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門(南京明城牆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

中華門(南京明城牆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華門是南京明城牆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原名聚寶門,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門,中國古代防禦性建築的傑出代表,在世界城垣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堡壘瓮城,其建築規模僅次於通濟門(現已不存),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稱。中華門布局嚴整、構造獨特,是研究中國古代軍事設施的重要實物資料,不論是在軍事上、歷史上、還是在文化上、城建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華門曾是南唐國都江寧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的南門,明朝洪武二至八年(1369至1375年)其擴建而成,稱聚寶門。1931年(民國二十年)國民政府改名為中華門,由蔣介石於雙十節前夕題匾,並在東西兩側分別開闢中華東門中華西門,以滿足南北雙向車輛通行。1988年1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組成部分。2012年11月,南京作為“中國明清城牆”項目的牽頭城市,中華門所在的南京明城牆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城門設定有三道瓮城、四道券門,呈“目”字形結構,每道瓮城都有一門一閘,主體建築內瓮城由中華門主樓城門和二至四道輔助城門構成,各城門原有雙扇包鐵門和可上下啟動的千斤閘,內設有栓槽,用來供木栓緊閉大門所用,整個城共有二十七個藏兵洞,可以藏兵三千餘人。中華門前後有內外秦淮河徑流橫貫東西,南邊交通連線長乾橋,北邊連線鎮淮橋,是舊時南京老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以中華門為界的老門東老門西自古便是江南繁華之地。

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歷史沿革,城門史話,朱元璋和沈萬三,戰略與戰術,質量追蹤制度,建築特色,建築耗費,粘合材料,城磚銘文,固若金湯,主要功能,聯合申遺,旅遊信息,門票價格,開放時間,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南京中華門位於明代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寧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門舊址拓建而成,始稱聚寶門,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性的建築。門前後有內外秦淮河徑流橫貫東西,南邊交通連線長乾橋,北邊連線鎮淮橋,是南京老城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中華門瓮城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堡式內瓮城城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式城門。
中華門(聚寶門)航拍中華門(聚寶門)航拍
民國二十年(1931年)國民政府改稱聚寶門為中華門,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至正二十六年八月(1366年8月),改築應天府城,並在鐘山之南建造新宮,此為第一期工程,至1367年9月完工;第二期工程自1369年至1373年,以築新城為主,向北拓寬舊城直至江邊;第三期工程繼續進行至1386年12月“新築後湖城”止,建造聚寶、三山、通濟各主要城門以及後湖城和主要街道。
明代初年,建造聚寶門時,朝廷為保證城牆磚的質量,採取了嚴密的檢驗制度,每塊磚上都在側面印有制磚工匠和監造官員的姓名,一旦發現不合格製品,立即追究責任,這是世界上首次採用的質量追蹤制度,歐洲等西方世界直到二三百年後的工業革命時代才有所採用。因為有嚴密的質量追蹤制度,並能夠嚴格的加以執行,所以應天府內城牆包括聚寶門城牆磚的質地非常過硬,儘管經歷了朝代更迭、太平天國起義和抗日戰爭的不平靜歷史,直到六百年後的現代,聚寶門即中華門依然保存完好。
民國時期,為了適應南京市的道路現代化建設和改造的需要,國民政府在原聚寶門的東西兩側開闢中華門東門和中華門西門,可以同時滿足向南向北汽車的通行。中華門城門主樓牌匾上題刻有“中華門”三個字,由人蔣介石題寫。
1949年後,中華門為南京市政養護隊與秦淮區人防占用。1979年3月,當時的南京市革委會決定成立中華門管理所,完成瓮城內搬遷改造。1980年2月16日(即春節),對外開放。
80年代國中華門前的長乾橋80年代國中華門前的長乾橋
1995年,結合中華路、雨花路改造,南京市人民政府在中華門主體建築附近,建成了中華門廣場,新增綠化面積近萬平方米,架設一批高桿照明宮燈和草坪燈,建造了鎮淮東橋和鎮淮西橋。中華門廣場和鎮淮東、西橋的建設,改善了交通狀況、美化了中華門古蹟的周邊環境。

