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the insititute for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於1957年,是中國唯一的多學科和綜合性的科技史專門研究機構,是世界三大科學技術史專門研究機構之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認的理學一級學科科學技術史學位授予點。
1957年1月,在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的倡議下,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室成立,同年開始招收科學史碩士研究生;1975年,擴建成為研究所。1987年,培養出國內首位科學史博士研究生。迄今已培養博、碩士研究生300餘名。2005年,成功主辦第22屆國際科學史大會;2006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三期。
截至2020年8月,研究所設有三個研究室,1個科技史專業圖書館;有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或通訊院士3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有在編人員、項目聘用人員、在站博士後和訪問學者等近百名,在學研究生近40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者39人;主辦有《自然科學史研究》《中國科技史雜誌》和《科學文化評論》三個核心期刊。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姓名 | 主要研究方向 |
---|---|
中國科學院院史 | |
近現代技術史、航天史、技術經濟 | |
技術史、數學史 | |
中國古代科技史、地理史 | |
中西科技交流史、力學史 | |
農學史、環境史 | |
牛頓研究,科學革命 | |
冶金史,近現代技術史,比較科技史 | |
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 | |
物理學哲學,物理學史 | |
STS,技術的社會史與科技政策 | |
技術史與科技考古 | |
中國近現代數學史、中國近現代科學社會史、中國科學院院史 | |
古代阿拉伯數學史 | |
中國古代醫學史 | |
中國醫學史,人和動物的疾病防治史,藥物學史,醫學社會史,科學技術史文獻學等 | |
中國科學史(明清數學史、明清天文學史、中國印刷史、科學社會史);明清史(中外科技、文化關係史,特別是中法、中英關係史,東亞科學交流史);明清天主教史。 | |
科學文化 | |
中國煉丹術,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中文化學名詞 | |
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國科技政策史;科技戰略 | |
中國近現代科學史;地學史 | |
日本社會經濟史 日本傳統工藝保護政策 | |
生物學史 | |
中國古代化學史、教育史等 | |
天文學史 | |
李萌 | 科技政策、科技戰略 |
醫學史 | |
紡織史 | |
物理學史 | |
中國近現代科技史、農業史 | |
劉曉 | 中國近現代科學史,法國科學與文化 |
中國近現代科技史、口述史 | |
科技發展戰略、科技史、科技與社會 | |
物理學史 | |
生物學史、環境保護史 | |
科技社團史、中國近現代科技史、科學社會學 | |
環境考古 | |
天文學史 | |
技術史、金屬史、冶金考古學、考古科學、文物保護科學技術藝術史、技術社會經濟史 | |
物理學史、自然科學中的哲學問題、STS;近期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對James Clerk Maxwell及19世紀中葉英國電磁學史的研究上 | |
明清科學史、中西科學交流史 | |
技術史、中外科技發展比較;關注技術轉移、技術創新、工業化與現代化 | |
天文學史, 科學史,科學史與科學社會學 | |
數學史 | |
主要從事地圖學史、中外科技交流史、中國科學思想史、中國科技通史和科技巨觀發展戰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
中國近現代技術史 | |
中國天文學史 | |
災荒史、科學社會史 | |
科技戰略、STS | |
中國近現代科學史,中國科學院院史 | |
中國近現代科學史、中國科學院院史 | |
歷史地理學、藏學 | |
中國近現代科學社會史、生物學史、教育史;口述歷史 | |
生物學史 | |
天文學史 考古天文學 | |
醫學社會史、中國近代生物學史、中美醫學交流史 | |
中國古代造船技術、中國古代海上交通與交流、中外造船技術交流、中國科技規劃與戰略研究 | |
西方科技史、技術哲學 | |
物理學史 | |
西方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史理論 | |
農學史 | |
技術史與力學史;知識傳播史與比較史;科技發展戰略。 | |
西方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科學思想史,科學革命,特別關注現代性的起源,科學與哲學、神學的關係 | |
中國近現代科技史 | |
地學史 | |
科技考古 | |
中國科學院院史;科技評估政策史;技術和工程哲學、 | |
中國現代科學社會史、近現代化學史 | |
中國古代紡織史及技術 | |
數學史、科技戰略 | |
明清史、軍事技術史 | |
道家養生史、中西人體觀交流史、東西方心理學交流史 | |
古代科技史、冶金史 | |
中國數學史,中國傳統科學思想史 |
科研部門
設施資源
- 館藏資源
合作交流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學術期刊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教學建設
文化傳統
所徽
所訓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歷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
室主任 | 1957-1963年 | |
黨支部書記(負責人) | 章一之 (兼室副主任) | 1957-1958年 |
吳品三 | 1958-1964年 | |
1964-1966年 | ||
所負責人 | 1975-1978年 | |
黨支部書記(負責人) | 夏榮 | 1975-1976年 |
陸懷發 | 1976-1978年 | |
所 長 | 1978-1981年 | |
黨委書記 | 魯琦 | 1978-1980年 |
張晉儒 | 1980-1982年 | |
所 長 | (兩屆) | 1983-1988年 |
黨委書記 | 孟繁順 (1984年前任臨時黨委代理書記) | 1982-1987年 |
所 長 | 1988-1993年 | |
黨委書記 | 吳昭 | 1987-1993年 |
所 長 | 1993-1997年 | |
黨委書記 | 吳昭 | 1993-1995年 |
李根群 | 1995-1997年 | |
所 長 | (兩屆) | 1997-2005年 |
黨委書記 | 李根群 | 1997-2005年 |
所 長 | 2005年-2009年 | |
黨委副書記 (主持工作) | ||
所 長 | 2009年-2015年 | |
黨委書記 | 袁萍 | |
黨委書記 | 袁萍 | 2015年-2018年 |