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龍山文化黑陶》是2017年7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衛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龍山文化黑陶
- 作者:蕭衛基
- 類別:歷史
-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7月
- 頁數:158 頁
- 定價:12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3507361
《中華龍山文化黑陶》是2017年7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衛基。
龍山文化(黑陶文化)是距今5000〜4000年,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繼仰韶文化後發展起來的新石器晚期遺址。區別於仰韶文化的彩陶,它以黑陶和灰陶為特徵,所以又稱“黑陶文化”。龍山文化屬於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下游的一種文化。此外在黃河上游的齊家文化、內蒙古老虎山文化、西藏昌都卡諾遺址、江南的...
黑陶是4500年前中國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古老的傳統制陶技藝。館陶是龍山文化的重要部分,經過發展,館陶黑陶以自己的獨特工藝,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產地 館陶黑陶產於邯鄲東部的館陶縣。據史書記載:館陶因此得名。館陶處在黃河中下游,為黃河沖積平原,大量優質的粘土是制陶的天然原材料,為制陶...
谷牧副經理高興的提了“龍山新風”從此“德州黑陶”譽滿天下,並引發了全國性製作黑陶的熱潮,形成了中國黑陶文化產業。這一年王憲利創作的黑陶作品,被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選為國禮,並為李志念主席出國訪問製作主要國禮,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籌備組將15件黑陶作為珍品長期收藏。1987年王憲利設計的...
黑陶是龍山文化最典型的器物之一。它以黑如炭、薄如紙、聲如磬而成為當時陶器中的珍貴品種。龍山文化以砂制黑灰陶和泥制黑灰陶數量為最多。其製法雖還有手制,但陶輪的使用已相當普遍。陶器裝飾上除磨光外,還有劃紋、鉉紋、藍紋等多種。龍山文化中出土的蛋殼黑陶,證明了輪制技術為制陶工藝帶來的飛躍性突破...
龍山文化黑陶高足杯為直立式,粗柄高足,柄部鏤空,質地為磨光黑陶,有輪制痕跡,系典型的山東龍山文化遺物。器物簡介 龍山文化時,發展輪制拉胚技術,可製作很薄的、甚至還可鏤雕圖案的陶器,又可稱為“蛋殼陶”。在窯中用最後加碳或封閉空氣入口等方法,讓窯中產生滲碳作用而燒制出黑陶。相關資料 山東龍山文化...
《中華龍山文化黑陶》是2017年7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衛基。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實物對龍山文化黑陶的由來、發現、影響、地位、真偽鑑定等進行了全面論述。山東龍山黑陶是龍山文化的標誌性代表,是公元前約2500-2000年間中國文明(史)遺存的重要物證。從目前存世的龍山黑陶與蛋殼陶的特殊造型和燒制工藝判斷...
龍山文化黑陶雙系罐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陶器,現館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罐撇口,圓唇,束頸,溜肩,鼓腹,腹以下漸內收,平底。胎體較薄,表面打磨光亮。通體飾五道弦紋。據科學測試,龍山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400~前2000年。龍山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
高平黑陶,產于山西省晉城市的高平市,黑陶,是4500年前中國新石器時期山東龍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物。高平市作為炎帝神農的故里,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歷史上“五行工藝”的黑陶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代表,堪稱中華瑰寶。據《太平御覽》卷833引《逸周書》說:“神農耕而作陶。”史書記載:“神農作瓦曰陶”。1928...
【名稱】:蛋殼黑陶杯 【類別】:陶器 【年代】:新石器時代 文物原屬 山東龍山文化遺物---蛋殼陶的含義是指器皿的厚度如蛋殼一樣,那么這種名字分明是不符合幾千年前古人賦予它真正存在的含義。今天我們給了它這樣的名字“蛋殼陶”,雖然不確切,但是在沒有任何文字記載,沒有任何人作為旁證的今天,也只有如此了...
龍山文化黑陶杯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期的陶瓷器,陶色呈黑色,杯色澤黑明光亮,陶胎較薄。現收藏於新鄭市博物館。文物介紹 杯為細泥質,陶色呈黑色,輪制。敞口,束頸,垂腹且深,上腹部外壁內弧,下腹外撇,腹飾粗弦紋,近底部有明顯折棱,斜底,圈足。杯色澤黑明光亮,陶胎較薄。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工作隊隊長梁長合研究員認為,近幾年的發掘,對於研究夏商文明的孕育和形成過程,提供了比較翔實的第一手資料,並對中華文明的起源探索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青島遺址 (7)青島膠南龍山文化遺址 膠南史以“東國名地”著稱,文化燦爛。截止1987年,境內已發現龍山文化遺址19處:寶山鄉...