城門史話

朱元璋和沈萬三

中華門在明代初年之所以被朝廷命名為聚寶門,和明太祖朱元璋還有一段恩怨,明太祖對沈萬三家有萬貫財產非常嫉妒和害怕,當時明代應天朝廷根基依然還不是很穩固,國庫空虛,明太祖害怕沈萬三會突然起兵造反,所以想盡辦法要找理由幹掉沈萬三。
南京:中華門南京:中華門
明代洪武年間建造聚寶門城門樓的時候,意外發生,城門樓建造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地基下陷,以致整個城門樓倒塌,沒辦法,工匠又從頭修起,可修到一半地基仍然下陷,城門樓依然倒塌,反覆建造依然建築不成。明太祖朱元璋知道了這件事,於是令謀士算卦,說城牆基礎有怪獸專門吃土吃城牆磚,需要在城下埋一個聚寶盆以鎮壓,怪獸吃土時候立即生出新土補充以保證城牆基礎不下陷,至此明太祖朱元璋終於找到了幹掉沈萬三的理由,立刻下旨徵收沈萬三的寶物聚寶盆。
明太祖還假惺惺承諾沈萬三說“三更借。五更還。”徵收來聚寶盆後,將聚寶盆埋壓在城門基礎的土層下面。然後奇蹟出現了,城牆基礎沒有再次下陷,保證了城牆沒有再倒塌。明太祖就是以各種理由強征的聚寶盆,本來就沒打算歸還。
後來疑心病很重的明太祖朱元璋,想到原來紅巾軍時期吳縣跟他對抗的勢力首領張士誠,怕富可敵國的沈萬三真的會依仗萬貫家財起兵造反,所以陸陸續續以各種理由給沈萬三添加了幾條罪名,發配沈萬三到雲南邊疆充軍,解除了京師東邊的武裝威脅;最後,沈萬三直到病死,才被運回吳縣。

戰略與戰術

中華門為明洪武年間時修建的南京城正南門,是現存最大的城堡式瓮城。城門共設三道瓮城,由四道城門貫通.每一道門都有可以上下啟動的千斤閘,現在還可以看到那些閘槽。若是兩軍交戰,將敵軍放入城門截為三段,分而殲之,好像傳說中典故描寫的“瓮中捉鱉”,古代將領們大可運籌帷幄高枕無憂了。
南京中華門南京中華門
不僅如此,瓮城裡還設定有藏兵洞,可以容納數千人,七百米的馬道相當壯闊,明清兩代將領們可以由城下策馬直接登上城門,那是相當方便。試想,在戰火紛飛之間,兩軍交戰之際,城上旌旗獵獵,擊鼓吶喊,將領威風凜凜,站在二十幾米高的城牆上俯視敵軍,暮沙裹草、縱馬長嘯。那氣勢,那神態、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啊!怪不得李賀說: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質量追蹤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聽從謀士朱升“廣積糧、高築牆”的建議,又擔心鑄造牆磚的官吏偷工減料,於是下令每一塊磚頭上都寫上製造人的名字,這質量追蹤制度估計是明太祖朱元璋最早在世界範圍內實行的了。
在明代初年,工匠們誰都不想掉腦袋,況且效命的又是那樣一個以殺人為樂趣的皇帝。 如今你看、這些牆磚上的名字還依稀可辨。

建築特色

中華門東西寬118.5米,南北長128米,占地面積15,168平方米。共設三道瓮城,由四道券門貫通,首道城門高21.45米。各門均有可以上下啟動的千斤閘和雙扇木門,現僅存閘槽和門位遺蹟。瓮城上下設有藏兵洞13個,左右馬道下設藏兵洞14個,可在戰時貯備軍需物資和埋伏士兵,據估計可容納三千人。
中華門瓮城東西兩側築有寬11.5米、長86.1米的馬道,馬道陡峻壯闊,是戰時運送軍需物資登城的快道,將領亦可策馬直登城頭。
中華門設定有三道瓮城、四道券門,主體建築內瓮城由中華門主樓城門和二至四道輔助城門構成,各城門原有雙扇木和可上下啟動的千斤閘,建國後大躍進時期被毀壞;中華門主體建築兩側建築有27個藏兵洞,可以同時屯兵3000餘人並儲藏士兵所需生活物資。
中華門主樓即第一道城門分上、中、下三層,高21.45米。上層原建有廡殿式重檐筒瓦頂的鏑樓,鏑樓毀於1937年12月初侵華日軍進攻南京時的炮火,21世紀僅存台基遺蹟;中層為磚石結構,朝內一排設定7個藏兵洞,藏兵洞內設茶室,兼顧經營旅遊紀念品;下層結構中間為瓮城甬道,兩側各有3 個藏兵洞。
全景全景
中華門二至四道輔助城門為二層結構,上面有木質城樓,下層為磚石結構。
中華門城門主樓和輔助城門樓以及兩邊連線的瓮城城牆共同構造了中華門內瓮城的主體建築,中華門內瓮城的主體建築東西寬118.5米,南北長128米,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東西兩側馬道直通主樓頂部,因為明清兩代將軍可以騎馬直登城頭,所以稱為“馬道”。

