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育1220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小麥高產課題組以周麥22號作母本、洛麥21號作父本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
中育1220幼苗半匍匐,葉片寬長,葉色黃綠,株高81cm,株型較緊湊,穗紡錘型,穗子較大,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該品種田間自然發病條件下小麥條鏽病、小麥白粉病、小麥紋枯病中等,小麥葉枯病、小麥葉鏽病重,小麥赤霉病中等偏重,籽粒容重>780克/升,蛋白質(乾基)>14.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育1220
- 親本來源:周麥22號/洛麥21號
-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 作物名稱:小麥
-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7007
選育過程,親本選配,各代選育及容量,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播前種子準備,適期、適量播種,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適期收穫,
選育過程
親本選配
以生態類型不同,遺傳基礎豐富,抗性好、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的周麥22號作母本,抗病性及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的洛麥21號作父本進行雜交,運用改良系譜法經6年選育而成。周麥22號抗病性表現突出,成穗率高,豐產穩產性好,高產潛力大,植株中稈,在黃淮麥區具有廣泛的適應性;洛麥21號表現為半冬性中晚熟,高稈,抗病性好、分櫱力強,豐產性好;二者具有較好的互補作用。
各代選育及容量
2006年組配周麥22/洛麥21組合,2006—2007年度種植F1代雙行,表現綜合農藝性狀優,穗多穗大,抗病性好;2007—2008年度種植F2代,共2880個單株,中選57個單株;2008—2009年度種植F3代,57行285個穗穴系統,中選30個穗穴240個單穗,考種後保留202個單穗;2009—2010年度種植F4代穗行202個,優中選優,選中的穗行繼續選穗,中選243個單穗;2010—2011年度種植成F5代243個穗行,中選的穗行參加本課題組的產量鑑定試驗,同時繼續選穗保證品系純度,中選27個穗行升入鑑定;2011—2012年度種植F6代穗行及27個小區,產量突出,選出一個最優品系,定名為中育1220。中育1220於2012—2016年參加河南省冬水組預備試驗、區試及生產試驗,並於2017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豫審麥2017007;2019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190030。同時,2014—2015年度參加國家黃淮南片冬水預備試驗,2015—2017年度參加國家黃淮南片冬水區試,2017—2018年度參加國家黃淮南片冬水組生產試驗。
特徵特性
- 農藝特徵:中育1220屬於半冬性中早熟品系,幼苗半匍匐,葉片寬長,葉色黃綠,分櫱力中等,成穗率較高,冬季抗寒性中等。起身拔節早,兩極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81cm,株型較緊湊,莖稈彈性一般,抗倒伏能力中等。旗葉上舉,整齊度好,穗層整齊,熟相較好。穗紡錘型,穗子較大,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較好。中後期具有一定耐旱性,後期根系活力中等,耐後期高溫能力較好,灌漿速率快,成熟早,熟相好。黑胚率中等,容重一般。
- 抗性:中育1220田間自然發病條件下小麥條鏽病、小麥白粉病、小麥紋枯病中等,小麥葉枯病、小麥葉鏽病重,小麥赤霉病中等偏重。經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2014/2015年抗病性鑑定,中育1220免疫/免疫條鏽病,慢/中抗葉鏽病,高感/中感白粉病,高感/中感赤霉病,高感/中感紋枯病。
- 品質特性:中國黃淮南片區試抽混合樣化驗,2016年品質檢測結果為:籽粒容重784克/升,蛋白質(乾基)14.33%,濕麵筋33.8%,穩定時間1.4分鐘。國家黃淮南片區試抽混合樣化驗,2017年品質檢測結果為:籽粒容重790克/升,蛋白質(乾基)14.42%,濕麵筋36.1%,穩定時間2.9分鐘,吸水率56.4%。兩年平均品質質檢結果為:籽粒容重787克/升,蛋白質(乾基)14.4%,濕麵筋35%,穩定時間2.2分鐘,吸水率56.2%。
