 展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