建築耗費

中華門的興建前後歷時21年,採用巨型條石作為城門基礎,大塊的城牆磚砌築,粘合劑採用糯米汁、石灰、桐油拌合後砌成,非常堅固。砌城牆所用的大塊城牆磚,每塊長約40-50厘米,寬20厘米左右,厚10厘米上下,每塊重量15-20公斤不等;聚寶門即中華門的的城牆磚,燒制技術的難度掌控是相當大的,城磚的製作由京師工部、京師駐軍及長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京師四地共125個縣承擔,京師應天府以外製作的城牆磚燒成後由長江水路運送到京師,用來保證京師城牆建築材料的供給。
中華門內瓮城這種藏軍設施,在古代冷兵器戰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有敵人強攻時,可將敵兵放進城門欲擒故縱,然後關起各道城門,把敵軍截為三段,分別殲滅,好像傳說中典故描寫的“瓮中捉鱉”,又因為中華門的瓮城在城牆內側,所以這座宏偉的城門樓被稱為“中華門內瓮城”。

粘合材料

南京明城牆在城牆的結構、瓮城的創新、護城河水源的利用、水關涵閘及橋樑的設計建造等諸多方面,匯集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才智,是元末明初勞動人民用心血築成的一座豐碑。
南京明城牆在砌築中,對不同地段採取了不同質地牆體的處理方法和特殊的粘合材料。有的地段用石灰岩和花崗岩的條石,作為城基、勒腳和部分城牆內外壁的主要材料;有的地段全部用城磚壘砌;還有的地段以條石、城磚砌築牆面,中間填以片石、城磚、黃土混合夯築等。粘合牆體的材料十分堅固,以至留下了用糯米汁加石灰等灰漿建造的說法。

城磚銘文

南京明城牆,據初步估算共耗費了數億塊城磚。城磚一般長40~45厘米,寬20厘米,厚10~12厘米。由於城磚來自各地,故其城磚材質的土性也呈多樣性(有粘土、沙土、高嶺土等等)。大多數城磚留有銘文,少則一字(或一個符號、記號),多則70餘字,這不僅是南京明城牆的一大特點,也是南京明城牆歷史文化遺產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明城牆所用如此巨量的城磚,依靠哪些區域燒制單位提供並不明確,由於史料記載的匱乏不詳,近幾十年來經文物工作者或有心人對城磚銘文孜孜不倦的考證、補定,才有了一份目前尚未完全統計精確的資料:南京明城牆所用城磚,分別來自長江中、下游的廣袤地區,其中包括今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五省的府、州、縣,以及軍隊衛、所和工部營繕司等近200個單位承擔組織人力制坯、燒造。史料記載,明城牆的磚石並非在南京城內集中燒制,而是由全國32府148個州縣共同承擔,規模之大可想而知。
城牆銘文城牆銘文
為了確保建造南京京師城牆的城磚燒造質量,朝廷要求各地府、州、縣地方官員,軍隊衛、所的士卒,以及縣以下里、甲的基層組織負責人(總甲、甲首、小甲),直至造磚人夫、燒磚窯匠均需在磚上留下姓名,以便驗收時對不合格的城磚追究制磚人的責任,甚至殺頭。這種嚴酷的“責任制”,卻保證了南京明城牆建造過程中的高質量。
南京城磚銘文的書寫者,大體可分“書齋式”與“民間式”兩類。前者屬官府內的官吏文人、鄉間的秀才,也許只要沒有寫錯,就不會有殺頭之慮的緣故,其字型流暢工整,點、撇、勾、捺極具文人氣息;後者屬於粗通文墨、甚至沒用筆寫過字的工匠,當磚坯出模後,只是揀了身邊的一根小樹枝,在磚的一側小心翼翼留下所在縣、甲以及自己的名字,稚拙的字型上透出幾許村野之氣。城磚銘文的字型,、楷、行各體皆備,蘊含著淡淡的金石味。其中有一種書體最具神韻,在中國書法字典上,也難找到它的歸屬,卻一筆一划不扭不顫,那是來自民間的書法藝術。所有的銘文,折射出的謹慎與虔誠,強烈而鮮明。從銘文技法上,又可分為模印、章印、刻劃三種形式。其中,銘文的雙線模印由於字型的筆劃較細,故對制磚泥土的質量有較高的要求。
南京明城牆的城磚銘文,為後人留下了及其豐富的文化信息和十分珍貴的歷史資料,有些填補了史料的不足。為進一步研究南京城磚產地的分布;中國漢字在明初的簡化字與異體字;中國民間的書法、篆刻藝術;中國姓氏文化在明初的演變以及明初實行的責任制等,提供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對城磚銘文的研究,還能發現不少明以前燒制的城磚和一定數量明以後為修葺城牆而燒制的清代城磚,為認識南京城垣的發展和變遷,提供了實物佐證。