產量表現
2015—2016年度參加黃淮南片水地組區試,平均畝產552.1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7.56%,極顯著,22點匯總,21點增產,1點減產,增產點率95.5%,居冬水組3組區試16個參試品種的第3位。
2016—2017年度繼續參加黃淮南片水地組區試,平均畝產576.4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3.36%,極顯著。22點匯總,19點增產,3點減產,增產點率86.4%,17點比對照增產≥2%,比增產≥2%的試點率77.3%,居第2組區試17個參試品種的第9位。兩年平均畝產564.3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5.46%,兩年差異極顯著。兩年匯總44點次有40點次增產,增產點次率91%。
2017—2018年度參加黃淮南片早播組3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9.6千克,比對照周麥18號增產4.85%,匯總22點增產21點,增產點率95.5%。
適種區域
中育1220適宜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陽市和南陽市南部部分地區以外的平原灌區,陝西省西安、渭南、鹹陽、銅川和寶雞市灌區,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北地區高中水肥地塊中茬種植。
栽培技術
播前種子準備
對所用的小麥種子進行嚴格精選,選擇飽滿、均勻、無病、無破碎的大粒種子,保證苗快、苗齊、苗壯、根多櫱早、長勢旺盛。播種前2周左右,用50%甲胺磷800倍液浸種,種子堆悶30分鐘,然後攤開徹底晾乾,或是選用2.5%適樂時種衣劑按種子量的0.2%拌種。
適期、適量播種
中育1220適宜播種期在10月上中旬,每畝適宜基本苗14萬—20萬。早中茬播期10月5—15日,畝播量10千克左右,遲播的以每推遲3天畝播量增加0.5千克為宜。高水肥地塊種植注意防止倒伏。
肥水管理
中育1220的肥水管理要重施底肥,適當追肥。
- 底肥:在足墒播種的情況下,一般每公頃施肥量:純氮180千克,磷肥85千克,鉀肥千克。
- 追肥:拔節後每公頃追施尿素90千克。高產地塊還可在抽穗後噴施葉面肥。
- 澆水:若遇乾旱,在拔節、抽穗前灌水,拔節期肥水一般掌握在3月初前後,根據墒情、雨量確定全生育期澆水3—4次。若底墒不足還需灌好越冬水及返青水,灌漿期要及時澆水,力爭穗大粒飽。
病蟲草害防治
在中育1220生產上的主要病蟲如蚜蟲、小麥紋枯病、小麥赤霉病、小麥白粉病和小麥葉鏽病等,要抓住關鍵時期選準有效藥劑防治,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播前種子需要精選和藥劑拌種。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有明顯的階段性,返青至起身期是防治紋枯病的關鍵時期,每畝用12.5%烯唑醇20—30克或20%三唑酮乳油75—100毫升。齊穗至揚花期是防治赤霉病的關鍵時期,揚花期若天氣預報有2天以上的連陰雨天氣,應在雨前或雨後及時每畝噴施40%多菌靈150克+20%三唑酮100毫升防治。防治白粉病和葉鏽病方面,多雨年份灌漿期噴施磷酸二氫鉀防治白粉病,後期注意結合天氣情況及時噴施粉銹寧防治葉鏽病。灌漿期還可噴施麥保豐或磷酸二氫鉀以預防乾熱風,延緩衰老,提高粒重。蚜蟲的防治方法是每畝噴施40克吡蟲啉。當病蟲混合發生時,要及時做好“一噴三防”工作,每畝用12.5%烯唑醇40克和25%吡蟲啉30克加磷酸二氫鉀150克,對水50千克葉面噴霧。
冬前化學除草一般就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進行,若冬前沒有進行化防,可在小麥返青至起身期進行。拔節期結合田間化學除草適當進行化控,以降低株高。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為最佳除草時期,每畝用世瑪20—25毫升和安全劑75—90毫升對水30千克,或是每畝用闊世瑪20—25毫升和安全劑80—100毫升對水30千克。若冬前錯過除草,補充施藥期應該在3月上旬日間溫度大於4℃進行,世瑪或闊世瑪一般不與其他除草劑混用,且不能重複施藥,否則容易造成藥害。
適期收穫
小麥適時收穫的時期是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蠟熟末期長相為麥穗、穗下節和葉片全部變黃,莖稈尚有彈性,籽粒含水量約22%左右,籽粒較堅硬,已呈現光澤,此時黑胚率較低、產量最高、品質好。完熟初期時籽粒呈現品種固有色澤,含水量降至13%以下,符合商品糧儲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