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黑陶主要分布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教場鋪、尚莊、大尉一帶。其中,茌平黑陶是龍山文化的重要見證。黑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上襲仰韶,下啟殷商,左挽彩陶,右攜青銅,是中華文明史上原始社會龍山文化時期文物的代表之作,...
茌平馬家坊遺址位於茌平區城馬家坊村南500米 處,距縣城南3華里,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簡介 1980年茌平縣文物普查小組曾對該遺址進行調查。該遺址中心部分隆起,高出地面約50公分 ,四周為平地。遺址暴露的文化層南北長約40米 ,文化堆積層為龍山文化至漢代。從遺址表面灰土中採集的標本來看主要有陶器、...
茌平遲橋遺址位於茌平區韓集鄉遲橋村西500米,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茌平遲橋遺址1973年被發現,遺址大部為平地,東南部有一南北20米 、東西約30米 、高約3米的方形高台,遺址東西100米 ,南北150米 ,面積約15000平方米 。從遺址上發現大量灰、黑陶片,大部分為夾砂陶和泥質陶,有少量細泥陶。器物...
茌平教場鋪遺址位於茌平區樂平鎮教場鋪村西北,相傳戰國時孟嘗君曾於此練兵,故名教場鋪,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古發掘 茌平教場鋪城址於1994年發現,1999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做了複查和初步的鑽探,2000年開始進行了四次考古發掘。城址呈東西略長、南北略短的橢圓形,城圈內東西約230米,南北約180米...
茌平區,隸屬山東省聊城市;位於山東省西部,聊城市東部,東臨德州市齊河縣,南連東阿縣,西靠東昌府區、臨清市,北與高唐縣接壤,總面積1003.3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茌平區下轄3街道,10鎮、1鄉。截至2020年11月,茌平區常住人口51.76萬人。區政府駐振興街道中心街5226號。茌平區,因區境在茌山之平陸,...
茌平圓鈴大棗,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茌平圓鈴大棗,因其形似圓鈴,皮色紫紅,個大核小,味美甘甜,得名“圓鈴大棗”。新鮮茌平圓鈴大棗每百克維生素C含量高達200至500毫克,鉀、鐵等元素的含量也在水果中名列前茅。2006年05月24日,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茌平圓鈴大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茌平李孝堂遺址位於茌平區茌平鎮東南李孝堂村西,南距濟聊館高速公路150米,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茌平李孝堂遺址 茌平李孝堂遺址是1974年在挖渠修路時發現的,遺址表面散布大量龍山至漢代陶片,文化層厚約3米 。從撿到的標本看,可辨器形有器蓋、碗、罐、鬲、豆、骨鑿、骨錐、蚌鐮、打制石鏃及黑陶口沿、...
出土的陶器以黑陶為主,胎薄質堅的蛋殼陶水平最高,造型優美,附加堆紋。後來被發掘的良渚古城、陶寺古城、寶墩古城、石家河古城超越。黑堌堆遺址位於永城市龍崗鄉王樓村西北角,被確認為是龍山、商、西周文化遺址。黑堌堆遺址面積約1萬平方米,從發掘情況看,“遺址堆積較厚,文化內涵單純,出土遺物豐富”。出土的...
卅里舖遺址 卅里舖遺址,魯西北徒駭河上游地區龍山文化遺址。位於茌平縣南卅里舖鄉卅里舖村東,屬平原遺址。面積約4.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2.5米左右,主要屬龍山文化遺存。採集陶片多夾砂灰陶,其次是黑陶和紅、褐陶、器形有豆、盆、筒形杯、器蓋等。遺址還有晚商、戰國的遺存。
教場鋪遺址,城內出土房址37座、陶窯7座、祭祀坑10座、奠基坑8座、墓葬4座、灰坑300多座及城牆等大量龍山文化中晚期階段的遺蹟,並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等遺物,其中不乏磨光蛋殼黑陶杯、磨光黑陶三足盤等陶質禮器,且出土了帶有明顯痕跡的卜骨。歷史文化 教場鋪遺址位於歷史悠久的聊城市茌平區樂...
從97年開始至今擔任聊城市區7家大型醫院的常年法律顧問;代理了幾十件起著作權糾紛案件,包括茌平黑陶、聊城風光照、赤壁等著作權和專利權的侵權糾紛。4、先後擔任希傑(聊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聊城市人民醫院、光明眼科醫院、聊城市第三人民醫院、聊城腦科醫院、浙報置業公司、陽穀電纜集團(日輝公司)、聊城市公路局...
博平馬蹄燒餅是山東省茌平區程莊的地方傳統名吃,當地人叫博平燒餅或吊爐燒餅。師傅先把燒餅一個一個地擀出來,巴掌般大小的橢圓形,兩頭有點像貢多拉一樣地翹起來,然後在表面刷一層油撒上芝麻。博平燒餅顏色金黃,外酥內嫩,味香口甜,風格獨特。特色 因形如馬蹄,故名“馬蹄燒餅”,是博平特有的名吃,宴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