固若金湯

冷兵器時代,城牆無疑是國家最重要的防禦工事。城牆的堅固與否,不只體現著王權的威儀,更直接關係到社稷的安危,所以,歷朝歷代的最高決策者在築造城牆時,始終將工程質量視為頭等大事,絲毫不敢懈怠。然而,滄桑變幻,曾經一時雄奇偉岸的城牆,大多都沒能經受得住歲月的檢驗,最終湮滅於炮火或風雨中。在中國古代的城牆中,朱元璋親自監理的南京明城牆,不僅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城牆,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堅固的城牆之一,歷600多年風雨而未倒,今天依然固若金湯。明城牆安若磐石的秘密在於它的修建過程中嚴格的質量管理。從現代企業管理的視角來看,明城牆堪稱卓越質量管理的典範。
中華門中華門
因此,南京明城牆在軍事防禦功能上,針對當時的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結合南京地區地形、地貌,無論在城牆的高度、厚度、基礎、建材、城垣關鍵部位的設防,其城防建築體系,達到了中國城垣建築較完美的程度。南京,地處雨水豐沛的江南,丘崗連綿,河灣如織,湖泊池塘星羅棋布。城牆擇址的地段或山石嶙峋;或低洼鬆軟;或平坦如砥。為防止高大的城牆下陷、開裂、傾倒,建造者根據工程的要求,採取了不同的科學處理方式。有的順山勢而建,城垣與山體岩石連結成整體;有的深挖基礎至原生土,上鋪巨石為基;挖不到原生土的低洼地段,還打下10餘米長的木樁,上面鋪設圓木井字形木排,藉以達到轉駕城牆壓力的作用。用於南京城牆最大的條石,每塊重達千餘斤,城磚每塊一般重20餘斤,層層疊疊壘砌成高達12~24米、底寬8~27米、頂寬3~18米的牆體,其重量可想而知。如此沉重的負荷,城牆能夠屹立迄今,與牢固的基礎密不可分。

主要功能

南京明城牆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規模和氣勢,得益於中國數千年城垣建造發展史的深厚基礎,是中國冷兵器發展到巔峰狀態下開始向火兵器轉型時期的必然產物。
今日中華門今日中華門
城牆最本質的原生價值之一,在於具備冷兵器時代的軍事防禦功能。城牆最初由土壘、土石混築、磚石砌築其表皮,發展到南京明城牆大規模採用磚石構造,逐步趨於完善的過程,與兵器(主要是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恩格斯說:“築城藝術的徹底改革,是火炮改進的最初結果之一”。南京明城牆的建造者們在無數次攻城略地實戰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聯合申遺

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城市分別為南京西安興城襄陽荊州臨海壽縣鳳陽,南京為牽頭城市,此外還有河北正定、福建汀州、河南開封、廣東肇慶正積極申請加入。
南京明城牆屬於京師城池規格,西安明城牆屬於二級王城,襄陽、荊州、台州(臨海)屬於府城,興城是中國僅存的明代衛城並一度做過縣城。壽縣古城牆是具備雙重功能的州級行政建制的城牆,鳳陽明中都皇故城是明太祖朱元璋以“中都規制”興建的都城建築,也是後來改建南京和營建北京的重要藍本。在2013年《預備名單》中,明清城牆排在第7位,隨著排名第一的大運河成功晉級世界文化遺產,明清城牆目前排位在第6位。

旅遊信息

門票價格

門票50元。身高1.2米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憑證)免票,在校學生(憑證)、60-70歲以上老人(憑證)半票。

開放時間

8:30-20:00(有時景區會延長開放時間)

交通信息

公交
1.南京火車站,33路公車至中華門站下車。
2.新街口,在新街口南站乘坐16路或33路公車至中華門站下車
3.祿口機場,在南京祿口機場坐機場大巴到達中華門長途客運站,在轉乘2路公車至中華門站下車。
4.江寧東山,乘坐東山公交701路在中華門站下車。
5.南京理工大學,乘坐公交202路在中華門站下車。
捷運
自駕
新街口向正南方向出發,沿中山南路行駛2.4公里,過左側的通服大廈約90米後,左後方轉彎。行駛20米,直行進入長樂路。沿長樂路行駛290米,右轉進入中華門。沿中華門行駛500米,右前轉彎進入中華門西門。沿中華西門行駛70米,到達景區。
中華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