黑陶與灰陶的燒造方法一樣,均採用強還原氣氛燒成。之所以會呈現黑色,是因為在燒成後期將窯停火封門,在窯頂孔上澆水,燃料中的碳素與蒸氣結合滲入胎體即成黑色。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最為精緻,其中有一種素麵磨光的黑陶最具特色,其胎體薄而均勻,色澤黑亮,有的薄如蛋殼,故有“蛋殼黑陶”之美稱。
龍山文化的繼承者 生長在日照的龍的傳人,為了繼承和發展這一古老的黑陶製作工藝,弘揚燦爛的中國文化,黑陶製作工藝代代相傳,自古從未間斷。從生活用品的盆盆罐罐,到裝飾等工藝品,每年生產達六、七十萬件。特別是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日照文化、文物部門,著手系統地發掘、研究和開發利用龍山文化黑陶技藝,成立...
龍山境內資源豐厚,文物密集,有史前文化源頭西河遺址,城市文明起點城子崖遺址,濟南前身東平陵城遺址三處***遺址。大舜作陶,伯夷制井,后羿建都,史前傳說在這裡口耳相傳;“天雨粟,鬼神泣”,先民選育的農耕文化精品龍山小米至今仍然廣泛種植;龍山黑陶的製作傳承,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中華農耕文明的源遠流長:瀕河而...
為做大做強齊河黑陶文化產業,該縣大力培植齊河黑陶這一文化品牌,出台了《關於加強黑陶管理的實施辦法》,建立黑陶市場整頓規範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定黑陶生產地方標準;成立黑陶藝術協會,定期組織企業開展藝術創作交流,為企業提供市場信息,並組織企業聯合參加國際、國內各類陶藝博覽會、展銷會;籌建中華黑陶產業園,培育...
它們的壁雖不及高柄杯薄,但厚也不過一、二毫米,而且人們還發現,蛋殼黑陶始終沒有走出過黃河下游山東龍山文化的圈子。顯然,它所代表的是遠古東方的一支獨立的原始文化,而山東龍山文化的先民正是蛋殼黑陶的主人。① 吳金鼎:《平陵訪古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 1 本第 4 分冊,中華書局 ...
龍山文化是黃河下游地區直接承襲大汶口文化發展起來的古文化之一,它的發掘對研究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起了重要作用。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代研究 中國古史上所稱的東夷族是個集合的概念,泛指上古乃至遠古時代中華本土東部地區的部族群體,其分布地域大抵在今豫東到渤海、黃海沿岸地帶...
蛋殼黑陶器皿是山東龍山文化特有的標誌性陶器,也是我國古代制陶藝術的巔峰之作。龍山文化的蛋殼黑陶器皿不以色彩、紋飾為重,乃以造型和工藝見長,風格簡潔爽利,應是當時人們審美觀念的一種反映。黑陶工藝 龍山文化黑陶工藝,它是經過溫度達1000℃左右才燒成的,黑陶有細泥、泥質和夾砂三種,其中以細泥薄壁黑陶工藝...
龍山文化黑陶單把杯 黑陶單把杯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陶器。文物鑑賞 杯呈筒形,腹間微收,平底,杯身一側有扁形把,便於持拿。杯為輪制而成,杯身均勻地分布三道弦紋。此杯具有龍山文化黑陶的典型特點,器表漆黑如墨,器壁薄如蛋殼,反映出當時制陶技術已達到較高的水平。
《淺談中國龍山文化的黑陶藝術》是201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為薛慧志。主題 黑陶、龍山文化、藝術研究 責任者 薛慧志主講 版本 山東省圖書館 2010年9月 日期 2010年1月 載體形態 格式:DVD 館藏信息 山東省圖書館 描述 黑陶作為龍山文化最重要的文化標誌,從藝術的角度來看,為我們展現的不僅僅是它的令人嘆為觀止的...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黑陶片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黑陶片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龍山文化黑陶高柄杯 杯敞口,束腰,高柄足外撇,平底。杯身有凸出的弦紋為飾,高柄中空,柄外壁鏤三孔。簡介 因採用了輪制方法,器壁較薄,素麵磨光,配以鏤空等多種工藝手法,製作十分考究,是一件精緻的飲酒用具。
在原始社會,黑陶的產生標誌著生產力的提高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從此,人類社會由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今天,黑陶文化作為一項文化產業,將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產生重要影響,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對現代人的生活有著重大的意義。館陶黑陶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它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黑陶瓮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黑陶瓮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黑陶罐底殘片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黑陶罐底殘片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黑陶器蓋殘片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黑陶器蓋殘片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茌平黑陶主要分布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教場鋪、尚莊、大尉一帶。其中,茌平黑陶是龍山文化的重要見證。黑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上襲仰韶,下啟殷商,左挽彩陶,右攜青銅,是中華文明史上原始社會龍山文化時期文物的代表之作,被史學家稱為中華文明原始文化的瑰寶。製作過程 茌平黑陶的原材料是黃河淤泥,黑陶的...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黑陶器足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黑陶器足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